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西欧那些疯子历经千辛万苦就是为了找到东方的古老帝国,俄罗斯贵族们就暗暗发笑。你们特么连奥斯曼帝国都无可奈何,还万里迢迢绕过整个地球去触犯那个远比奥斯曼可怕的东方霸主?真是找死!
对于大明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战斗力,俄罗斯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俩都打过!奥斯曼帝国虽然也强大,但同等兵力下,俄罗斯帝国是不吃亏的,双方可以说在高加索打得有来有往,是个长期消耗战。但两次遭遇东方帝国是什么结果?两次都差点团灭啊!根本就没得打!
既然整个欧洲合起来都干不掉奥斯曼人,那万里迢迢跑去比奥斯曼人还猛的东方,能干什么?送菜吗?事实也完全证明了俄罗斯人的判断。人家大明皇家海军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整个太平洋变成了内湖,还打到了印度,甚至开始向非洲发展。欧洲人花了100多年取得的殖民成果,已经葬送了一半。剩下那一半在美洲,看起来也很危险。以大明陆军的实力,横推到东海岸,又需要多久呢?
算了,那是那些西欧人的事情。我们俄罗斯在高寒地带,大明未必有兴趣。只要我们再也不去挑衅,说不定还有百年的好日子过。让那些英国佬、法国佬、西班牙人不知好歹地去送死吧!
不得不说,俄罗斯人做了最为正确的选择。大明这个时候忙于抢占全球节点和高价值地区,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功夫来搭理他们。只要他们不盲目向东,大明自然懒得理。至于你向南去找奥斯曼的麻烦,那大明其实乐见其成。
大明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美洲。至于西方,保持现有贸易通路,继续吸纳贵金属才是核心战略。真要是直接推过去了,商路其实就彻底断了。这样反而对大明吸纳全球资本,促进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不利。
所以,当前推到印度,差不多已经占据了最有价值的地方,用不着急于前进了。就算英国人占据了南非也没什么,你们把矿先开好了倒省事儿,反正最终你们挖出来的贵金属还是要流向大明的。到最后美洲摆平后,再推了你们就是了,不费事儿。
最近欧洲开始出现了来自大明的超级奢侈品——全套的铝制品。这是什么概念啊!法王也只不过是招待客人的时候总爱拿一把铝制的勺子出来装逼罢了。您见过谁家里连烛台都是铝的吗?餐具全套铝的!
没说的,买啊!一定得买。还有什么比一套铝制餐具更能体现身份的呢?所有上档次的贵族家里,少说得置办一套,平时还不拿出来,招待贵客才拿出来显摆。海量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明。
敏感的犹太银行家们觉得不太对劲,但又无力阻止。莫非大明帝国有一个超级铝矿?!没听说过这玩意儿有直接的矿啊!更不知道怎么冶炼出来。想不到办法,只有加紧印刷代金券和代银券,还有,接受铝制品作为抵押物。这玩意儿价值比黄金还高,作为抵押物再合适不过了。还真有破落户拿这个出来做抵押的。
大明的科技进步,也促进了欧洲的科技进步。完全的技术封锁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做到的。原始的蒸汽机已经诞生了,不过离实用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实际上这个年代,欧洲诞生了一连串耀眼的名字,他们原本在科学史上将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在已经不可能了,那些位置已经有人了。几乎都是辽东研究院的大拿,其中好大一部分,还都是姜家的闺女。
正如另一个时空出现的那样,现在很多物理、化学的计量单位,都是以华夏人名为单位的。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姜骧。他毕竟带着后世的记忆,当看到热量单位不是焦耳,而是玥儿,电功率单位不是千瓦,而是千苾的时候,确实是有点不适应的……(为阅读方便,本文并未修改上述单位)
常见的数学定理就不用说了,尽量从古籍里寻找相关的中国古代数学家,有的是真的有关,有的是勉强扯上关系,有的就干脆是硬安上去……总之,所有定理都是中国人的名字。
这些名字,也早已传播到了欧洲。虽然他们无法获得全套的中小学教材(高度机密),但零敲碎打的还是了解了一些的。有些数据单位,从公开的报纸、期刊上就能看到。自认为处于严重落后状态的欧洲科学界(事实也是落后),很自然地直接采用了东方的标准。虽然音译不怎么准确,但单位符号都是字母,这个到不会错。
