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郭待聘生怕听漏了一个字,因而专心驭马,紧紧追随着众人,有心怀疑高审行是随口说出来的,但看他说的发自肺腑,怎能匆忙间把谎编得这么周圆?

若说就此相信他吧?可母亲生自己的事情,他怎么知道的这样详细?

关键是,郭待聘此时也不觉得他是个多么坏的人。

高审行在马上飞驰,说到了焉耆叛乱,说到了郭氏父子的殉国,说到了郭孝恪死而复生的离奇经过,崔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要赔郭孝恪儿子,他们又为何处在了欺君的境地,马王爷当时如何费尽心思想要郭孝恪复出,崔颖对此事的态度……郭孝恪最后说,如果幼子待聘能够平安降生,他便复出……

最后,刺史已是气喘吁吁,扭头看到郭待聘一边跑一边哭,便在路边将马停下了来,往路边的石头上一坐。

“老夫认为谢二嫂是个可敬的女人,敢爱敢恨的。她是西州人,孝恪兄在长安总算有个西州故人陪他说说话,将他们埋在一处墓园你也是娘同意了的!既然不便立碑,二嫂墓难道不是个表记?”

郭待聘道,“你回延州吧,昨天的话算我没说,我们恩怨一笔勾销。”

刺史叹了口气,说道,“甭说是你个孩子,老夫与孝恪兄都没什么怨呀!老夫此时此刻只有痛悔!但再痛悔也换不回孝恪兄的命了,更拉不回一段欣欣向荣的国运!你们说,老夫还有脸回延州去吗?”

李雄问,“不回延州你去哪里?”

高审行道,“去墓园看过了孝恪兄,老夫再去金殿上请辞!这个刺史不能再干了!老夫随你们去盈隆宫,向陛下、向崔颖请罪!”

李威急道,“你不做刺史怎么行?我父王知道了还不得痛责我们!姨娘常说时运都是命,你不必过份自责啊。”

高审行起身道,“老夫主意已定,九头牛也拉不回了!”

待聘不由担心,他们几个跑出盈隆宫是私做的主张、没同大人们商量。如果再拉一个延州刺史回去,影响的可就是大唐一州的政务,那么母亲知道了到底是什么态度,连郭待聘都猜不好了。

待聘一急,脱口道,“赵国公此番去黔州,便是要敦请马王爷复出为帝、主持大唐政局的,我看黔州你就不必去了。”

高审行大吃一惊,脸上说不清是什么表情,一把拉了郭待聘的手道,“你可别骗老夫!咱可都算爷儿们,说出的话要算数!”

待聘道,“赵国公到黔州后,母亲带我去见他,我亲耳听他说这是大明宫的主张。”

高审行听了再看李雄、李壮他们,这几个连连点头,神色里满是自豪,“说不定我父王已准备着起程来长安了,你还去黔州做甚?”

“你们真没骗老夫?”

“骗你有好处么?”

高审行兴奋异常,搓着手在地下团团转,“那么老夫这个延州刺史就更不能干了——让贤!能人有的是,而老夫最该去一个地方。”

“什么地方?”少年们异口同声地问。

“陛下和柳皇后、樊淑妃这些人回了大明宫,对高某若大年纪还主持着一州政务总会有些体谅的,再说盈隆宫里便没多少人了,崔颖注定要留守在盈隆宫。那我便卸了刺史之职,与夫人青萍同去盈隆宫向崔颖请罪,后半生我们给她当牛做马!做个仆人!”

郭待聘斜着眼睛,不可置信地打量延州刺史,这个人可真有意思,一州刺史不想做,却要跑到盈隆宫去做仆人。

他对高审行道,“你还是先去墓园吧,问问我父亲同不同意。”

……

对于平息西域乱象这样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长安总算做出了应对——大唐誓师出兵了。

薛礼带兵走后,李治眉头渐展,臣子们看见了,都暂时长吁了一口气,接下来只须坐听西州军报也就是了。

对平叛兵力略少的问题,有人在朝会上略微表示过担心,担心万一因兵力因素使战事陷于胶着,会令事态趋向复杂。

皇帝李治显得成竹在胸,摇摇手说,“小乱尔,擒王点穴可一鼓而定!”

随即便有人说,有常胜的薛礼将军、有许监军、有滚龙金刀,西部平叛必将如风吹雪,稳操胜券。

中书令许敬宗补充说,“陛下,英国公还有个勇武的晚辈久任着西州司马哩!此人在西州人熟地熟,必要时候亦能有所作为。”

李治很有兴致地问,“朕怎么不记得此人……他是?”

