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想来也看出来了,王烨这次折腾的是钱币~
赵开,本次折腾的发起者、先锋和主帅。
赵开这人,在齐国的存在感不是很强,但是赵开做的事情却是很重要的,当然,职位也不低的,是户部侍郎,只是对比这人能力的话,多少是有些薄待了的。
现在的户部尚书是韩浩,王烨亲舅舅,资历、功劳都过硬,本来应该更进一步的,但是王烨调了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张浚过来做副相,韩浩总不能闲置了。
再说了,抛开身份和资历不谈,人韩浩人品端方,能力过硬,执政户部,有问题吗?
当然,韩浩没问题,赵开就有些委屈了,如果单从经济财政上来说,赵开还真的是出类拔萃,鹤立鸡群,有第一没第二那种。
说个简单的,如今平衡齐国财政的齐国钱庄,便是赵开的功绩,从无到有一手折腾出来的,日进斗金不说,嗯,现在的钱庄存钱收手续费,借钱也收利息,自然是赚钱的。
关键,说的洋气一点,就是钱庄还有调整齐国宏观经济的作用。
曾经王烨也想过钱庄改银行,但是赵开没往上捋,所以就还是钱庄。
当然,名字不重要。
除了钱庄,赵开还有另外一项功劳,就是税率厘定。
齐国的整体税率一直是微调的,甚至是粮价也就是官仓收购的粮价,都是赵开在定。
好几年了,齐国财政没出问题,国库富裕,百姓安居,各种大动作不断,士卒军饷待遇也不错,可以说,赵开居功至伟。
要知道,社会总财富,或者说齐国上下那么多人,创造财富,一是相对公平的环境,大家生活有奔头,积极性比较高,二来也是生产资源,比如目前来说,土地资源还是够的,所以总的财富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想做到税收收支平衡,是个难度系数极高的工作。
而赵开,深谙此道。
甚至在跟王烨吃饭的时候,还暗戳戳的表示过,要不要收缩税收政策,总财务那么多,税收是财富再分配的一个过程,给百姓少分一些,然后让他们疲于奔命,如此也能牢笼治世,若是每日起早贪黑竭尽全力,只能勉强活下去,自然就没有心思弄些有的没的···
方法是个有效的方法,只是有些缺德。如果王烨没记错的话,清朝就是这么干的,甚至还算出个家庭最低管控收入33两出来~
嗯,无论如何,赵开关于治财的本事,是天下公认一等一的。
所以这次赵开弄出来的金币、银币、铜钱体系,虽然听上去有点跟闹着玩似的,但是朝堂上下,却不得不重视。
中国历史上好像没有金币银币的说法,王烨大概就在游戏里面见过,所以没有经验可以参考。
像大洋那种东西,已经是很后面的了。
所以这次朝堂上的争论,王烨只是旁听,本身是真的没什么倾向的。
“历朝历代,不曾有金币银币之说法,如今赵侍郎,又要开历史之先河了?”蒋兴祖当先问道。
蒋兴祖是兵部尚书,是不是推行金银币,倒是跟蒋兴祖没有职务上的冲突,只是从个人上来看,蒋兴祖不喜欢这般冒险的新事物。
“穷则变,变则通,金币也非新物,春秋时期楚国‘郢爰’便是金币的一种,如今不过是做成圆的罢了。”赵开道。
“不知朝廷如今哪里‘穷’了,便要到变的程度?”孙安道,前线打仗没停,天天忙得狗一样,你还搁这给老子整幺蛾子?
金币银币出来,不是还得先从军伍试行?
到时候弄出事情,不是大麻烦?
用钱庄发军饷,确实方便了不少,但是···但是···
好吧,没有但是,钱庄对齐国军伍来说,确实是很好的东西,有了战利品、赏赐,也不拿去吃喝嫖赌了,给家里存起来,也挺好的。
“齐国缺铜。”赵开解释道。
何止是齐国缺铜,华夏这地方,铜就一直没怎么富裕过。
宋朝建国以来,世人只看东京繁华,有些问题,只看有些东西,就能看出不少门道出来,比如当十钱,比如铁钱。
简单来说,北宋确实经济发达,铜钱铸造上就比较讲究,原材料采用铜、铅、锡等金属,属于合金一类了。
这样一枚铜钱,经过矿石开采、运输、铸造、税收等过程,基本是“费一钱成一钱”。
也就是说花1块钱的成本才能造出1块钱的铜板。
是不是和那个做硬币假币的,花十万块做了八万假币的有一拼?
这样的造钱成本实在是太高,造钱的都不赚钱了,于是有人开始铸造当十钱。当十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铜钱,1枚等于10枚铁钱。最早起源于南北朝的南梁。
由于南方铜钱流通量过少,梁朝逐渐产生了铁钱,可铁钱造价太过便宜,容易造成钱币泛滥,于是梁元帝发明了当十钱。
到了宋代,铁钱再度泛滥。四川人发明了“交子”这样的纸币,中原地区则恢复了当十钱的铸币政策。
这样问题就出现了,由于当十钱比普通铜板大不了多少,一枚铜板成型是“费一钱成一钱”,当十钱可是“得息四”。也就是说花6毛钱就可以造出价值1块的当十钱。
这大宋铸钱自然是官府的职责,但是又没有固定的造币厂,或者说门槛不够高,只要有铜矿、有钱模就可以造钱。
出于盈利的考虑,大家自然都愿意造当十钱,于是市面上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不仅如此,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造币商人减少了当十钱中铜的占比,加大了铅与锡的比重,后两者占比较大的话就会造成钱币脆不可用。
想象一下,辛辛苦苦挣来的一个月工资刚拿回家里,结果钱不值钱了···
恶性通货膨胀的恶处谁都知道。
对此,北宋朝廷的政策是大力打击,中原至沿海地区坚决取缔当十钱。
蔡京在宰相任上几次罢免又被复用,但货币政策一直没有改变,甚至他也曾在全国推行过“交子”,后因为怕纸币泛滥给取消了。
所以这一句缺铜,确实是把孙安给顶住了,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执政户部,孙安也不知道这缺铜到底是缺多少啊?
就像现在辽东养马匹有七万余,跟陛下十万的要求一比,那还是缺,而且缺的不少,三万匹呢。
所以这话孙安就真不会接了。
“户部每年铸钱百万,总是该越来越多的才是。”韩浩问道,韩浩是户部尚书,但是这金银铜币的事情,是赵开负责,然后直接报王烨的,管理上属于有些越级的。
“咱们钱币铸造精美,比若到南洋,一枚铜板,便能买值十枚铜钱的货,如此每年便要流出不少铜钱。”赵开解释道。
“铜钱或许不足,但是金银本也在用,咱们金银总是不缺的吧。”蒋兴祖问道。
“对呀,大宗货物,金银本就是货币流通,为何还要再铸成金币银币?”孙安附和问道。
“金银流通本就要剪成碎银,民间使用不便,而碎银铸造成官银的时候,总有火耗···”
火耗二字一出,赵开也算是把桌子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