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说是向王安石请教,实有辩论成份,几番交锋,赵顼认定,王安石不是浪得虚名,他是有几把刷子的!但自己说不过他,大臣中总有能人啊!谁、谁?赵顼在头脑里快速检索一下,首先想到了司马光。
司马光,称他学富五车似乎贬低了,应该是学富十车、百车!对,就他,让他来和王安石过过招,自己坐山观虎斗,从而可以考察,王安石是不是自己一直要寻找的人选,因为赵顼胸膛,怀着一盘大棋局!而这盘大棋的操盘手,必须经过自己的层层考研!
赵顼心中暗自拿定了主意,着意牵牛斗架!
两位名闻天下的翰林学士掐架,肯定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但用什么机会、什么话题呢?王安石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考验,赵顼心中充满期待,也在等待时机。
公元1068年十一月,朝廷举行平常的祭天典礼,宰辅大臣提出,河朔地区旱情严重,国家财政用度不足,请求不要按惯例赏赐大臣金帛!
赵顼觉得机会来了,便召翰林学士讨论,该怎样处置这件事。
司马光不知就里,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救灾节用,显贵大臣、近臣应该带头做表率,宰辅的建议,可以采纳!”
王安石却引经据典道:“常衮(唐朝宰相)拒绝朝廷提供的公膳(公共食堂),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常衮自知无才能,应该自动辞职,而不是拒绝吃公膳。再者说,造成国家财政不足的原因,是因为朝廷没有选拔善于理财的能干大臣!”
司马光不以为然地道:“所谓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采取苛捐杂税的手段而已!”
王安石纠正道:“不能这样说,善于理财者,不加赋税就能让国家财政充盈!”该怎样理财?王安石没有明说!
司马光笑着说:“天下有这个道理吗?天地生长的财物百货,不在民间,就在官府,国库增加,必然要从民众手里夺取,这种灾难更甚于增加赋税。这是桑弘羊(汉代理财专家)欺骗汉武帝的话,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实际是指责汉武帝不明事理!”
两人争论不已,赵顼听了一阵,做出最后裁决:“朕的意见和司马光相同,然而先以'不同意停止赏赐'的意见答复宰相们!”
赵顼安排王安石草诏回复宰辅。王安石引用常衮的事例谴责两府大臣,宰辅大臣不敢再坚持!
赵顼的结论是个什么意思?两边说好,和稀泥啊?
现在看来,此事司马光的见识应该说略逊一筹,他没有看到国家发展生产、促进工商贸易、繁荣市场的积极性,消极地认为国家财富是一个平衡的指数,它们合理地分配在民间和政府。
王安石显然看到了创造财富的主观能动性,但没有明白无误地全部的说出来。因为这事一下子说不清楚。但是赵顼聪明透顶,听出了个中味道。但他不能表态完全支持王安石。
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士大夫看不起工商业,他们眼里除了读书,就是农业耕作,司马光代替了当时的主流观点,所以赵顼口头上支持司马光,行动上支持王安石,看似模棱两可,实际间接的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态度。赵顼年纪不大,政治手段可真是不一般!
经过这件事,赵顼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王安石不仅是宰相之才,而且和自己很多想法很契合!王安石当用、要用、马上用!
公元1069年二月,富弼再任宰相,朝中宰相有曾公亮和富弼两人。同时,王安石进位参知政事。任命之前,宰相曾公亮极力推荐,另一位参知政事唐介却极力阻止,他说王安石难以胜任。
赵顼很奇怪,连声质问唐介:“王安石哪方面不能胜任?是他的文学不能胜任?经学不能胜任?还是政事不能胜任?”言下之意,这几方面王安石不如你唐介?就你唐介能?
唐介是有名的鲠,不在乎地道:“王安石好学但拘泥古制,所谈论的都不切实际,如果让他成为执政,朝廷制度一定会有很多变更!”
赵顼不畅快,又问侍读孙固:“王安石能做宰相吗?”
孙固回答道:“王安石的文章写得固然好,做侍从翰林等职可行。可宰相要有大度量,王安石性格偏激狭隘,不容于物,陛下想要贤相,吕公着、司马光、韩维都是很好的人选!”赵顼不以为然。
赵顼下完任命书后,又亲自对王安石道:“世人都不能了解爱卿,只知道你通晓经术,认为你不晓世务!”
王安石很自信地道:“知经术便是晓世务!”
赵顼又问:“爱卿的执政措施,打算先从何着手?”
王安石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如今世道,贤能之士不能行'正道',没有出息者得以行'无道'。普通人不能'行礼',显贵者得以行'无礼'。臣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变风俗,立法度!”
佐料:唐介是和包拯齐名的人物,仁宗后期四大诤臣分别为包拯、吴奎、赵拚、唐介。吴奎、赵拚、唐介都是公元1010年左右出生,而且都做到了参知政事的职位,唯有包拯早出道十年,也曾担任过枢密副使。
顺便说一句,枢密使在宋朝是个很重要的职位,上朝押班排序时,枢密使在参知政事之前。相当于现在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枢密副使大概相当于副总理兼国防部副部长。
唐介在英宗时为御史中丞,赵顼即位,先拜为三司使,公元1068年为参知政事。王安石任翰林学士,中书省对除授官吏拿不定主意事,赵顼的第一句话就是:“应该问王安石!”可见赵顼对王安石的信任。
赵顼说得多了,唐介听得多了,就来气了,犟劲一发,便对赵顼道:“陛下认为王安石可以大用,就提拔他,怎么能让翰林学士参决中书宰相的政事?如此,要执政大臣何用?陛下认为臣不行,就请罢免臣!”
等王安石做了参知政事后,唐介与他多次发生争论,赵顼基本都偏向于王安石,唐介气愤填膺,兼之背上生痈疮,公元1069年四月十一日卒,享年六十岁。
赵顼一听,正中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