此前欧洲只是从马可波罗的书里了解到一个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为了追寻这个文明而开启了大航海。而后从一些东方归来的商人那里知道东方确实有一个古老的大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但并没有觉得对方有多么强大和发达。直到大明开始走向海洋,露出獠牙……整个欧洲才赫然发现,这个东方帝国的强悍和先进简直不可思议。
这个世纪毫无疑问是属于大明帝国的,甚至下个世纪,下下个世纪恐怕都是。《环球》最新一期的期刊已经传到了欧洲,几乎每国皇室都有一本!获取内部发行的《环球》已经成为探子们最核心的任务之一。他们却不知道,正因为这个,自己早已暴露在星城调查局的面前……星城中央商务区造成的震撼无以伦比。民间则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无数的海商决定,无论如何,此生必须要去一次星城,一定要亲眼见证一次奇迹。
曾经有一位葡萄牙的伯爵,应邀拜访了嘉丽中心,回来以后,他把无法抑制的激动都化为了游记,详细记录了那宏伟的大厦、豪华的大门、难以置信的电梯,以及站在28层大会客厅鸟瞰整个星城的壮观……
欧洲这个时候也学习大明,开始办起了报纸。他的这篇游记,被刊登在《泰晤士报》上,让无数的欧洲人对东方充满了憧憬和想象。这其中,就有一些原本时空里将来会成长为大数学家、大物理学家、大化学家的顶级人才,他们怀揣着对科学的执念,登上了去东方的商船,然后,再也没有回来。他们都取了华夏的姓名,跟华夏人结婚生子,不少人后来供职于辽东研究院,成为华夏历史上璀璨的科技巨匠。
这些人的故事,鼓励了更多追求科学和理想的年轻人前往东方。因为他们发现,在东方,是没有教会来阻止你的研究的,你不仅会获得很好的工作环境,还会获得良好的待遇,最关键的是,会学习到远超欧洲的知识!
当然,这都是后话。很多年以后,有记者采访年迈的姜骧,谈到这个人才纷至沓来的现象时,姜骧并没有说什么天命所归之类的话,而是简单说了三个字:向心力。
是的,人才是自然会流向更适合发展的地方的。尤其是对于科研人才而言,哪里能做出科研成果,哪里掣肘一堆,做不出来,是很关键的。这个时空的辽东,无疑就是那个我不给你开任何优惠条件,你都上赶着要来的科研圣地!早年间,姜骧还琢磨着要去绑一些牛顿、笛卡尔回来,但晚年的时候发现,特么不用绑,都在辽东研究院里呢!这就叫人心所向!
关于人心所向的问题,紫禁城里的崇祯,也在跟王承恩讨论。最近崇祯的身体开始急剧恶化,太医院基本已经束手无策,开的方子,都不过是续命而已,根本治不好病。崇祯也觉得自己时日无多,搞不好什么时候就撒手人寰,所以跟自己最信任的体己人聊聊接班人的事儿。
“大伴啊,朕的情况自己知道,是时候应该决定未来了。你来说说,三个皇子,到底哪个最合适?”
“皇爷,您春秋正盛,万不可……”
“打住!咱俩从潜邸到如今,这些话,不必说了。你不用有什么顾忌,我就是想听听真话,有个参考。”
“皇爷,如果你非逼着奴婢说真话,那奴婢只能说……哪个都不合适。”
“此言何意?”
“皇爷,您和辽王,君臣相宜,相互扶持一辈子,可传为佳话。但如果你大行之后呢?可有哪位皇子能做到您这般与辽王相互扶持?辽王一口唾沫一个钉,他看不上您的皇位。可如果辽王也去了呢?……要知道,辽王比您,可还大几岁啊……”
“辽王也去了……嘶……”崇祯突然倒吸一口凉气。
“你是说……魏文帝?!!”
“必是如此啊……皇爷。您放眼整个天下,不是咱大明本土,而是全球。你琢磨一下,辽王几十个子嗣,但凡有一个,只需要一个!想学那曹丕……可有谁,能挡得住吗?……甚至,可有人,愿意挡?……皇爷,人心所向啊!”
“人……心……所……向……”
崇祯缓缓吐出一口气,颓然坐倒……
“朕突然明白曹孟德了……原来他不代汉,是因为他早就看得很明白了……那大伴你的意思是?”
“皇爷,如果你传位于皇子,则必是祸端。如今辽王之势,可远超当年的曹孟德!而辽王子嗣,全都是军中厮杀出来的!我实在是不信,他们未来会允许您的子嗣骑在他们头上……所以,既然一切都是注定,为何不主动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呢?”
“你……莫非想让朕主动禅让?!”
“皇爷,奴婢死罪!但奴婢还是不得不说,唯此,才能免皇族嫡系未来死劫,唯此,才有一线生机!趁着辽王尚在,您也尚在,这份君臣的情谊尚在,最不济,您还能给皇族嫡系争一块世袭罔替的封地啊!”
“这……你让朕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