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系统,开科技……”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机器学习》
《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融合的智能假肢》
《基于大数据与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改革建议书》
《CPU的架构新思路》
《沉浸式工作空间》
《基于知识图谱、综合数据和分散式web的人工智能》
《……》
表面上学术界风平浪静,但一篇篇论文却以各种方式出现在顶刊的总编桌上。
似乎是为了证明论文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每一篇都附带了详细的代码和实验数据和流程。
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即使是在高度共享的IT行业,交换所有代码也是不可能的。
可是苏航偏偏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论文的所有实验数据都写了上去,生怕别人不能复现出来。
更可怕的是,这些研究都是突破性的。
有些虽然已经处于研发阶段,但是远没有苏航来的详细、可靠。
但是诡异的是,从苏航的自述资料看来,他根本没有在任何一家实验室入职,哪怕是一个研究员的身份都没有,唯一的头衔只是一个硕士,一个来自东方古老国度的、平平无奇的硕士生。
……
“你们怎么看,他都是在哪里做的实验?”
薛珐有些气恼地把苏航近期发表地文献丢在桌子上。
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正常人能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做科研?
而且还是特别耗资源的。
代码可以用电脑跑,但是脑机接口别说能用模拟实验,他薛珐虽然不是那一行的,但是也知道脑机接口是要做实验的,而且不是大街上随便拉几个人就能做。
而且,正常人谁一口气发几十篇论文?
火力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热点领域。
在座的人都不出声。
这太出乎常理了。
“难道……数据造假?”
“还是他去外国人的实验室搞的,国内我敢保证他没有实验资源。”
“噗,他现在还在他老家,最近一次消费记录还是昨晚点的外卖。”
“现在重点不是这个,而是,我们怎么收场。”
他们原本的计划是让苏航“雪藏”(埋没)十几年,磨一磨性子,然后让薛珐的接班人给苏航伸出援手,顺势拉成自己人。
可是现在明显没机会了。
“要不,算了吧,说到底,苏航只针对了薛珐啊。”
在座的突然都看向了首座的薛珐……
……
“老师,这个真的可以做出来吗?”
“试试吧。”
“拓扑绝缘体、二维超导材料能够实现无损耗的电子和自旋输运,如果他的论文数据都是真的,那么这确实可以成为全新的高性能逻辑和互联器件的基础,这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可是,苏航他那么年轻,这……”
“呵,我可没教过你以年龄论英雄。”
“行不行,试了就知道,3nm以下的芯片啊,如果成功了,那未来将由我们来领跑。”
……
“直接按照他给的数据来运算吗?”
“那当然,这组数据看上去是那么完美。”
“可是我们做了这么久都没能找出来一组合适的数据,他一个本科生……”
“小方,你要知道,有些人生来就是被上苍眷顾的。”
小方看着双手合十的导师,闭上了嘴,算了,老老实实干事吧。
……
“我的天,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居然用这种互联的方式来构建人工智能,我怎么就没想到,这太巧妙了。”
“这个代码量,我感觉我一天就可以敲出来。”
“为啥要敲,苏航已经在网络上公开了,GitHub和他的个人网站都有。”
“啊,我这就去拷下来。”
……
“一个数学专业的居然跑来材料领域发文,你看了吗?”
“确实可笑,他把我们材料当什么了,外行人……。”
“可是,两位老师,我刚刚看了一下他的数据,看上去感觉可行……”
“……”
“你确定?”
“我……确定!”
“这……”
几位老资历的教授互相对视了一下。
“行,要是你确定可以的话,那就做。”
“不过,经费和实验室你自己解决。”
“……行,论文附件已经有详细的数据,我相信可以很快出结果。”
……
相似的情况在各地上演,苏航就像是一根又粗又长的棍子,把整个学术大海给搅动起来了。
在实打实的科研成果面前,所谓的封锁成了一个笑话。
科技,终于展现出他的一丝锋芒。
……
“苏航先生,您好,你的实验室申请已通过,请于预约时间使用实验室,请联系……”
“苏航先生,你的申请已受理,实验室安排时间为……”
“苏航先生,你的基金申请已通过,请……”
邮箱被这种类似的邮件给充满了,苏航只是简单的瞄了一眼,就统一交给小C来应付了。
同样的,苏也有一些不太友好的电话。
“苏航,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突然弄出这么多论文的,我怀疑你的论文有造假、抄袭的嫌疑……”
“苏航,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动了不该动的东西,这里面水深得很……”
苏航并不在意。
……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
“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
祝庆田找到了苏航。
“这段时间,委屈你了。”
“……”苏航没有说话。
“我当时也被卸下了权力,组长并不像你想的那样掌握全权,书记才是。”
“……”苏航依旧沉默。
“我也不多解释什么,现在回来吧,你需要的,我们都可以提供。”
“其实不要也行。”苏航终于开口了,“这些都可以在我脑子里做,你们尽管把成果拿去用吧。”
祝庆田看着眼前的青年,虽然消瘦,却依旧难掩帅气,眼里有光,但不在自己身上。
仅凭脑力,就能完成这些实验吗,那他们每年拿出几十亿的科研经费出来,是养了一群闲人吗?
祝庆田不相信,可是他却不得不信。这段时间,苏航一直在家,他调取了周围的监控,每天早晨和傍晚,他都会出来跑步,除非遇到恶劣天气,作息及其规律。
所以他真的是仅靠自己的脑力就完成了这如同开挂一般的举动。
“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开了修改器。”祝庆田心里想到,心情有些复杂。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你值得有更广阔的天地。”
“知道了,我会把我所会的东西都拿出来的。”
“我不是这个意思。”
苏航摇了摇头。
“我是这个意思,我只希望,不要让繁文缛节、陈规旧俗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把人才成长的沃土培植好,让人才一代接着一代。”
“……嗯,我答应你!”
变革开始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并不持久的生产资料罢了。
《关于院士头衔回归荣誉性、学术性的决议书》
《科技发展基金“包干制”试点计划》
《严进严出——严肃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制度的决议》
……
苏航的闪电战来的太突然。
苏航的持久战来的太意外。
持续的科技成果高产,让国内外资本力量猝不及防而又应接不暇,高新技术领域几乎重新洗牌。
强有力的生产力把旧有的生产资料分配冲击的支离破碎。
这还是在苏航有意控制下进行的。
如何在领先科技的情况下,促进人才自主学习、创新,不能依赖于一人之力,或者说,一系统之力,是苏航需要思考的东西。
有时候,苏航会把一些成果弱化、劣化,然后交给其他人来优化。
有时候,苏航会有意引导到错误的道路上,吃一次亏,上一次当。
这才能更好的自力更生,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