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6年六月,太上皇赵佶从南方回朝,御紫宸殿,群臣朝贺,此时离金军撤兵也有近四个月。汴京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和安定,有了太平景象,朝廷将边关的忧患抛于脑后。
知枢密院事李纲深为忧虑,几次上表请朝廷预备御敌之策,并和许翰商议,选调防秋之兵,勤加训练,吴敏奏请设置“详议司”修正法制,革新弊政,对于这些举措,副宰相耿南仲都暗中阻扰。
耿南仲为什么阻扰,因为他得了红眼病!他做帝师十年,以为是理所当然的宰相,没料到吴敏、李纲位居其上,心理不平衡,便处处和吴敏、李纲作对。自古至今,这种没有大局观、没有是非观的人很多,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误国、误人、误己,可这样的人前赴后继,永不醒悟!
姚古、种师中兵败,种师道病重回京师,耿南仲道:“要想援助太原,非李纲不可!”耿南仲说得冠冕堂皇,实际要赶李纲出朝廷。而赵桓对李纲一直不顺眼,只是形势紧迫才起用李纲,如今危机解除,赵桓哪里会考虑身后事?
六月初三日,朝廷以李纲为河北、河东宣抚使,接替种师道,刘韐为副使;以解潜为河北制置使,代替姚古。
李纲对这个任命很愕然,回奏道:“臣一书生,并不知兵法,围城时,不得已为陛下料理兵事,如今担任地方大帅,恐怕耽误国事!”
李纲上疏推辞,赵桓不允许,李纲退一步,以病请求辞职,连接上十多次奏章,赵桓也不允许。此时有御史谏官也上奏章,认为李纲不能离开朝廷。这下问题严重了,赵桓认为是李纲游说的结果,下诏严加斥责。
有人私下对李纲道:“李公难道真不知道朝廷让你出行的意图吗?这不是为边关事考虑,只不过以此为借口,让京师的民众没有理由阻拦。你卧病不起,陛下发怒,李公如有不测,怎么办?”
而许翰也写“杜邮”两字提醒李纲,杜邮是秦国名将白起自杀的地方。高手讲话,两字可抵千言万语,李纲当然心知肚明,不得已,进宫受命。赵桓听李纲愿意赴前线,心中大喜。
赵桓什么都没学好,就学到了他老爹赵佶的“演戏”功夫,假惺惺地亲手写了“裴度传”三字赏赐给李纲。李纲道:“吴元济以区区蔡州之地对抗大唐,与金人强弱不可同日而语。而臣不及裴度万分之一。只是小人居朝廷,蠹害难去,如果朝廷正气,抵抗外敌也是不难事!”
两河宣抚司的兵力才一万两千人,李纲向朝廷请求调拨银两、绢帛、钱粮各一百万,但仅得到二十万。各事都没有备齐,李纲上疏请求延期上任,赵桓一看,又不高兴了,批示李纲拖延抗命,几次督促。后来又对李纲宽慰地道:“爱卿为朕巡边关,完事就可以回朝!”可以说是软硬兼施,巴不得李纲快点离开京都。
李纲此时也心中了然,凄惨地道:“臣此行,本来没有想着要回来。臣愚直,不被朝廷容纳。这次走了以后,就算没有凶险,也愿意死在敌军之手。万一朝廷坚持认为不应该抵抗金军,臣也会自动辞职,只是希望陛下体察臣的孤忠,成全这段君臣之义。”
李纲话说到这个份上,赵桓也终于有所感动。李纲辞行前,还上疏说唐恪、聂昌奸诈,重用必定耽误国事!忠臣总是这样,一心扑在国事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七月,李纲先到河阳,训练士卒,整修器甲。十多天后赶赴怀州(河南沁阳),造战车,调兵遣将,朝廷很快下诏,告诫李纲不要轻举妄动。李纲上疏道:“秋高马肥,敌军一定会犯境,宗社安危,难以预测,怎么能遣散兵卒?况且用军法勒令各路兴兵,而以寸纸罢兵,以后如果有所号召,有谁会响应?”奏疏上,没有结果,倒是督促李纲率军赴援太原。
李纲派解潜屯兵威胜军,刘韐屯辽州(山西左权),王以宁、折可求、张思正屯兵汾州,范琼屯兵南北关。约定三路并进。
可是当时诸将都直接接受赵桓的指挥,有事直达上听。宣抚司徒有虚名,很多将领都不遵命。七月底,解潜擅自出兵,和金人战于南关,失败;刘韐主动和金人在辽州作战,也失败。
不久朝廷传来消息,徐处仁、吴敏被罢相,唐恪被任命为宰相;许翰被罢同知枢密院事,聂昌、陈过庭、李回进枢密院。李纲更加失望,叹息道:“事无可为了!”上疏乞求辞职。赵桓也怕李纲在边关捅娄子,立即准许。
八月初三日,赵桓再次任命种师道为宣抚使,召李纲回京。随后李纲以观文殿学士身份知扬州。不久,以李纲主战原因,贬为保静军节度副使,安置在建昌。李纲因此幸运地躲开了靖康变乱。
佐料:李纲是《宋史》里除叛臣李全之外,唯一占两卷篇幅的人物。李纲(公元1083年-公元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
公元1112年,李纲进士及第,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因为上言触犯了权贵,被改为员外郎,后又升为起居郎。
公元1119年,京师水灾,李纲又上言说阴气太重,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贬监南剑州沙县税务。公元1125年,李纲被召回,任太常少卿。
钦宗即位,李纲主持抗战,世人尽知,我们说说李纲不为人知的事。《宋人轶事汇编》“李纲”第13条载:李纲的私人财富甚至超过国库,生活水准极高,侍妾、歌妓、衣服、饮食,极尽华丽,每次宴饮宾客,菜肴都要上百品,外出时,厨随行吃的、穿的有几十担。
李纲后来居福州,和张浚关系很好,张浚被朝廷召回,李纲送他的礼物有一百二十箱,箱子都是用朱漆镂银装饰,都是他自己的库藏。
宋高宗即位初期,一度起用他为宰相,曾力图革新内政,然而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