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章叙述的几年平叛中,谁的功劳最大,无疑是岳飞!
岳飞,这位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的人物,我们当然有必要对他做一个全面了解。尽管描写他的材料数不胜数。
新中国成立后,在历史学术界,自从郭沫若先生为曹操翻案,此后陆续兴起了一股“翻案风”,翻案,就是找出证据,提出观点,释疑补阙,为反面人物“平反”,似乎无可厚非,大家尚能接受。但最近几年,与“翻案”对立而生,逐渐蔓延出一股“污蔑风”!污蔑中国历代树立的正面典型,甚至污蔑近现代的英雄人物,这是一股妖风!有志之士应该自觉抵制!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英雄,岳飞也遭到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污蔑。说岳飞的功迹并非如《宋史.岳飞传》记载那样显赫,《宋史》有意拔高了岳飞,等等。
有什么理由呢?只有一个:就是元朝脱脱主持修撰《宋史.岳飞传》,基本都是照抄岳珂的《金陀粹编》及《续编》,岳珂是谁?是岳飞的嫡孙子,孙子为爷爷作传,真实性不可靠,进而推论出岳飞的事迹是夸大了的,不值得相信;岳飞作为英雄,名不符实。这真是“孙子”们的想法!
这类“孙子”,首先是动机不纯,想出名想疯了,不分对象,急切下口,见谁咬谁,为的是自己蹭热度,从而不顾脸皮、不顾良心、更不顾大义;
其次是学术不足,岳珂编《金陀粹编》及《续编》大概成书于公元1218年,而在此之前,由徐梦莘主编、成书于公元1194年的《三朝北盟会编》,也详细记述了岳飞事迹,特别是《三朝北盟会编》收录了无名氏写的《岳侯传》、《林泉野记》的《岳飞传》,两者都清楚地记录了岳飞的生平及战功,和《宋史.岳飞传》记述的战功基本一致,这是不容抹杀的;
再次是见识不够,岳珂的《金陀粹编》及《续编》并不是一部私人着作,而是收集了赵构御札、朝廷命令、公牍、札子,岳飞表奏、战报、诗文,当然也有岳珂和世人所述岳飞事迹与轶事等。岳珂编成两书后,特意将它交由朝廷审定,南宋官方核定认可了该书,所以《金陀粹编》及《续编》其实有半官方史书性质;
最后是情理不通,岳飞是皇帝赵构让宰相秦桧亲自操作冤杀的,秦桧此后连续独相十七年,创造了两宋的宰相历史记录,而他在位期间,他的儿子秦熺就是主持修订宋高宗实录的人,这么一个奸诈、霸道人物,会在官方的史书上留下岳飞功迹的记录?绝不可能!他所做的只会是删改和毁损!所以岳珂编纂时,资料散佚,传闻多歧,所叙难免有一些出入,但岳飞的主体事迹及战功可以和其他史料相对应,比如还有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如果因为岳珂记录的详细经过有些出入,而否定真实结果,显然是不通情理。
这一章,我们以《宋史.岳飞传》为基础,结合其他史料,还原一个真实的前期岳飞。当然,我们也要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岳飞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他也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比如前期酗酒打人、兼并其他军事势力、杀亲舅舅,杀害大将傅庆、后期耍点性子、不听诏令支援淮西等等,这些也是事实。但这些并不影响岳飞作为中国英雄的典型代表,也不影响他有彪炳史册的功迹,不影响岳飞在人民心中的历史地位。
岳飞(公元1103年三月—公元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享年三十九岁。如果按公元纪年,岳飞被杀的日子,即公元1141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则是公元1142年1月27日。
岳飞出生于相州汤阴(河南汤阴)的一个普通农家。
岳飞出生时,天鹅在屋上盘旋鸣叫,故其父岳和给他取名“飞”,字“鹏举”。满月时,黄河暴涨发大水,冲到屋内,岳母姚氏急忙将他抱入瓮缸中,河水将瓮缸冲到岸边,岳飞安然无恙,这些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岳飞少年时期,负气节,为人沉厚寡言,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曾拜周同(《说岳全传》改为“周侗”,汪运衡着、1986年出版的《铁臂金刀周侗传》则说卢俊义、林冲、史文恭、武松、鲁智深、岳飞都是周侗的徒弟,这是八百年后所写的传奇,真假读者自辩)为师,学习骑射。
岳飞天生神力,不到二十岁,能挽弓三百斤,用腿可蹬开八石(一石为十斗,一斗为十升)腰弩。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金陀续编》说,岳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
公元1122年,真定府(河北正定)宣抚使刘韐招募敢死队。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一名小队长。二十岁的岳飞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所以说,岳飞的起点是不高的,但他是从士兵开始,依靠自己努力,积累战功,一步一个脚印登上了军队的顶层。当然,南宋“七王”,韩世忠、张俊、吴玠、吴璘等四人都是从士兵奋斗到了元帅;相比之下,刘光世(刘延庆之子)、刘錡(刘仲武之子)、杨存中(祖杨闵,永兴军路总管)出身则好得多。
此时相州巨寇陶俊、贾进作乱,岳飞请命率一百余骑兵前去平乱。岳飞先派军卒伪装商人,进入贼人境内,贼人果然抢劫,并逼迫他们入伙。岳飞派一百骑兵埋伏山下,自己率几十人在贼寨前挑战,陶俊、贾进出战,岳飞假装败北,陶俊等欺岳飞人少,紧紧追赶,半途中,岳飞伏兵杀出,和“被迫入伙“的军卒里应外合,将陶俊、贾进擒获。这是岳飞的出场秀,颇具智谋,很精彩!
