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国学宫之中,这样的辩论已经出现很多次了。而原本只是法、儒、道三家学说,在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演变出来更多的学派。
法、儒、道在学宫之中是人数最多的学派,但是自从孙武子横空出世之后,兵家就如同一颗彗星般崛起。特别是在其统帅一万五千人,攻破郢都,擒杀楚侯之后,更是威震天下。
因此世人谓之:提万五之众,横行天下,而天下莫能与之当者,孙武子也。
孙武虽然没有担任过淮国学宫祭酒之位,但是在淮国其地位之高,便是学宫祭酒也不如。
孙武一直担任淮国上将军,淮阴君,在一战破楚郢都之后,孙武子就很少再领兵作战,更多的时候则是在撰写兵书,准备将其一生所学,一生所悟撰写为一部兵书。
有时候也会来学宫讲学,或者带军讨伐山越。但是这些实际上都是孙武在培养后来的兵家弟子。
兵家弟子在学宫之中的地位很特殊,即便是喜欢辩论的名家,也不会去和兵家争辩。因为兵家更信奉实践,你辩驳赢了又如何,兵家更喜欢以理服人。
学宫之中,第一大学派乃是法家,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淮国乃是法家发祥地,自从‘子珏铸刑书’之后,法家就在淮国生根发芽。qqxδnew
特别是淮国使用法家之术,立国之后一直鼎盛不衰,让法家子弟坚信,此乃强国之道,因此在和儒家学子辩论的时候,占尽优势,经常辩驳的儒学士子哑口无言。
儒学士子一个个口若悬河,描绘推行礼乐的好处,然后法家士子就会来一句,既然儒家学派如此好,那可有君主愿意推行儒家礼乐王道?
然后儒学士子便有些尴尬,随后就会说:儒学乃是礼乐王道,什么圣王在世,什么礼乐崩坏之类各种理由,于是学宫之中就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亦或者法家学子被问诘想不出如何回答之后,就会说我法家之道是已经在淮国推行的,已经得到验证的强国之法,你们的学说有哪一家得到诸侯国的验证?
对方就是再能辩驳,辩论无双,也就如同是吃了苍蝇一般难受。任你嘴上说出花来,也不如事实摆在眼前。
学宫之中,能和法家一样兴盛的就是儒家了。毕竟儒家所描绘的世界,与他们的追求看上去实在太美好了。当然因为这一点,儒家没少被道家和法家攻击,说他们是在画饼。
天下纷争不断,因此各国都在寻求强国之道。齐国则是将管仲的学说翻出来,想要结合管仲之术再兴齐国。韩赵魏现在正处在兴奋期,刚刚化家为国,让韩赵魏还有些不适应。
对于强国之法最渴求的,则是刚刚被淮国暴打一顿的楚国了。楚国被攻破国都,国土损失三分之一,虽然在秦国的帮助下,逼退了淮国,但是人口土地损失惨重。
楚王现在很是忧虑,特别是淮国在东迁金陵之后,楚国的压力一下子都大了。
以前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一时的失败,并不能让楚国伤筋动骨,可是这一次淮国一战几乎灭亡楚国,这让楚王很是忧虑。
“屈卿,项卿,现在列国之间纷争愈演愈烈,楚国如今损失惨重,淮国步步紧逼,寡人心中甚是忧虑,但是无法继承祖先之志,广大楚国,卿可有办法?”
“君上,想要强大楚国就需要变法。”项孟说道。
“如今列国之中,只有楚国遍地封君,虽然这些封君在楚国扩张的时候,提供了有利支持,但是和真正的强国比起来却总是差上一筹。”
“这其中就是楚国的力量太分散了,您只能掌控楚国一部分力量,剩下的则是被遍布全国的封君掌控。”
楚王听到这里有些沉默了:“项卿,屈卿,你们都是楚国的栋梁,封君的存在的确牵制了楚国的力量,可是这些封君也延续了公室的存续,维护了公室的地位,上一次淮国大举入侵,楚国能够将淮国赶走,这些封君也是出了大力的。”
“若是想要改变这种情况,这些封君立刻就会站在公室的对立面,不用淮国攻打,楚国就要内乱了!”
屈卿叹息了一声,接着说道:“昔年秦国国相百里奚,就是伴随楚国公主陪嫁到秦国,最终兴盛秦国,是百里奚没有在楚国展露才能吗?不是的,这是因为他是奴隶!”
“楚国不是没有贤才,列国之中多有楚国贤才,君上可知道‘楚虽有才,终为晋用’这句话吗?”
“楚国的贤才在楚国得不到重用,但是到了晋国,却被立刻拜为卿士。这难道不是我们楚国用人之道出了问题吗?”
“楚国立国四百余年,所有的官职都是由贵族把控,虽然以前列国也是如此,但是列国已经不断更改,而只有楚国依旧如此,不唯才论,而只论出身。”
“就像是臣,臣若不是出身屈氏,这令尹之位,无论如何也落不到臣来坐啊!”
屈氏同出于芈姓,和公室同宗,只是后来分封出去,后以屈为氏,乃是楚国的公族,是楚国最显赫的贵族之一。可以说楚国的这种用人制度,对于他们屈氏和项氏来说,他们是得利最大的家族之一,现在居然是他们两个反对这种制度。
由此可知,楚国的用人制度已经僵硬到什么程度了。
楚王有些迟疑:“楚国刚刚渡过危难之时,国力有所恢复,若是此时改变用人之策,不选像屈氏项氏这种英才,反而从底层选拔,似乎更不妥,现在国中局势刚刚稳定,就去剥夺贵族的权利,恐怕会出祸端。”
屈卿和项孟看到楚王犹豫,心中也是叹息不已,他们比楚王更清楚楚国的形势,可若是不改变,楚国真就要亡国了。可现任的楚王并非庄王那般的明君,没有改革的锐气,强行推行只会更糟。
想明白之后,两人继续说到:“王上既然担心不如先在一些没有封君的地方推行,若是效果不错,再一点点向国中其他地方推行?”
楚王想了一下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