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在争夺流民上的胜利让梅晚秋看到了范伟隆等人的虚弱,尽管范伟隆等人是梅晚秋亲自教导出来的弟子,算是很亲近的人了,但是梅晚秋依旧不得不承认范伟隆等人确实不如刘宇,在行政上,梅晚秋开始考虑是否要更加倚重刘宇了。
虽然刘宇并非官吏,不可能在没有梅晚秋同意的情况下行使官府的职权,但是经过梅晚秋同意之后,让刘宇做一些事情,还是可以的,也是此时官场的常态。
但是刘宇的做法比较激进,梅晚秋担心引起太大的波澜,所以一直在犹豫。
夏粮征收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秋粮的征收了,有了上次征收的经验,这次征收秋粮自然更加得心应手。
此时,刘宇正在研究新的战船,没错,不是商船,而是战船,刘宇现在有了银子,开始研制更加高难度更加强大的战船了,战船之所以比商船更加厉害,就是因为战船的人和炮更多更犀利,速度更快更灵活
现在刘宇最强大的朝阳级拥有十门九磅火炮,但是他研发的战神级新式战舰拥有三十六门火炮,以及载员三百人,完全可以说是一艘巨无霸,排水量达到了五百吨,战舰长50米,宽16米,拥有三桅的风帆,以及四台蒸汽机,两个螺旋桨,速度可以达到十节。
这种战神级战舰将作为将来刘宇麾下的主要海上战斗力。
想要研发新式的战舰,除了兑换出来的战舰图纸和各种制造工艺的书籍之外,还有万物学院的学子参与设计和建造。
工匠们和学子们联合起来,一起研发这种全新的战舰。
由于缺乏合格的木材,所以需要用到钢铁捶打的桅杆和龙骨、肋骨,但是之前的镇波将军谢军禁止官府卖铁料给刘宇,导致刘宇手里很是缺乏铁料,现在镇波将军换过了,朝廷对刘宇的猜忌还是存在的,所以这道禁令并没有解除。
为了让朝廷解除这道禁令,刘宇开始拜访一些熟悉的老朋友,包括孙家、路家、陶家等几个关系比价密切的家族,向他们表达了自己想要购买官府铁料的意思,这几个家族与刘宇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是愿意帮忙的,他们就让自己背后的官吏上书朝廷,说谢军为了掩饰自己的败绩,故意胁迫刘宇替他出战,因此禁止刘宇购买官府的铁料,将一个朝廷猜忌刘宇的事情,说成了谢军个人的失误。
朝廷接到各地官吏的报告之后,颇为重视,立即在小范围里召开了一个会议,这次的会议由中书舍人王龙杰、门下省侍中彭洪、尚书省左、右仆射鲁马、韦昌平四人参加,这四个人就是大夏王朝的中流砥柱了,主宰着整个帝国的命运。
四个人坐在太极殿南边的一座小型宫殿里,这里叫做勤政殿,乃是他们平常议事的地方,此刻正是盛夏,天气十分炎热,宫殿里虽然比外面阴凉,但是四个人也身上出汗了。
侍从小官纷纷搬来盛满冰块的盆子,放在四个人的身边给他们避暑。
等到房间里阴凉了之后,王龙杰拿出了一份奏章的摘要,然后放在了桌面之上,说道:“近来想要让朝廷卖铁料给刘宇的奏章不少啊。”
说了这句话之后,王龙杰立即闭上了嘴巴,不想多说半句,这与他谨慎小心的性格是有关系的,他能够做到今天这个职位,就是靠的谨慎小心。
彭洪抬起沉重的厚厚的眼皮略微瞥了王龙杰一眼,脸上浮现一个诡异的似笑非笑的表情,然后慢条斯理地拿起一个白瓷茶杯喝茶,嘴巴里发出呲呲的喝茶声。
鲁马作为帝国的最主要行政官员,自然肩负着处理这种棘手政务的重担,他拿起摘要看了看,心中暗暗想到:“上书这些奏章的官吏都是来自东南道,与刘宇关系密切,自然为他说话,不卖给刘宇铁料的事情乃是朝廷方略,岂能随意推翻?”
鲁马为人脾气急躁,性格刚烈,一向是爱憎分明的,他是皇帝的老师,主张将来朝廷要让皇帝陛下亲政的,所以他是拥护皇帝的一派,看似他对现在的王太后掌权构成了威胁,其实王太后也想给未来的皇帝保存一部分力量,所以容忍了鲁马的存在。
至于韦昌平,则是属于王太后的一派了,他是王太后的忠臣,一向以王太后的意思为自己的做事准则。
加上一个中立的王龙杰,还有一个老谋深算的彭洪,这就构成了帝国的最高行政中心。
韦昌平皱眉说道:“这么多官吏上书禀告此事,显然我们不能擅自做主,需要禀告太后才是。”
众人对此并无反对,纷纷点头。
王龙杰说道:“在禀告太后之前,我们得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来。”
鲁马和韦昌平对视一眼,眼睛里爆发出闪亮的厉芒,两个人虽然同为尚书省的高官,暗地里却是不对付,经常找对方的错误。
彭洪坐着喝茶,笑嘻嘻的样子,似乎毫不在意,其实他的心中明亮得很,一切都逃不过他的掌控。
“统一的意见?那还用说,维持之前的决定就是了。”鲁马性子急躁,很快就暴露了自己的想法,他就是一根筋的。
韦昌平就狡猾多了,他是太后的嫡系,考虑事情自然要从太后的利益出发,刘宇对太后有何价值呢?刘宇能够打胜仗,提升太后执政的声誉,让太后不会遭到官吏们的指责,维持了朝廷的体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朝廷是需要刘宇这样的人的!
但是,朝廷对于有本事的人,既要用,也要防,所以,韦昌平就说道:“卖给刘宇铁料不是不行,只是数量需要控制,免得他太过强大。”
听了这话,彭洪略微点头,表示认可。
众人都习惯了彭洪的沉默,见他点头就当他认可了,王龙杰说道:“我也赞同这个意见。”
三比一,自然是鲁马输了,他也没有懊恼,只是说道:“你们会后悔的。”
如此,一场争论就结束了,最终以韦昌平的意见作为最终的意见,禀告给了王太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