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
公元1126年,金军南侵,相州的主官此时为刘浩,他负责招收义士,编管散卒,岳飞再次投军,为刘浩部卒,刘浩让他招降相州附近的义军首领吉倩,吉倩率众三百八十人投降岳飞,岳飞被授予“承信郎”。
这年冬天,康王赵构到相州,十二月设“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随后,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骑兵三百往李固渡对金军进行试探性出战,在侍御林与小股金兵遭遇,岳飞杀死敌将,击退金军。
不久岳飞随刘浩援救东京,和金军相持在滑州(河南滑县)南,岳飞领百余骑兵屯河上,有一小股金军突然杀来,岳飞对部属道:“敌人虽然比我们多,但不知我们的虚实,应当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岳飞说完,一马当先冲出,有敌将自恃骁勇,舞刀上前,被岳飞斩于马下,岳飞杀入敌阵,金军大败。岳飞升为“秉义郎”。两次小试牛刀,岳飞的勇敢和武艺让人刮目相看。
不久,岳飞随刘浩隶属宗泽,宗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河南濮阳),岳飞随军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以军功迁为“修武郎”。宗泽很欣赏岳飞,传授他阵图,并对他道:“你智勇双全,有古时良将之风,但你不能局限于野战。”
岳飞一点即透,对宗泽道:“布阵后作战,兵法的要诀,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随后曹州之战,岳飞又立新功,升“武翼郎”
公元1127年五月,赵构即位,岳飞越职上书,结果被开除军职。从岳飞越职上书我们可以分析出,岳飞的胆子大、志向自然也大!
八月,张所招讨河北,岳飞经人推荐前往投奔张所,这是岳飞第三次投军,张所“待以国士”。岳飞投靠张所前的经历,《宋史.岳飞传》记录比较详细,但《三朝北盟会编》收录的《岳侯传》和《岳飞传》都没有记录,此两《传》都是从岳飞投张所后开始记叙。
佐料:前文提到的“秉义郎”、“承信郎”、“修武郎”、“武翼郎”,是宋朝武职阶官,神宗元丰改制前也叫“散官”,元丰改制后叫“寄禄官”,区别于“职事官”(差遣官)。
如果将“职事官”(差遣官),“阶官”(散官、寄禄官),再加上“品级”,与现代做个对比,则是:
职事官(差遣官)比如“都统制”,“统制”、“统领”等,相当于实际军职,如集团司令,军长,师长等;
阶官(散官、寄禄官)如“秉义郎”、“承信郎”等,相当于现在的军衔,如少尉、中尉、少校、少将等;
品级如“从九品”、“正八品”等,相当于现代的级别,如乡科级、县团级、厅局级等等。
宋朝前期散官分文散官、武散官。神元丰改制,将文官重新对应为寄禄官,最初二十四阶,徽宗两次增加为三十七阶。徽宗不仅增加了文职寄禄官,还将部分武官整合为寄禄官。从太尉而下一共五十二阶。比如:
下班祗应(无品);
承信郎、承节郎(从九品);
保义郎、成忠郎、忠翊郎、忠训郎(正九品);
秉义郎、从义郎(从八品);
修武郎、敦武郎(正八品);
武翼郎、武义郎(正七品)……
拱卫大夫、左武大夫、右五大夫(正六品)……
太尉(正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