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站在离朱元璋两三步远的地方,己经能真切体会到浓得化不开的杀气了。
几乎可以肯定,蓝玉的命运就是和朱标绑定的。
宋朝那么烂,就是朝廷被士大夫控制的结果,所以朱元璋为了防着这些文官,二十多个儿子没有一个娶文官女儿的。
太子朱标娶的是常遇春的女儿,蓝玉的外甥女。
朱樉娶的是元朝大将王保保的妹妹。
朱棢娶的是永平侯谢成的女儿。
朱棣、朱桂、朱栋娶的是徐达的女儿。
朱椿娶的是蓝玉的女儿。
其他儿子,有娶汤和女儿的,有娶郭英女儿的。
明朝开国公侯几乎都是朱元璋的亲家。
蓝玉是洪武二十六年定的谋逆罪,夷三族,诛连近两万人。洪武朝无冤案,说蓝玉谋逆,那真的就是谋逆。
太子朱标去世后,最有机会成为储君的应该是原主朱允熥,第一是他无可置疑的嫡子身份,第二是他身后的整个明朝武勋集团,而蓝玉是这个集团绝对的带头大哥。
朱标去世是洪武二十五年四月。
朱元璋年事已高,深知若选允熥为皇太孙,将来主少臣强的局面下,以蓝玉的骄纵跋扈,外戚权臣干政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到时候必定是天下大乱。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朱元璋选择了书香世家出身的朱允炆。
也许是有意为之,这个时间点,蓝玉正好不在南京,朱元璋把他派到四川平叛去了。
洪武二十五年十一月,蓝玉得胜,兴冲冲回朝。
睁睛一看,哟呵,自己家根正苗红的孩子允熥,居然输给了小娘养的朱允炆,老子在前线流血卖命,那些秀才在后方摘果子?
朱元璋自知理亏,马上加冯胜、傅友德太子太保衔,加蓝玉、李景隆太子太傅衔,加常升、孙恪太子太保衔,试图弥合与武勋集团的裂痕。
这些人全都是朱允熥的铁杆支持者。
朱元璋使劲安抚他们,然而没有卵用,愤怒的武勋集团密谋搞掉朱允炆。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蓝玉案爆发。
朱元璋遽然发现,高官显爵,厚禄礼遇,良田美宅,所有的一切都喂不饱这些骄兵悍将了。
明初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都是针对文官的,对武勋,朱元璋一直很惯。
他终于对武勋痛下杀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刚刚册封的太师、太傅、太保一网打尽。
蓝玉是常升的亲舅舅,孙恪是蓝玉的铁杆部下,蓝玉被灭族,常升、孙恪被处死。
冯胜、傅友德资格太老了,朱元璋顾全脸面,没有立即动他们,过了一两年,赐他们俩自尽,但保全了他们的家人。
李景隆还小,朱元璋放了他一马,后来这哥们坑了朱允炆百万大军,然后打开城门喜迎燕王。
作为明初四大案中的最后一案,蓝玉案牵连之广,影响之深,令人咋舌。
凉国公蓝玉灭族。开国公常升赐死。宋国公冯胜赐死。颖国公傅友德赐死。
此外还牵连了:
全宁候孙恪、景川候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候张温、沈阳侯察罕、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普宁侯曹泰、东平侯韩勋、安庆侯仇正、怀远侯曹兴、西凉侯濮玙、东川侯胡海次子胡玉,东莞伯何荣、徽先伯桑敬。
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左军都督黄辂、杨泉、马俊,右军都督王诚、聂纬、王铭,中军都督谢熊、汪信、萧用,前军都督杨春、张政,后军都督祝哲、陶文、茅鼎。
这是一份血淋淋的名单。这些人全部被处死,很多被灭族。
涉事卫所:
亲军上十二卫、五军都督府、地方都司、亲王护卫、地方卫所。
京师各卫指挥使几乎全部换血,地方卫所高级将领遭受沉重打击。大明的武将系统被连根拔起,武力值被腰斩。
从案发到结案,只用了两个月不到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庞大的案件,查清楚审清楚是根本不可能的,认不认罪也不重要,先处决了再说。
朱元璋杀红了眼,应天城处于令人窒息腥风血雨之中。
每天,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骑着高头大马呼啸而过,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尸体堆成了山,秦淮河变色。
这些人或者是留给朱标用的,或者是留给朱标杀的。朱标如果死了,这些人自然全都得死,断无留下来的道理。
现在是洪武二十四年十一月,离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朱标病逝不到半年了,从今往后的每一天,大明这艘战车都走在悬崖边缘。
朱允熥手拿剧本,感觉到深深的无力。
他想登上皇太孙之位,他想成为明朝皇帝,他想改变历史,但这一切太难太难了。
他最大的希望是朱标能够长命百岁,顺利登基,而他由皇太孙而皇太子而皇帝,躺着赢。
但是,朱标能活多久,是他说了算的吗?
