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初的时候,是如何走上科学的道路?
其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求生欲?
还是求知欲?
这是个问题。
不管最初的时候是哪一个想法促使人类走上科学的道路,至少目前看来,求知欲远远大与求生欲。
人类活动让自然环境分化为社会环境。
衣食住行不再完全取决于“看天意”,除开极端情况,人类已经足以凭借现有的科技生存下去。
不负责任的说,即使人口大爆炸,那么饿死一批人后,依然还会有人类存在。
就如同中国古代为什么每次更朝换代都会迎来盛世。
一方面是君臣贤明,另一方面则是人少了,人均土地多了,科技水平不变,还是可以活下去。
在吃饱喝足的时代,继续突破科技,其实更多地是人类那颗孜孜不倦、探索未知的心。
甚至乎,会出现一少部分把追求世界真理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
对他们而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是人类科技能够继续前进的薪火。
但是不管什么时候,还会有一批人,他们把生命、生存、种群延续放在第一位。
即使是科技大爆炸,也比不上族群的延续。
对他们而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科技。
一个族群,正是有这样两种人,才可以在危难之际保留火种,才可以在繁华岁月继续前行。
也许追求科技突破,始于求生欲,但最后还是由求知欲推动走向顶点。
求生欲很复杂,在饥寒中可以是温饱,在温饱后也可以变成小康,求生欲,可以是求活,也可以是求更好的活。
也即是掺杂功利的学习。
这就是系统最开始的形式。
苏航缓慢地分析着。
用金钱诱惑自己,让自己为了改善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更好的生活。
紧接着,按理来说,应该是要逐步剔除利益驱动,转而让追求真理的欲成为主要推动力,但是系统没有。
苏航内心缓缓出现一幅图,一副从不爱学习、认为学习没有意义,到主动追求学习的路线。
但是系统不是这样做的,他否定了苏航继续追寻更深层的基础科学,而是企图让苏航白得这部分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应用。
依旧没有剔除利益的驱动。
甚至乎还削弱了苏航进一步追求科学真理的动力。
而这一切,都是从苏航拒绝那一次每周奖励,甚至自主实现了每周奖励开始发生变化的。
这一次系统更新的时间远超从前,想来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
苏航停下思考,看着那跳动的基础科学奖励,拿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