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策论”考试和当今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考试,考试目的是基本相似的,都是根据国家实际需要所采用的一种选拔、录用人才的方法,都具有选拔性考试的“择优汰劣”目的。
古代的策论是根据朝廷政务的需要,选拔既熟悉政治、又具有匡时补弊才能的人进入国家行政管理高层采取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
后世的申论测试也是根据当今政务的实际需要,为国家选录各级各类关心国家大事,有驾驭、处理各种信息、善于谋划恰当策略能力的优秀行政管理人才。
并且,“策论”和“申论”所借助的手段和载体是相同的,都是作文测试。
它们都是借助文字,针对特定的事实或考题,对政务提出深刻的认识、见解,并从而“发于心、着于纸”,写出文章供批阅者评审、筛选。
都是利用“写作”这一手段,有效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管理知识、相关知识及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既然是写作,主题就非常关键了。
许多差役,自大堂出发,手里举着高高的牌子,开始向各个考场走去。
等这上头写着题的牌子移到了陈安面前。
陈安看着那牌子上写着:“威服四海。”
威……服……四……海……
陈安身躯一震。
竟是此题……
这道题,他真的再熟悉不过了。
院长让他们练习的几道题里,就有这“威服四海”,而这道题,他已不知刷了多少次,当时张华出这道题的时候,陈安还认为,这道题肯定是无用功。
因为一般的考官,根本不会出这样的题,他们更喜欢出“以德服人”、‘为政以德’、‘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之类的题。
毕竟……这样的题即便再如何刁钻,或是再怎么去截题,可也是四平八稳。
何况当初,大家猜测的,都是四平八稳的孔颖达为主考官,他所出的题,一定是正大光明,蕴含大道的。
可谁曾想,此次主考,竟是魏征。
不只如此,竟还出了“威服四海”,此题,太偏了,都说魏征多智,擅长出怪题和偏题,今日……果真如此。
这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吗?
又或者,院长事先知道考题?
不,绝无可能。
魏王是御史大夫,凭什么泄题给他?至于其他考官,如杨不动人等,更不可能和院长打任何的交道。
唯一的解释就是,院长这样都蒙中了。
外间都说,院长乃文曲下凡,祖坟埋得好……
这……
陈安竟有些信了。
深吸一口气,一下子,陈安已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了,他迅速的磨墨,接着从容下笔:“治大国如……”
……
省试连考三场,待到了二月二十五这一日,终于考完。
疲倦的考生们如流水一般,自考棚中出来。
而在考棚之外,更是人山人海。
无数人焦灼的等待。
一直等到崔祥他们自考场里出来,顿时欢声雷动。
“崔公子,考的如何?”有人已围了上来。
崔祥沉默了片刻,随即一笑:“不错。”
不错二字,让焦灼的人一下子脸色缓和了不少。
古人是谦虚的,谦虚就意味着,一个人说不错的时候,这语境放在后世,就相当于是,这一场,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若是不谦虚的说,其他的考生,都是垃圾。
崔光作为国子监最有才华的监生,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他敢夸下这海口,谁敢不信?
于是乎,无数人欢呼雀跃,有人激动的眼眶发红:“我押了一百贯钱啊,我押了一百贯……”
崔祥虽然是厌恶这些家伙拿自己做赌注,不过……
这三场考试下来,他超水平发挥,尤其是去南山书院踢馆失败之后,他便在考试之前,闭门苦读。
这一次,他自觉地自己做题的水平,提高了不少,所以,他心情还算不错。
身后有人道:“崔兄!”
这是极熟悉的声音,崔祥回眸,顿时笑了,忙是朝这青年作揖行礼:“郑兄!”
不用说,自然是参加明经科的郑海,算是崔祥的好哥们,当初也是一起去南山书院踢馆。
国子监在今年科举安排了不少人参加进士科和明经科,这崔祥和郑海是被认为最有可能在这两个科目夺冠的人选。
“考的怎么样,有把握吗?”郑海一脸自得的问着。
“还不错!”
“哈哈,我也觉得还不错。”
人群中听到崔祥和郑海都说还不错,觉得自己的赌注稳了。
……
陈安、苏生等人自考棚中出来的时候,外头就清冷了许多。
大家相互对视一眼,考相同科目的人心里各自有数。
此前刷了几个月的题,而这一次省试的题又中,实是奇迹啊。
他们是老实人,没有往太深的地方去想,乖乖回到书院中。
长安城已是沸腾了。
尤其是崔祥和郑海那不错二字,让满京沸腾。
崔家的麒麟儿与郑家的天才人物都说了不错,那肯定是不错的了。
长安城不少的赌坊都开了盘,绝大多数人,都看好国子监,毕竟人家才是大唐最高学府,而那南山书院,才成立几天?
……
魏征下令封卷,随即,命人誊抄答题,此后会同考官诸人,在考棚里当场阅卷,那考棚里依旧还是重重禁卫,里三层、外三层,一只苍蝇都不准出入。
这也是今年科举制度改革的最大改变之一,大大降低了作弊的可能性。
或者说,作弊的难度大大的增加了。
作为此次主考官,魏征对于此次省试的热门人选,倒也颇有期待。
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算科、医学科,南山书院要想压国子监一筹,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特别是进士科与明经科,魏征一点都不看好南山书院。
……………
这边一考完,另一边,就有人火速入宫奏报。
李世民掐指一算,也知道这个时候差不多了,接下来,就等魏征诸人阅卷之后,放出榜去,结果……也就了然。
此时,他正和杜如晦、房玄龄、王珪等人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