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而包括察布查尔县卡伦(哨卡)遗址在内的许多伊犁古老历史遗址。
无不向世人彰显着新疆是个多元、包容的地方,这里是东西方人种、文化、艺术、民族等交流荟萃之地。
在古代起,在这块多民族聚居的广袤大地,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以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早在2000多年前,在新疆的这片热土上。
丝绸之路上前往中亚各国的驼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依存;
我国历史远嫁和亲第一人细君公主在汉代就踏下了历史的脚印;
锡伯族人踏着西迁之路来到新疆伊犁屯垦戍边;
林则徐在伊犁带领各族人民开挖黄渠的生活,也记录了清代西北军政文化中心统领新疆的历史辉煌及西方列强蚕食我国疆域的历史之痛……
伊犁的历史文化告诉世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一年的春夏之际,田柳一家人利用星期天四处游玩。
他们还在察布查尔县参加过西迁节。
锡伯族群众在西迁节这天,会欢聚在一起,共进野餐,表演歌舞,来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
田杉带着哥嫂和侄子,在新疆师范学院一锡伯族校友的热情相邀下,参加了锡伯族的西迁节欢庆活动。
大家来到伊犁河畔,这里篝火点点,人们煮鲜鱼、烤羊肉、喝着奶茶,吃着锡伯饼、花花菜、布尔哈雪克炖鱼和霍尔顿(牛肉、土豆、胡萝卜、豇豆等制作得菜肴),开怀畅饮,然后在草地上跳着贝伦舞,歌舞嬉戏,领略着塞外野趣,无不快哉……
在向导田杉的带领下,田柳又驱车带着家人,来到察布查尔县东面坎乡的察布查尔大渠龙口。
大渠龙口是锡伯族的民族英雄图伯特,带领锡伯人开挖大渠的地方。
图伯特是锡伯族人民的英雄,缔造了锡伯族西迁新疆、屯垦戍边的光荣历史。
他率领着锡伯族人民开挖了察布查尔大渠,垦荒种植,引水灌溉庄稼,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为锡伯族人民带来了幸福。
在这泛着白色浪花的察布查尔大渠旁,激荡的河水滚滚西去,仿佛低吟着当年古人们开挖大渠的壮观艰辛的场景。
而此刻的田柳,跟两个儿子坐在渠边静静地钓鱼。
他倾听着河水在耳畔滚滚向西流去,身旁的两个稚子亲密无间地玩耍着一只蝴蝶。
田柳从未有过如此的安宁和满足。
妻子穆浣跟弟弟田杉站在水渠的东西方向,每人跟前支着一个画架,他们用彩笔画着眼前这美丽的风景,勾勒出美好的生活。
望着大渠斜对面的妻子穆浣,上身着一件宽松的黑白相间的方格衬衣,下身穿一条藏蓝色修身牛仔裤,扎着马尾辫,哪里有30多岁的样子。
平时注重保养的穆浣,与世无争的她,身上的气质宛如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
此刻的田柳深感到自己娶了穆浣这样一个娴静、温柔、善良而大度的女人,是他田柳一生的幸福。
穆浣大他三岁,用豁达的胸襟包容着他田柳的一切,他的任性、他的过往。
当穆浣得知贾向阳要在伊宁市上学。
她主动跟田柳提出,一家人跟随弟弟外出写生之际,来拉近贾向阳和田柳父子的感情。
懵懵懂懂的贾向阳很亲近这个跟他长得很像的田叔叔,毫不知情的他,对同父异母的弟弟小嘟嘟更是呵护备至。
父子三人在野外恣意地玩耍着。
以前,田杉骑着摩托车在察布查尔县到处写生,对察布查尔县的优美风景了如指掌。
如今有了田穗的213吉普车,田柳和穆浣跟随着田杉,将一家人嬉笑欢闹的足迹留在了察布查尔县的每个地方。
一家五口人来到海努克古城遗址参观,这是田柳第一次来海努克古城遗址。
田柳发现,自己整天忙于单位的事务,对伊犁地区的历史文化,还没弟弟田杉知道的多。
在这个暑假,田柳跟着弟弟学到了不少当地的历史文化。
回到家里,田柳望着妻子的写生画,一幅海努克古城的遗址画,他由衷赞叹起来。
妻子穆浣的画功越发得老练而沉稳。
穆浣用画笔将海努克古城周遭衰草丛生、景物凄凉的场景画得活灵活现。
能在画纸中仍可略窥海努克古城城墙遗址的大概外貌。
城有内外两重,外城的城墙无存,仍留一个土埂子,大约两公里长。
残存的内城呈长方形,有些断壁残垣,高约两米,夯土而筑。
海努克是清政府在伊犁屯田时,从南疆迁来的第一批300名维吾尔族人的最初定居点。
穆恩见女婿爱不释手地欣赏着女儿的杰作,自豪地说道:“柳子,咱小浣是个随遇而安之人,倘若她有多一点的追求,肯定是个享誉全国的画家。”
田柳点头,她承认妻子穆浣的美术天赋很高。
盛夏七月,田柳采纳弟弟田杉的建议,载着家人来到雅玛图(伊犁百姓称作野马渡)大桥上。
桥旁矗立着棵棵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白杨树,阳光透过树叶在桥上留下斑驳的光影。
