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155章 田野调查

南阳,新野县附近,一条笔直的官道上,有三人骑着驽马缓缓前行。

在道路两边有大片大片平整的麦田,正值初春,田中的麦苗绿油油一片,角落里依稀能看到尚未融化的积雪,在阳光下闪烁着亮白。

“孔明,瞧瞧这麦田,有没有看出什么问题?”

庞统用折扇指着路边的麦田问道。

旁边一个羽扇纶巾,容貌英俊的年轻文士,正是才出山没多久的诸葛亮。

由于《新野和约》尚未到期,南阳和荆州还处于和平时期,不需要忙着练兵打仗,诸葛亮和庞统收到鲁肃和徐庶的邀请,来南阳看看。

一方面查探南阳的情况,为将来打仗做准备。

另一方面传闻南阳发展越来越好,百姓富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他们想亲自看看,南阳是否真有传闻中说的那么好。

刘备听到两人的想法,非常支持,还安排赵云跟随保护,三人三骑边走边看,在这边见识到很多与蔡阳襄阳不同的地方。

“新野的田地平整肥沃,麦苗也更茂盛也茁壮一些。”

诸葛亮盯着麦田说道。

襄阳蔡阳在南边,春天来得早一些,按照常识,蔡阳的麦苗比新野茂密一些。

事实却是相反。

蔡阳的麦苗稀疏、蔫黄,新野麦田一片青绿,麦苗像山上的韭菜,青嫩可爱,说明新野麦田的土地较肥沃,育种也更好,灌溉也不错。

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过几年,对农事也有些了解。

庞统说道,“不只如此,你看看,快中午了,这田里也不见一个人来除草、施肥,而蔡阳那边天不亮就有人在地里忙活,从早上干到晚上,麦苗也不见多长几簇,按道理说,蔡阳的麦苗长势应该更好一些,为何情况却恰恰相反?”

诸葛亮扫视一圈,在周围几十亩麦田里不见一个忙碌的身影,只有田鼠和兔子在麦田里乱窜,远处传来几声狗吠,兔子吓得飞跑,在绿油油的麦田里化成几个灵动的亮点。

诸葛亮也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南阳是帝乡,有龙气滋养,麦苗自然蓬勃生长。”

“哈哈~这话你自己信么?”

庞统嗤笑道。

三人骑着马继续往前走,在路边遇到一个老农夫。

那农夫坐在石头上,穿着草鞋,叼着一个木杆烟斗,身边趴着一条老狗,老农在悠悠地抽着烟,老狗有一下没一下地甩着尾巴,十分悠闲。

听到马蹄声走近,老农回头看了一眼,见三人仪表不俗,便放下烟斗,起身拜了拜。

“哈哈,老伯有礼了!”

庞统从马背上跳下来,笑道,“我们三人来南阳游学,路过贵地,有几件事想问问老伯,还望赐教。”

“不敢当不敢当,客人请问。”

老农拘谨地摆摆手。

“老伯,我走了一路,发现你们这边地里的麦苗长势很好,这是什么原因,不知老伯能不能说一说?”

庞统笑道。

老农看了看三人,摇了摇头,“客人见谅,我们听刘郎中的话,麦子豆子稻子就越长越好,每年能收三五斗,到底是啥原因老汉也不清楚。”

“刘郎中?敢问刘郎中是谁?”

庞统疑惑道。

“是县里分派到我们村的大人,教种地的师傅。”

老农结结巴巴地说道。

庞统想了一下,明白了这刘郎中的职事,类似于屯田校尉、农桑博士之类的小吏。

“老伯,每个村都有郎中教人怎么种地?”

“刘郎中负责这边三个村。”

老农指了指远处的村落。

“老伯,刘郎中在何处,能不能带我们前去拜访一下?”

庞统问道。

“老汉不知道,要找刘郎中,伱们去找村长,村长在家。”

老农说道。

庞统和诸葛亮、赵云商议一下,决定去村里看看,顺便买点吃的。

来到村庄门口,入眼处有一个门楼,三丈高,用木桩撑起,中间横着一个匾额,上书‘下坪村’,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南阳新农庄一二八号。

进了村子,道路平整,在山脚的地方,有一栋栋土屋。

大都用土坯泥草房或者是夯土为墙,人字结构的屋顶,用瓦片或者石板盖成,虽然比不上瓦舍精致,但牢靠坚固,冬暖夏凉。

这些房屋大小规模相同,可以看出是一次性建起来的。

庞统问老农为什么房子一样?

