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过,“富平之战”,刘子羽单骑入关中,召集各将,宋军撤退到兴州(陕西略阳)、和尚原(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陕西大散关)、岷州(甘肃临洮)以及及阶州(陕西武都)、成州(甘肃成县)等地,重新设防,以阻金军西进及南下四川。
特别是和尚原,成为金军入川的主要障碍。和尚原是从渭水流域穿越秦岭进入汉中地区的重要关口,蜀川陕首要门户,在大散关之东,宝鸡西南,地势险要,与大散关不相上下。
和尚原的守将是吴玠、吴璘兄弟,两人收集几千散兵,扼守和尚原关口。吴玠进驻和尚原后,立即积极备战,储蓄粮食,修缮兵器,修筑栅栏挡住路口,铁心死守。
有部将见和尚原既无城池,又无足够粮草,劝吴玠退到汉中,以遏制进四川的窗口城池。
吴玠道:“你们不知道啊!和尚原最为要冲,和尚原以南,入四川路就有多条;丢失了和尚原,四川就危险,我保守此地,敌人决不敢绕过我进川,一旦他们入川,我跟在他们后面袭击,他们焉能有活路?所以,我守和尚原,就是保全蜀地!”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吴玠一点破,众将拜服。
吴玠看到了和尚原的重要性,金军统帅同样也看到了。金军为了打通进入汉中的门户,必然进攻和尚原。“和尚原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和尚原之战”实际是分两个半场的。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宋朝的对外战役,很多次都分为上半场、下半场,而且每每都是上半场打得不错,下半场就歇菜了。当然,这比起现代中国男足还是略胜一筹的,中国男足上半场、下半场都是歇菜,几十年如一日。
可喜的是,吴玠指挥的两场“和尚原之战”,都以少胜多,获得了空前胜利。
公元1131年五月,金军骑兵数万分两路向和尚原推进:一路由金将“没立”率领,自凤翔西攻箭筈关(陕西千阳西南),南下至和尚原;一路由“乌鲁折合”率领,自阶州、成州出大散关,北上攻和尚原。两路金军企图在和尚原会师。
“乌鲁折合”率部先期抵达和尚原,立即列阵北山向宋军挑战。吴玠虽然只有几千人马,但吴玠采用的是轮休战术。诸将坚守住阵地,在营垒巩固之后,指挥将士轮番出战,交替休息。
作战时,吴玠命令诸将列阵势,利用有利地形。和尚原一带尽是山谷,路多窄隘,怪石壁立,金军的骑兵全都失去了威力,只好弃骑步战。宋军在吴玠的统领下与金军展开了生死搏斗,四战全胜。
“乌鲁折合”无奈,退到黄牛铺一带等候“没立”军,可“没立”军迟迟不见踪影,变成了“没有”!又恰遇上大风雨,金军士气不振,无力发起进攻,只得狼狈逃窜回凤翔。
于此同时,“没立”率金军在箭筈关发动的进攻,被吴玠部将杨政所击退,从而打破了“没立”与“乌鲁折合”两军会师和尚原的计划。此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
张浚闻吴玠在和尚原以几千散兵,击败几万金军,大喜过望,立即授予吴玠为明州观察使,赐金带,还是死守和尚原。
金军自从在东北偏僻地方起兵后,灭辽国、毁北宋,从北打到南,一路摧古拉朽,从未吃过这样的大亏,因此大为恼怒,发誓要灭了吴玠。
十月,金军元帅兀术亲自出马,纠集各地兵力十余万,架设浮桥,跨过渭水,从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与吴玠所部宋军夹涧对峙,逐渐逼近和尚原,准备与宋军决一死战。
吴玠命令升为秦凤路都钤辖的弟弟吴璘及统制官雷仲,挑选劲弓强弩,轮番发射,号称“驻队矢”,弓矢连发不绝,密如雨注。金军不利,丢掉武器退却。吴玠抓住有利战机,派遣奇军从两旁袭击,阻断金军运粮通道,三天后,金军陷入困境,兀术见势不妙,夺路逃遁。吴玠乘胜追击,于神坌一地设兵埋伏,金军一到,伏兵杀出,金军大乱,宋军星夜出击,大败金军。兀术身中两箭,吓得将自己的胡子、长须剃光,装扮狼狈只身逃走。
和尚原一战,斩杀金军上万,俘获金军头目三百余人,甲士八百余人,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战后,吴玠升为镇西军节度使,吴璘为康州团练使、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吴玠所部全部得到了升迁。张浚因为此战也扬眉吐气,被赵构晋封为检校少保。
“和尚原之战”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宋军以少胜多,重创金军主力,鼓舞了宋军的士气,遏制了金军南下进川的企图。位列“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
佐料:吴玠兄弟受刘子羽举荐,得以被“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重用。后来,刘子羽被贬,张浚也贬居福州,吴玠不仅为张浚求情,还两次请求用自己节度使的官衔,替刘子羽赎罪,使其最终被复职。赵构因为他志行品德,特地下诏褒奖。士大夫也因此称赞吴玠的义气,同时也叹服刘子羽的知人之明。
《宋人轶事汇编》“吴玠”第3条载:吴玠做官素来不摆威风,即使后来担任川陕宣抚副使,依旧简易行事。他常常背着手外出步行,和普通士兵站着谈话。
有幕僚担心地对他道:“大敌不远,怎知没有刺客?万一有意外,岂不上负朝廷之意,下负军民之望。”
吴玠致谢道:“确实像您所说。但我的意图不在这里。国家不清楚我吴玠不才,授我宣抚副使之职。我只担心军民有冤屈无处申诉,被门吏阻隔,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我所以经常出来,就是为这啊!”幕僚听后,深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