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生女
房间里已经收拾赶紧,还有一点淡淡的血腥味,不过味道不算重,还可以接受。小宝宝用小薄被抱着,放在炕上,闭着眼睛,似乎在睡觉。
云溪走近看了看,那孩子红红的,脸皱巴巴的,看着像个小老头。不过云溪知道这种也正常,再过一月张开了,皮肤就会变白,人也会变好看。
“哇,我们的小囡囡,长的真漂亮!你看我们的眼睛,看我们的小嘴,怎么看都漂亮!”柳婆子将孩子抱起来,笑道:“这孩子眼线长,肯定是个大眼睛,嘴巴又红,长大了,定是个美人!”
云溪仔细看了看,反正没看出哪里好看,在她看来,这孩子刚生下来都是一个样。不过二嫂这个孩子养的不错,肉乎乎的,头发也黑,显然营养不错。
“二嫂,恭喜,儿女双全,真好!”云溪将早就准备好的小金锁放在孩子身边,见徐氏精神还不错,又给她号脉检查了一下,回去再给她准备一些药材。月子养的好,可以将以前的旧伤也去掉一部分。
几人聊了一会,云溪便打算离开了,她看徐氏已经有了些许困意。
“二儿媳妇,我给你顿了汤,你喝点再睡!”柳婆子端了一碗猪蹄汤。最近杀猪的时候,专门将猪蹄留下来,就是用来炖汤的。除此之外,老母鸡,鲫鱼之类的也都买了不少,都养着,要吃的时候杀,猪肝一类的也留了不少,再加上天气冷,也能放的下,估计这些吃一个月子都够了。
云溪拿了两套小孩子的小棉袄,是连体装,袖子和腿都是用扣子固定的,换尿布的时候,只要解开一部分扣子就可以。因为这里没有按扣,只能用普通的那种,不过有用布做的布扣,给孩子用正好。
“弟妹,你怎么想到这样做的,这样方便多了!”徐氏惊喜道:“我还担心换尿布会冻到,这衣服倒是方便了很多。再加上这炕,小家伙可比小宝出生那会,舒服多了!”
“二嫂喜欢就好,先给小家伙穿,后面我找人再做!”云溪笑了笑,她这是用空间里婴儿服改造的,在现代,这样的连体服非常的多,尤其是这种小婴儿的。不过云溪空间里只有几套,剩下的她打算留给肚子里的小宝宝。大了之后再买点棉布做,她比较喜欢这种连体服,感觉小孩子穿着应该也比较舒服。
柳婆子一直在这边帮忙,还要给徐氏炖汤,忙活了半天,自己还没喝上一口水。柳二郎则是一直在外面转悠,心一直提着,等里面生了,这才一屁股坐在地上,松了一口气,脸色这才恢复了一点。大丫她们,柳婆子直接给了钱,让去食堂那边买,但两人也没顾得上吃,一直到了下午饿了,才发现早饭和中饭都没吃。
好在云溪之前便让厨娘备着了,也没弄的太复杂,就煮了个打卤面,用木耳丁和肉丝做的卤子,烫好的小青菜,加上一个糖心鸡蛋,要是觉得不够味,还有拌好的油辣子,加上两勺,搅拌一下,香味顿时出来了。
柳二郎蹲在门口,唏哩呼噜便吃了两大碗,这才满足的打了个饱嗝,打完饱嗝之后,一屁股坐在地上,乐道:“娘,我这是儿女双全了!”
柳婆子刚吃完一碗,看柳二郎一脸傻笑,瞪了他一眼道:“所以,你要好好感谢你媳妇,不然哪里来的儿女双全!”这臭小子这会才反应过来吗,用三儿媳妇的话说,是反射弧太长了!心里想着,脸上的笑也弄了几分,毕竟添丁是件喜事,男孩女孩都挺好!
“我知道的,娘!”柳二郎嘿嘿一笑,显然是极为高兴!
柳婆子放下碗,让柳二郎去买糖,自己则开始煮鸡蛋,里面稍微放点红曲米,煮完之后,外壳便被染成红色。一般家里有喜的,多半都会备一点红曲米,用来做红鸡蛋!
“二哥,你别去买了,我之前就买了不少红糖,你拿去给二嫂用!”
因为生的突然,柳二郎还没去买红糖,不过云溪空间里有,还有专门给孕妇吃的益母草红糖。不过她拿出来的是最普通的,毕竟现在市面上只卖这种,其他的她打算留着自己吃。
“行,谢谢弟妹!”柳二郎笑着应道:“等我回城,多买点带回来。”云溪生孩子还早,所以这红糖先吃,后面再补上,完全没有问题。
鸡蛋倒是多的,云溪在山脚那边,让人养了一些,不算多,但供应自家吃,还有做卤蛋的量,还是足够的。
这里的风俗,一般满月才送红鸡蛋,不过如果主家高兴,生完之后,也会准备一些送给关系亲近的人家。
柳婆子打算给柳家村的人送一些,至于其他人,就等满月的时候再给。不过即便一家送三五个,这也得煮好几十个,也就是现在日子好了,否则她肯定舍不得。这边的满月酒很少是正好满月的那天请的,一般选择三天或者十二天的时候办,三这时候代表着‘吉祥尊荣’,十二则代表则圆满,完美。柳老汉已经让人去算了日子,准备放在十二天之后办。那时候小孩子也稍微大一点。不过依云溪说,最好是满月或是双满月再办,这样,徐氏的身体也好了,小孩子也长大了不少,不容易生病一点,现代多半是这样,不过古代有古代的习俗,只能多上心一点。
等两人都去忙活去了,云溪进了屋,看小家伙已经醒了,眼睛睁开一条缝,似乎想哭,但是没什么力气。
刚生下来的孩子,先喂一点水,排排胎便比较好,胎便主要是脱落的上皮细胞,咽下去的羊水一类的东西,等腹中的便便由墨绿色变成黄色,就排完了,一般完全排完,要两到三天,不过一般第一次排便后,就可以少量的喂奶了。
这种喂法是现代医学总结下来的,但这时候一般是有奶就开始喂,并不讲究这些,就是火炎儿也没听过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