老农回答说,村里的人大都是流民,没房没地,后来曹将军来到南阳后,派人招抚流民,在各地建设农庄,下坪村就是新建起来的村子。

房屋也是新建的,五百处土房子,一共五百户人家,房子是一起建的,自然样式一样。

后来有人富裕了,就把屋顶换成瓦楞,建起院墙,在院子里铺上石板,也有人在房前院后建牲口棚,养牛羊猪鸡之类。

也有人不会过日子,有了钱粮胡乱花销,日子过坏了,不修整屋子,屋子状况也越来越差。

“三位客人请看,那是小人的房屋。”

老农指着半坡上,一处盖着黑瓦的屋舍,四周有三尺高的矮墙,门口有一大群鸡鸭在嘎嘎乱叫,屋地上冒着青色炊烟,院子里传来一阵小孩的嬉笑打闹声,还有女人的呼唤。

不止老农这家,周围的屋舍里也炊烟袅袅,随风送来阵阵饭菜香味。

“孔明,比你的隆中如何?”

庞统笑道。

诸葛亮摇摇头,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一行人来到村长家,村长家是一排大瓦房,门前有一个三四亩大的打谷场,有三个大石磨,这里属于公共场所,村里打谷集会之处。

庞统听说还有公共厕所,立即跑到厕所里看了看,顺便解决了一下个人问题。

出来的时候看到诸葛亮在跟一个中年男人交谈,那男人脸上带着刀疤,面目凶悍,左腿裤腿有半截空荡荡的,像是个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

这人是下坪村的村长,姓刘,叫刘黑五,笑起来声音爽朗。

“哈哈哈,三位先生远来是客,我们屋里聊。”

刘黑五拄着拐杖笑道。

“叨扰了!”

“哈哈,不叨扰不叨扰!”

刘黑五进了院子,就大声喊叫起来,让他家婆娘泡茶泡好茶,准备些饭食,他家里有两个老婆,一个身材丰满,三十多岁,一个年轻,稍微漂亮些,挺着肚子,怀胎数月。

“敢问刘村长原来在何处从军?”

庞统问道。

“哈哈,琅琊军!”

刘黑五大声说道。

“琅琊军?!”

诸葛亮庞统赵云三人有些惊讶。

琅琊军这个名头太大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什么平定南阳、攻掠新野、三破荆州军、战寿春、定徐州、飞夺邺城,全都是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

这三个字常常能让敌军胆寒,非常了不起。

“哈哈,不瞒你们说,我原来是山上的山贼,后来将军要招兵,派人到山里拉人,几个山寨的当家们不同意,还派人去打劫将军的商队,结果遇到了于将军、大眼将军、杨将军、牛金将军、王双将军,还有两百多个琅琊军兄弟,哈哈哈,你们想想,我们就一群小毛贼啊,那是他们的对手。”

刘黑五兴致勃勃地讲起来。

说起他们怎么被抓,怎么被带到宛城,曹大将军亲自在宛城前招兵,当时没人愿意当军,担心被当成炮灰,只有他和赵头领敢主动走上去,当着将军面抱起了石头,还吃到了馒头,穿上了崭新的铠甲。

刘黑五吧唧着嘴,回忆起第一次吃到馒头的滋味,第一次穿上铠甲的场面,太难忘了。

也因为难忘,每次有人问起他的经历,他都会从当山贼时说起,而不是加入山字营之后说起。

他觉得自己人生最最难忘的时候有两次,一次是在宛城城门前,穿着新铠甲,变成万众瞩目的那个。

还有一次是在邺城城里,跟在曹大将军身后,从东街头砍到西街头,杀得袁军屁股尿流,也在那一战,他被敌人砍断了腿,回到村里养伤。

虽然变成了残疾,可他从来没有后悔加入曹军,跟着曹大将军打仗,是他一辈子的荣耀。

庞统诸葛亮赵云三人静静听着对方的讲解,听到对方从山字营到琅琊军步兵营,从翻山吓退张绣,到击败邓济文聘、攻守新野,数千人大胜五万荆州军,再到邺城风云。

刘黑五兴致勃勃地说了一个多时辰。

三人也听得很入神,诸葛亮和庞统是年轻人,对打仗的事情很感兴趣,听着一位琅琊军军卒的讲解,他们仿佛跟随着对方,经历着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同时也享受着一次次以少胜多的喜悦。

同样他们也能在对方的讲解中知道未来的对手有多可怕。

“老爷,饭食准备好了。”

刘黑五的夫人在门外提醒道。

刘黑五停止讲解,邀请三人到堂屋吃饭,饭菜很丰盛,有一大盘炒肉,一盆栗子炖鸡,一大盆豆芽拌野菜,一盘小葱拌豆腐,还有一筐热腾腾的馒头,还有一坛烧刀子。

“春季里没啥好菜,怠慢了。”

刘黑五不好意思地说道。

“刘村长,太丰盛了,多谢村长款待!”

庞统三人连连赞叹,这种规格的酒宴,连荆州大户也不常吃到,可就在这普通的村子,一个村长随便就拿出来,不得不说南阳人确实很富裕,至少村长日子很不错。

在吃饭的时候,庞统三人又问起周围麦田的事情,问下坪村的麦苗为何长得好?有什么诀窍?

