十二月十五日,吴六接受南枪军加入华夏阵容,设立南枪自治州,辖地是甘蒲往下的原南枪地区。
南枪这波操作,可谓是效仿的高句丽太子高成,打不过就加入。
“什么?南枪成了华夏军了?”一时间,南蛮地区的南诏国君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
“这南枪王真不耐揍,打两下就投降了!”南诏国王意犹未尽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不甘和恼怒。
在甘蒲的李绩唉声叹气:
“益州丢了!陛下啊,当年江西被攻下的时候,臣便进谏招安华夏军,只可惜当时您不听老臣言啊!”
李绩在李邕的牌位前点上三炷香,眼眶微红,倾诉道:
“陛下啊,如今您看好的李轨,似乎也没那么上进了,拥有都城庆安后,便与臣子们勾心斗角,大乾真要被华夏取代了啊”
“而今华夏军的势力,横跨高句丽与南枪,其在华夏大地百姓心中,更胜从前大乾的影响力啊!”
华夏军在接收南枪地区后,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民生改革。
首先是土地制度的调整,华夏军派出专员对南枪地区的土地进行重新丈量和分配。
“乡亲们,咱们要公平公正地分配土地,让每个人都能有地种,有饭吃!”
华夏军的土地专员大声说道。
“好啊,这样我们就有盼头了!”农民们纷纷响应。
华夏军的专员们认真细致地丈量着每一块土地,确保分配的公平合理。
“这块地不错,分给老张头家,他家人口多。”
“那块稍微差一点的,给李家,不过面积可以大一些。”
在分配土地的过程中,专员们充分考虑了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
同时,引入了华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灌溉方法。
“大家听好了,这种新的种植方法能让咱们的收成翻倍!”
华夏军的农业官员在田间向当地农民讲解着。
农民们好奇地围拢过来,眼中充满了期待。
“真的能有这么神奇?”一个年轻的农民问道。
“当然,只要你们按照我说的做,保证没问题。”农业官员信心满满地回答。
华夏军带来了新型的农具,教农民们如何合理密植,如何施肥浇水。
“原来种地还有这么多学问。”农民们恍然大悟。
在商业方面,华夏军降低了贸易税收,鼓励南枪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商业往来。
市场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以前咱们的东西卖不出去,现在可好了,能赚不少钱呢!”一位商人高兴地说道。
“是啊,华夏军的政策真是好。”另一位商人附和道。
教育改革也同步推进,华夏军在南枪各地建立了学校。
校园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响起:
“人之初,性本善……”
“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老师耐心地教导着孩子们。
然而,改革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南枪地区的旧贵族和保守势力对改革表示不满,试图暗中破坏。
“不能让华夏军的改革得逞,这会损害我们的利益!”
一位旧贵族在秘密会议上说道,他的脸上满是愤怒和不甘。
“没错,我们要想办法阻止。”另一位贵族附和道。
他们煽动部分民众,制造了一些小规模的骚乱。
“大家跟我走,反对华夏军的改革!”骚乱分子在街头呼喊。
一时间,局势变得紧张起来。
华夏军迅速采取行动,一方面加强治安管理,打击骚乱分子;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和沟通,向民众解释改革的好处。
“乡亲们,改革是为了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华夏军的宣传员在集市上大声说道。
“华夏军是为了我们好,我们不能听那些坏人的。”一位明白事理的村民说道。
慢慢地,民众开始理解和支持改革,骚乱平息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南枪地区的民生状况得到了显着改善。农民丰收,谷仓满满。
“今年的收成太好了,真是多亏了华夏军。”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
商人盈利,生意越来越红火。
“这都要感谢华夏军的政策。”商人笑着说道。
孩子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变得更加懂事有礼貌。
然而,华夏军面临的挑战并没有结束。
西乾皇帝李轨不甘心,对巴蜀除了汉中之地外的其他地区沦陷意难平,暗中支持南诏国对南枪发动攻击。
“给我狠狠地打,夺取南枪!”南诏国王在李轨的挑唆下,集结大军进犯南枪。
南诏国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朝着南枪边境推进。
“报告将军,南诏国大军来袭!”探子匆匆来报。
华夏军迅速做出反应,调兵遣将,准备迎敌。
“大家保卫家园,绝不让敌人得逞!”华夏军将领鼓舞着士气。
“放心吧将军,我们一定血战到底!”士兵们齐声高呼。
战场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南诏国的士兵们如潮水般涌来,华夏军严阵以待。
“放箭!”华夏军将领一声令下,箭如雨下,南诏国的先头部队倒下一片。
“冲啊!”南诏国将领挥舞着大刀,指挥士兵冲锋。
华夏军的士兵们毫不畏惧,迎向敌人。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震耳欲聋。
“兄弟们,跟我杀!”一名华夏军小队长身先士卒,冲入敌阵。
南诏国的士兵们渐渐抵挡不住华夏军的猛烈进攻,开始出现溃败的迹象。
“不要退缩,给我顶住!”南诏国将领大声呵斥。
但南诏国的军队已经士气低落,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冲啊!”华夏军士兵们乘胜追击,杀得南诏国军队丢盔弃甲。
“撤,快撤!”南诏国将领见大势已去,不得不下令撤退。
南诏国军队损失惨重,狼狈逃窜。
“这南诏国当真可恶,三番五次出尔反尔,真以为我华夏军灭不了他吗!”吴六与李绩在甘蒲城会面,讨论如何应对南诏国此次用兵。
“统领,年关将至,还是停止对南诏国用兵的想法吧!让将士们好好过个节!年后、巴蜀、南枪、夜郎,三军攻打南诏国,必胜!”李绩说道。
吴六皱着眉头思考了片刻,点了点头:“也好,让将士们过个好年,养精蓄锐,年后再战。”
这两日的战争,让华夏军也有不少伤亡。
“一定要好好照顾受伤的将士们。”吴六吩咐道。
“是,统领!”下属应道。
在战后的重建工作中,吴六加大了对南枪地区的投入。两次战争的弊端初显,要想真正掌握这个地区,必须要修建道路、桥梁,发展工业。
“我们要尽快修复道路和桥梁,保证交通畅通。”吴六说道。
“明白,统领,我们马上安排人手。”下属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