己经到了初冬,南京城下了一场薄薄的雪,秦淮河穿城而过,静谧而安祥。这是一座人烟繁盛的大都市,大街小巷的人行色匆匆。
武英殿里群臣毕集。太子、皇子、公、侯、伯、子、爵、六部、都察院、六科、通政使司、五寺、宗正府、五城兵马司、五军都督府全部到齐。
人人心中明白,今天有重大的事情要发生。
朱元璋端坐龙椅之上,神色倦怠。
他的目光扫过黑压压的人群,一张张脸熟悉而陌生,清晰而模糊。
究竟立谁为皇太孙啊?允炆还是允熥?他闭门深思了三昼夜,想得脑瓜子疼,却想不出个所以然。
选允炆就是倚重文官集团,武勋集团能答应吗?
选允熥就是倚重武勋集团,将来会尾大不掉吗?
唐五代的武夫干政,两宋的文官弄权。武夫也好,文官也好,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个是嗜血的狼,一个是嗜臭的蝇。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朱标脸上。朱标傲然挺立着,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昨晚,他们争论到了后半夜。朱标偏向朱允熥,理由只有一个,选允熥的话,不必动淮西武勋集团,朝廷不必流血,国家不必动荡。
朱元璋斜睨刘福祥一眼,\\\"宣旨吧!\\\"
底下乌泱泱跪了一片。
刘福祥上前一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本淮右布衣,征战数十载而有天下,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自登基以来,朝乾夕惕,戒慎恐惧,不敢稍有懈怠,常教子孙以勤敬忠敏,今诸子己成,当为国效力。
封十三子朱桂为代王,封地大同。
封十四子朱楧为肃王,封地平凉。
封十五子朱植为辽王,封地锦州。
封十六子朱栴为庆王,封地银川。
封十七子朱权为宁王,封地大宁。
封十八子朱梗为岷王,封地定西。
封十九子朱橞为谷王,封地张家口。
封二十子朱松为韩王,封地铁岭。
封二十一子朱模为沈王,封地沈阳。
封皇孙朱允炆为淮王,封地凤阳。
诸藩受封,即日启程,不得停留,非有诏,不得进京。
钦此!\\\"
大殿之中只有刘福祥的鸭公嗓子在回荡,随后是山呼海啸般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炆匐匍在人群之中侧耳谛听,当他听到自己被封到凤阳老家时,几乎要哭出声来,就了藩就再也没有继承大位的道理了。朝思暮想十来年,却忽然化作泡影,他的世界瞬间坍塌了。
朱允熥更紧张,他听到最后也没听到自己的名字,心中且喜且惧,喜的是皇太孙之位就触手可及,惧的是一日不到手一日不能安心。
朱老头子并没有作最后的决定,还在犹豫摇摆之中。
假如在便宜老爹病逝前,还没将皇太孙的帽子搞到手,或者蓝玉搞出什么幺蛾子,触怒了朱老头子,那就是惨绝人寰的车祸现场了。
此后的每一天都是针尖上跳舞,刀口上舔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