刘黑五也没隐瞒,端着酒杯笑道,

“也没啥,按照刘郎中的说法,就是培育良种,精耕细作。”

“如何培育良种,精耕细作?襄阳那边的农户也用心伺候田地,他们的麦子却没有这边长势好。”

诸葛亮问道。

“哈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学问可大了,我们在种麦子之前,用的是县里分发的麦种。”

“县里会发麦种?”

“发!头一年交够粮税的家庭,可以免费领到麦种,有多少地给多少麦种,除了麦种还有豆种、稻谷、瓜种,县里的粮种是经过筛选、培育,想用颗粒最大的粮食,种出来的庄稼长势更好。”

“原来如此。”

诸葛亮和庞统点点头。

“哈哈,你们不会以为只是选好粮种就能长出好庄家吧?”

“难道不是?”

庞统疑惑道。

“精耕细作才是关键,在种田之前,我们会先给地里培肥堆肥,再用犁耙深耕,你们可以去看看我们的麦田,面上有一层两尺多的松土,田地肥又软,种子又好,就像女人一样,这样好的条件,还能生不出好崽?”

刘黑五哈哈大笑。

话糙理不糙,三人一听就明白了。

“刘村长,你说南阳的地有两尺松土,要把地弄得松软,怕是要耗费很多劳力。”

诸葛亮说道。

刘黑五奇怪地看了他们一眼,“你们从哪里来的,不知道曹将军犁?两头牛拉着曹将军犁,一天最少十亩地,不需要什么劳力。”

“曹将军犁?”

“哈哈,那不就是。”

刘黑五指着墙角靠着的一个物件说道,“这物件是从徐州农庄传来的,是将军发明的物件,徐州那边叫曹将军犁,我们也跟着叫。”

诸葛亮看到那个稀罕物件,顿时告了一声罪,蹲在墙角看了又看。

这种犁比现有的犁多了一个弯曲的弓梁,可以用来向下按压,犁铧吃土更深,翻出来的土也越多,土地也松软。

诸葛亮试了一下,顿时激动起来,确实很好使。

“刘村长,这犁一天能耕十亩地?”

“肯定能!”

“太好了,有了这种犁,天下再无饥馁。”

诸葛亮兴奋地道。

“哈哈,大概不行。”

“哦,为何?”

三人都好奇地看着刘黑五。

“你们看看犁铧就知道了,那可不是普通的犁铧,是用精铁锻造,光滑结实耐损耗,不比将军们的神兵利器差,而这么一个犁铧要五十贯,可不是一般人用得起。”

“五十贯?”

诸葛亮瞠目结舌,这也太贵了,只有大户人家用得起。

“刘村长,一副曹将军犁要五十贯,村里有几个人能用得起?”

庞统问道。

“村里的犁由县里配发,我们村五百人,有五套犁,二十头耕牛,每年排队用,足够!”

刘黑五说道。

庞统和诸葛亮点点头,又问起‘刘郎中’是什么官职?

刘黑五说刘郎中是来自徐州兖州农庄的农夫,由于种地有经验,才会被聘请到南阳来教授大家种地,教完之后他们就会离开。

诸葛亮听了之后,深受触动,与襄阳荆州相比,南阳郡府在农事上更加负责,官府事事提供方便,南阳百姓想不富裕也不行。

“哈哈,多谢刘村长解惑,只是刘村长,你把这些事情告诉我们这三个外人,就不担心我们学会?”

庞统玩笑道。

刘黑五哈哈大笑,“怕个啥,再过几年这天下都是我们将军的,百姓也是我们将军的,大家自己人,你们学会了也没关系。”

“有道理!”

庞统点点头笑了起来。

诸葛亮却皱起了眉头,琅琊军一个个都这么自大么?

吃过午餐,诸葛亮三人告辞离开。

刘黑五送走三人后,派人送信给县里,说村上出现三个陌生人,两个文人一个武将,要县里查查。

——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粥天下周天子现代武器进大宋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狙击王大唐之国舅纵横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神探狄仁杰第四卷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澶渊风云录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大唐小兕子:小囊君,我又给你带好东西啦万古杀帝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功高震主要杀我?我反了,你悔啥?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东方船说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征服者在清朝我大概救了个王朝龙凤合鸣之盛世山河武英殿是,陛下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沧桑百年第一部史上最贪崇祯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三国之重振大汉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晚唐驸马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霍先生,婚姻无效!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混在皇宫假太监醉僧怀素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大明:打造海上帝国,夺回皇位!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流氓县令:抢个女帝回家过年一觉醒来变赘婿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军旅生活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皇明朱慈炲满朝奸佞,你让我做千古贤相道光一统寰宇快穿之教主难追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秦末之霸王再世回到古代过日子唐刀陌刀草原铁骑,生化大军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大唐:公主逆天路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