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僖,公元966年生,初名赵德明。公元982年出阁,授任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为广平郡王,与其兄卫王赵德崇(赵元佐)同日受封。只不过,哥哥封“亲王”,他被封为“郡王”。
公元983年,赵元僖进封为陈王,这便是“亲王”头衔了!同时赵光义将他改名为“赵元佑”。
也就在这时候,赵光义诏令,从此以后,朝廷的朝会班次,宰相应当位列在亲王之上,宰相宋琪、李昉请求遵照旧制,亲王班次应在宰相之前,赵光义不允许。
宋琪、李昉等摸不着赵光义的真实意图,都惶恐不安,再三上表,恳请很久,赵光义见推来推去不是个事,直接了当地对宋琪等人道:“宰相职责,总理朝廷诸事,与各部门礼制完全不同,藩王的设立,只不过奉朝请(参加朝会的资格),做做样子而已。赵元佐等年纪还小,朕想让他们知道谦逊的道理,你们不要再谦让了。”
赵光义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里头,以前的亲王,只有一位,且身兼开封府尹,是妥妥的皇位继承人选!比如,他以前就是以晋王身份兼开封府尹,当然位列宰相之上,如今亲王有几位,地位就不能等同于皇位继承人了,更不能超越宰相!
赵光义说得诚恳,宋琪等不敢再争论了。
公元985年,因赵元佐身体有病,赵元佑被任命为开封尹兼任侍中,并改名赵元僖,进封为许王,加任中书令。此时赵元僖二十岁。开封府尹加亲王,这是什么信号?不言而喻!
同年,赵光义为赵元僖娶隰州(山西隰县)团练使李谦溥之女李氏为夫人。赵光义还特意对宰相说:“我曾经对儿子们说过,他们的配偶都来自将相大臣之家,六礼具备,他们能不自重吗?”
如果不出意外,赵元僖皇位继承人的位置是飞不出他手掌心的。不仅他自己是这样想,朝中大臣也看出了端倪。
公元988年,赵光义下诏举行籍田礼(帝王在春耕前举行的亲耕农田的典礼),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上表请求入京觐见赵光义,言辞恳切。赵光义看了上疏,恻然对宰相李昉道:“赵普开国元老,朕应尊敬他,让他进京吧!”
赵普进京后,赵元僖立即上表赵光义,把他比做唐朝的房玄龄、杜如晦,希望赵光义再重用赵普。
此时,朝中宰相唯有李昉一人,而且摊上事了,赵光义有撤换他的想法,同时打算用吕蒙正为宰相,但吕蒙正年轻,是新手,赵光义希望用老同志带一带,于是便有了赵元僖的上表,这其中赵光义有没有暗中授意,显而易见!
赵光义在当年二月籍田礼完毕后,李昉罢相,赵光义任命赵普、吕蒙正为宰相。
公元990,赵元僖为开封府尹快五年了,亲王的头衔灿烂夺目。赵普第三次入相,年近七十,垂垂老矣!赵普不仅年龄大,资格也老,是开国元勋,赵光义特许他有事才上朝,中书省宰相事宜,其实是吕蒙正一人支撑。
每次朝会,陈王赵元僖朝会的班次还在宰相吕蒙正之下,吕蒙正每次上朝,看着这颗冉冉升起在半空中的政治明星,感觉到了无形的压力和别扭。
吕蒙正上疏给赵光义,强烈要求朝会的班次在亲王之下。赵光义依然下诏不同意。
吕蒙正力请,赵光义坚决不同意。赵光义为什么这样坚决,可能,他还在观望!毕竟,他的儿子多啊!
公元992年十一月,赵元僖上早朝的时候坐在大殿中,忽然感觉身体不适,于是向赵光义告假,打道回府。
赵光义见赵元僖来去神色自如,开始尚不在意,第二天,赵元僖竟然病得不能上朝了。赵光义才紧张起来,朝会后,立即亲自前往陈王府探视。
赵元僖听父皇来探病,却已经不能起身迎驾了,赵光义看着突然病重、脸色憔悴的爱子,一边诏令御医来医治,一边轻声喊他的名字。赵元僖起初还能勉强回话,随后就如喝醉酒一样,眼睛迷离起来,等御医匆匆赶到,赵元僖已经阖然长逝了,时年二十七岁。
赵光义悲痛欲绝,痛哭流泪。随后,追赠赵元僖为皇太子,谥号恭孝。
赵光义追赠赵元僖为皇太子,终于透露出赵光义原来的真实想法。
赵元僖姿貌雄毅,沉默寡言,管理京师七年,政事没有过错。赵光义对他寄予厚望,赵元僖死后,赵光义对他怀念不已,有时候甚至悲伤哭泣到天亮,思念之余,写了多首《思亡子诗》给近臣观看。
至此,赵元僖出局。
佐料:李昉(公元925年-公元996年),深州饶阳(河北饶阳)人。后汉进士,宋初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知州、翰林学士、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等职。
公元983年,赵普和卢多逊两宰相争权夺利、赵光义急切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在一班老臣中表现最为突出,七月,李昉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李昉与宋琪都同时被任命为宰相。
公元988年,布衣翟马周击登闻鼓,状告李昉,说李昉身居高位,正当北方多事之秋,不为边患,整天诗词歌赋、优游宴乐。
二月,李昉被罢相,李昉内心肯定抓狂,怎么碰上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老百姓啊?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公元991年九月,李昉重新拜相,
李昉为人宽厚温和,不计旧恶
李昉与卢多逊一贯友好,对他推心置腹。可卢多逊多次诬蔑李昉,有人告诉李昉,李昉却不相信。
等到李昉做宰相时,赵光义和李昉谈及卢多逊谋反案,李昉极力为他辩解。赵光义满眼同情地看着李昉道:“你真是厚道人,卢多逊经常将你诋毁得一钱不值。”李昉才开始相信。
而赵光义因此更加看重李昉。对近臣道:“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真是善人君子啊!”
李昉享年七十二岁,善人有善报,李昉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