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01年十一月,蔡京被赵佶召回朝廷,恢复翰林学士承旨职务。蔡京回归朝廷,曾布很紧张。我们先叙述一下,蔡京是如何得以回到权力中心的。
再说内侍童贯,出自李宪门下,性格机灵又谄媚,善于揣测赵佶的心思,很多时候,赵佶还没说出口,童贯就办得妥妥贴贴,赵佶很满意,童贯也就很得宠。有什么机密事就让童贯去办。
赵佶处理国事之余,当然舍不得丢下书画爱好,有了最高权力,只会给书画爱好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他派童贯到江南吴地搜罗名贵书画供自己欣赏。童贯首站就到了杭州。
蔡京本来被朝廷贬在杭州做“道士头子”,内心很不甘心,时时刻刻想着翻盘,平时密切注意朝廷动向。闻童贯来杭,知道机会降临,日日夜夜陪着童贯,使出浑身解数,以对待亲爹的待遇,将童贯招待得舒舒适适。
更为重要的是,蔡京对书画欣赏水平高,知道哪些书画是好作品,因此,在蔡京的帮助下,童贯将江南的珍奇书画搜罗了很多,随着这些书画作品源源不断地流入宫内,赵佶也眉开眼笑,童贯超额完成任务,少不了在赵佶面前替蔡京美言。于是蔡京改为知定州。
再说宰相韩忠彦,本来排位在前,是首相,却事事被次相曾布所压制,心里难免不平衡,环顾四周,觉得蔡京是曾布对头,对手的对手就是朋友,何况蔡京能力出众,因此想引蔡京入朝来帮助自己对付曾布。
蔡京在定州屁股还没有捂热,就被召入京师。
蔡京摸准赵佶脉搏,一复职,便向赵佶进言道:“元佑期间设置'诉理局',为得罪的人翻案,绍圣期间,哲宗命安惇、蹇序辰驳正,两人现在却受了惩罚,如此说来,'诉理局'所作所为难道还是正确的吗?不帮这两人消除罪责,难以拨乱反正!”
赵佶更加认为蔡京有见识。
起居舍人邓洵武,一直想向上拱,没有多大门路靠山,这次蔡京复职,他看出蔡京是潜力股,极力巴结,他对赵佶道:“陛下要继承神宗遗志,一定要用蔡京为宰相。”
同时,邓洵武画了一副图献给赵佶,叫《爱莫助之图》,说是图,其实是表格,竖格分左右两栏,左为元丰,即新党;右为元佑,即元佑党。横格分七栏,宰相、执政、侍从、台谏、郎官、馆阁、学校各为一栏。表格中左边竖格新党名单中,执政只有温益一人,其他栏也只有赵挺之、范致虚、王能甫、钱遹等几个人,而右边元佑党包括辅相、执政、台谏等数以百计。
第二天,赵佶拿着这幅图给曾布看,事前却在左边宰相一栏遮住了一个姓名,曾布问这个遮住的名字是谁?赵佶道:“是蔡京,邓洵武说非用他做宰相不可,朕觉得他和爱卿不合,所以删去了!”
曾布老油子也立即上当了,酸溜溜地回答道:“既然邓洵武和臣的看法不同,臣怎么敢参与讨论这张图的是非?”
赵佶接着又拿给温益看,温益很高兴,建议起用蔡京,赵佶更决意用蔡京。邓洵武随即提拔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兼侍讲,这幅图给邓洵武带来的“收益”,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十二月,邢恕、吕嘉问、安惇、蹇序辰、蔡卞恢复部分官职。张商英被调入京师任职。
公元1102年五月初,左司谏吴材在蔡京的授意下,弹劾韩忠彦变更神宗法度,驱逐神宗人才,被罢为知大名府。韩忠彦引蔡京入朝,没想到是引狼入室,曾布没扳倒,自己先出局。
五月底尚书右丞陆佃被罢。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形势下,有一位御史提出要严惩元佑余党,可是陆佃多了一句嘴,道:“不宜搞得太过火了!”
陆佃由此受到攻击,罢知亳州。
第二天,赵佶下诏,以许将为门下侍郎,温益为中书侍郎,蔡京为尚书左丞,赵挺之为尚书右丞。
一年半的时间,蔡京完成了从遭贬杭州为“道士头子”,到进位副宰相的华丽转身。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了。
佐料:《宋人轶事汇编》载:曾布曾对哲宗道:“章子厚(章惇)喜欢戴隐士帽、道士袍见百官,属官都穿官服,太放肆了!”
哲宗道:“他见蔡京,敢这样吗?”
章惇性格豪迈,比较自负,恃才傲物,谁都不放在眼里,哲宗为什么这样说,章惇不敢轻视蔡京?这里有故事。
哲宗时年间,蔡京为翰林学士,有次到章惇丞相府拜访。
按惯例,宰相从政事堂回家,如果有客来访,大臣一般直接下马或下轿,径直到客厅会客。
章惇则不同,他的架子大,他虽然听门人说蔡京来访了,但是仍然按自己的老规矩,先进内屋,脱了官服,换上道服,慢腾腾地走出来。
蔡京刚好上厕所,碰巧看到章惇回家了,见章惇不按规矩来,竟进内屋去换衣服了,有轻视自己的意思,他便对章惇门人扬言说要走了。
章惇听了下人汇报,急忙走出来惭愧地道:“想必是我换衣服得罪你了,请你再等等!”(看来宋朝官员之间还是很讲规矩的)
蔡京却很矜持地说道:“我虽是小小一翰林,却是天子的私人,不是相公的僚属,即使我人微言轻,难道就侮辱了相公你吗?”说完,站起来还是要走。
章惇没想到蔡京不仅牙尖嘴利,还比自己豪横,忙用手拦住蔡京,诚恳地请他留下,蔡京却不给面子,拂袖而去。
蔡京回家后,还不干休,将事情经过上奏哲宗,且自己以轻视上司(指宰相章惇)请罪(蔡京的手腕果然不一般),哲宗却认为蔡京做得很得体,因此下诏:“宰臣章惇罚铜七斤!”
此后,蔡京再也不因私事登章惇的家门了。这就是哲宗说章惇不敢怠慢蔡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