英国公李士积连忙回道,“陛下,不值一提他!只当是中书令谬赞他——那小子这些年若有些作为的话,西州何来的乱象?又何劳薛将军出马?”

李士积连他这个干外甥的名字都不愿在李治面前提一提!

想当年,金徽皇帝上位前、还做着兵部尚书的时候,便将英国公的这个干外甥李继拽到西州去出任了州司马之职,从那时候起,李继的眼里便没有李士积这位舅舅了。

后来金徽皇帝隐退了,李治上位,当朝的几位宰相里,褚遂良、于志宁、柳奭、韩瑗、来济都是长孙无忌的嫡系,李士积虽然也是位列宰相,但怎么看都形单影支的。那时候,李继在西州就更不认得他这位干舅舅了,多年未往长安走动,生怕吃了英国公的挂落。

但这才几年的功夫,长孙无忌一党纷纷落马,当初的几位重臣中,只有他李士积稳如泰山,而且还成了太子太师。估计李继都没想到会有今天,此时他即便有心来英国公府攀攀亲戚也没那个脸!

李治笑着说,“英国公你可别忘了,举贤不避亲呀。”

李士积脸上意味不明,只是自嘲似地摇头。等着吧。

皇帝发话,那给不给李继这个脸,主动权仍然在李士积的手上,要用他时——那叫举贤不避亲。不想搭理他时李士积也理直气壮——那叫任人不唯亲。

李治意犹未尽,接着说,英国公可叫李继在西州多协助一下薛礼,那么朕就更安心了。

李士积含混地应道,“陛下,微臣已晓得了!”

皇帝再次想起洪州都督李元婴来,当吏部回禀说仍未见李元婴抵京时,李治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说道:“福王许久不至,行事拖沓的毛病真是一点未改!中书给朕拟旨,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高履行,在任上颇有贤名,朕意由高履行去洪州出任都督,先将旨意拟好等着他,今日午时以前福王若再不至,便即生效!”

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是从三品,洪州都督也是从三品,乍一听起来,高履行属于平品阶动职,而且皇帝还先将他夸了几句呢。

但明眼人一看,便猜出李治对高履行亦是不大满意,益州大都督府,天府之国,一位清闲的长史不必担首官之责,怎么都要比去洪涝频发的洪州做个都督滋润。

高俭去世后,高履行由滑州刺史起为卫尉卿,加金紫光禄大夫,袭爵申国公。高履行去益州估计也是受了长孙无忌的拖累,这次李治不等高履行在益州坐稳,又借着李元婴的引子,迫不及待地打算让他去洪州了。

问题是御史弹劾李元婴的事儿还没个定论,李元婴的位置便悬了起来,但凡有点时政头脑的人,谁掂量不出这里面的关节?

中书令许敬宗连忙拟起腹稿,心说高履行的日子要不好过——整座高府的日子都不大好过了。

延州刺史高审行打算着致仕,如果春风得意谁会致仕?

西州都督高岷发迹倒早,但他以少壮之年窝在一个地方十年不动,锐气早该磨光了。此番西域生乱,高岷脸面上也好看不到哪里去。

金徽皇帝退隐后,高峥一直任着泾阳县令,这些年职位再无起色,而高岐索性又由尚食局的直长回任典膳丞去了,由正七品上阶退回到了正八品上阶。

正想到这里,便有黄门来报,“回禀陛下,洪州都督李元婴刚刚抵京,请求入朝觐见。”

李治暗道,朕的这位叔叔好像能听到风声,这么多天不闻他的动静,朕刚给他提了个高履行继任的设想,想不到他倒来了!李治嗯了一声,挥挥手,示意叫李元婴进来。

众人头不歪,但耳朵上仿佛都长了眼睛,猜测李元婴是什么行色。有御史弹劾,心情上除了焦虑还应该有气忿,又是从洪州那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赶过来,估计也好不了哪儿去。

很快,殿口响起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众人闪目看,从金殿外快步走进来一人,此人中等身材腰板挺阔,正当中年也没生胡子,一张白面无杂,眼皮垂着也看不到他的目光,但身上穿着紫色无枝叶散答花绣纹的三品袍服,腰间挂着鱼袋底下一双轻履,脸上和身上一尘不染。

此人在殿阶前站下,目不旁视,先冲上躬了躬身子施礼,嘻了一声道,“微臣,洪州都督李元婴……”

李元婴是贞观四年生人,今年实二十九岁,比李治还小着三岁呢,李治不等他话说完便笑问道,“叔王来得倒不慢呀,”

李元婴这才扭身冲两旁官员们拱拱手,算是见了礼,连声回道,“不快,不快,微臣在洪州接了诏旨便动身了,一路紧赶慢赶……”

李治看着李元婴一尘不染的靴子,说道,“那可真是有累叔王了!来人,给朕的叔王看座。”

马上有侍者摆了座位,李元婴谢了座,瞅着李治,但李治却不往下说他的事,而是问刑部道,“黔州的两件案子可已具案?”

刑部郎中出班回道,“陛下,两案本已打算结案,但黔州司马刘方桂又有飞书传到,称案情有了重大更动,小臣正要上奏。”

李元婴坐下后显得惴惴不安,皇帝将他晾起来了、说黔州的事。

有时候你别看他说的很客气,一口一个叔王,还要看他怎么做。

洪州都督遭人弹劾,事儿若不大,皇帝不会下诏让他大老远的从任地专程赶过来,人总算来了,不说事,那便不是事情不大,而是皇帝在用冷落表达着不满。

李治,“有什么更动?”

刑部郎中,“刘方桂主持黔州刑案,对涉及长孙无忌的江边命案不敢有一丝一毫疏忽,亲赴案发现场勘察,又提出新的疑问——他怀疑在江边殒命的猎户是为解救长孙无忌而死,而出现在事发现场的秦王箭,正该是射向长孙无忌的!”

刑部郎中此话一出,朝堂之上众人不由色变!

李治的眉毛亦是不由自主地一挑,目光扫了一下英国公李士积。

西征战事刚刚启动,李治不想黔州动静过于的起伏,一个深谙垂钓之法的人,最不想那些小鱼小吓来乱咬钩,他只想通过西州战况和长孙无忌到黔州之后盈隆宫的反映,来综合判断金徽皇帝的意向。

刘方桂这只小虾,可恶!

而且李治在初次听到案情时,便怀疑这支秦王箭与盈隆宫有关,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有关黔州的事情他在表面上都一带而过,梁州长史尼万金被黔州五少年群殴一事也暂做了搁置。

李士积不动声色,刘方桂动的好快。

英国公已明判了武皇后对盈隆宫的真实打算,接下来,他只须再看看李治对刘方桂新报案情的反应,也就不难猜到他请马王复出有几分恳切了。

但福王李元婴在座位上动了动,抬眼看着上头,显得有话想说的样子。

李治问道,“难道叔王对此案也有见教?”

李元婴连忙起身回道,“陛下,微臣不敢有见教,只是另有一段亲眼所见的实情,不敢瞒陛下。黔州刘司马看来是多虑了,微臣所见的,或许可以一释陛下之疑。”

李治顿觉新奇,“叔王难道也是从黔州来的?否则怎能见到黔州之事?”

李元婴道,“是啊陛下,洪州水患经年不除,微臣身为李氏子孙,在任地上夙夜思索治水之法,不然对不住陛下之信重。恰巧陛下见诏,微臣总不过要到长安来一趟,为了体察长江上游水情、并要借鉴各州控水的门路,这才未经武关,而是专程上溯鄂、岳、荆、峡等州,绕行的子午道。”

李治道,“难怪了!难怪吏部在武关方向未迎到叔王的影子。”

李元婴道,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沧桑百年第一部织明尘途雕弓落流氓县令:抢个女帝回家过年一觉醒来变赘婿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军旅生活赘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苍生最后一个道士Ⅱ战国野心家迪迦之重生怪兽春秋鲁国风云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为嬴政打穿蓬莱,打造仙秦帝国兵锋王座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秦昊是什么小说夜君太子镇西王:天下霸业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大唐扫把星牧纨修仙者降临,我开启了仙秦重工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千金令,魔王的小俏妻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他能气死周瑜,你管这叫莽夫?游行在古代我是大明瓦罐鸡从唐开始的克苏鲁三国突将扼元汉末少帝钢刀连皇权王座神医傻妃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谍云重重大唐闲散王爷枪械主宰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皇明朱慈炲满朝奸佞,你让我做千古贤相道光一统寰宇快穿之教主难追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