而这光影洒在河面上犹如给流淌的河面洒下一把碎金,闪闪发亮。
田柳站在大桥望着潺潺西去的伊犁河水,倾听着清风送来的浪涛声,尽情享受着伊犁河带来的愉悦和温暖。
他回想起妹妹田桃离开伊犁的前夜,兄妹俩站在伊犁河一桥上说过的话。
当时,妹妹田桃留恋地提起,以前的伊犁人曾在这个古老的渡口靠摆船渡河,一支支木浆不断掀起河面的水波,船来船往的。
妹妹说的渡口就是田柳脚下的这片土地。
那时,这个渡口非常繁忙,从伊宁到巩留、新源、特克斯、昭苏等都必须经过这个渡口。
1981年修建了这座长达173米的雅玛图大桥,才结束了伊犁东五县摆渡的历史。
田柳站在雅玛图大桥向南远远望去,伊犁河两岸虽野草荒蛮,可站在远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它的喧哗。
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向伊犁河奔涌而来,河水表面看上去厚重而缓慢,可在河底却充满着无法预测的激流和旋涡。
丰美的雪水使伊犁河成为各种鱼类的乐园,裸腹鲟、鲈鱼等从河底跃上来,浪花飞溅,黑色或白色的脊背在河面倏忽而逝。
伊犁河是我国唯一有裸腹鲟的河流,裸腹鲟又名鲟鳇鱼、鲟鱼,伊犁人把它叫做“青黄鱼”,是鲟鳇鱼的谐音。
田柳家经常吃裸腹鲟,小叔田坤禾每到农闲季节,也会到伊犁河捕鱼。
这种长纺锤形的鱼无鳞片,体侧青灰色,腹部是白色,鱼肉丰厚,肥嫩鲜美,营养价值高。
青黄鱼是伊犁河恩赐给伊犁各族居民的一道美味佳肴。
由于今早儿起了个大早,田杉和穆浣的写生也早早完成。
见时间还早,田柳带着家人驱车从雅玛图大桥向西行驶,伊犁河北岸呈平原地带,河的南岸则是丘陵地形。
一家人又绕行到盛产杏子的伊宁县,在副驾驶位的田杉指引下,他们来到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
吐鲁番于孜,于孜是维吾尔语“一百”的意思,清朝在伊犁设治按一个村百名聚居设一个“白户长”,称为“于孜”,后来以“于孜”指代村庄。
由于当初此地在开垦之初,从吐鲁番迁移过来的农民,故称为吐鲁番于孜。
这里是着名的弓月城遗址,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一个重镇。
弓月城起初是唐代西突厥的牙帐之一,相当于陪都。
弓月城何时废弃,伊犁史志办的史册上无记载,据当地人流传,弓月城自宋元后逐渐荒废。
在返回伊宁的路上,弟弟田杉对哥哥嫂子侃侃而谈,介绍着伊犁九城的历史,介绍着他去过伊犁的每一个美丽的地方。
在跟弟弟交谈中,田柳才恍然发现,原来,弟弟在小叔田坤禾的教育和督促下,在与伊礼贤的交谈中,他懂得许多人文历史。
酷爱伊犁的田杉踏遍伊犁各地去写生,边写生边学习了解伊犁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
田柳开着吉普车,双眼热乎乎的。
田柳知道,弟弟能从跟李玉的情感泥淖中爬出来,又恢复以前那个健康阳光的男子,小叔田坤禾是功不可没的。
田柳带着家人跟随弟弟游玩伊犁的各个地方,对弟弟的了解越发深了,兄弟间的感情亲昵许多。
如今的田杉跟哥哥没那么生分了,他会在兴奋之余,伸出胳膊搂着田柳的肩膀,一幅哥俩好的神态。
田杉也会帮着嫂子穆浣跟哥哥斗嘴嬉闹。
而且,一个多月下来,贾向阳跟田柳一家人的关系也亲密无间。
这天傍晚,田柳开着车从察布查尔县的清水湾朝伊宁市赶去。
副驾驶位的田杉,扭头问着跟同父异母的弟弟嘟嘟玩耍的贾向阳,“向阳,还有半个月就开学了,叔算了下,咱们还有两个星期天出来玩耍了,到时候,咱们都开学了,想出来玩,就没那么方便了,下星期天,你想到哪里去?”
坐在后排右座的贾向阳,左手搂着弟弟嘟嘟的肩膀,精致的小脸望着笑眯眯的田杉,跟田杉建议道:“小叔,咱去人多的地方玩呗。”
嘟嘟满眼崇拜地望着向阳哥哥,应声虫般回应着,“叔,咱去人多的地方玩呗。”
后排左侧的穆浣被儿子鹦鹉学舌的小表情,逗得咯咯直笑。
田柳边开车边接着话茬,“人多的地方,就是巴扎(集市)了。”
穆浣一听,做出决定,“行,咱下星期就去巴扎,你带两孩子在巴扎玩,我跟田杉画人文景物图,也挺不错的。”
田杉听嫂子这么一说,兴冲冲地回答:“对,嫂子,咱们画了一个夏天的风景,是该画画咱伊犁的人文景观了。”
又是一个星期天,一家人驱车来到奶牛场巴扎。
巴扎上是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巴扎的物品应有尽有,吃、喝、穿、用,鸡、羊、马、牛……
不同摆摊摊主的各类吆喝声、马匹嘶叫、牛哞羊咩,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喧哗而沸腾,好不热闹。
空气中弥漫着牛羊的粪草味,还有烤羊肉串的孜然味,糅杂在一起,汇聚成了西域独有的草原上的味道。
各族男女老少满脸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巴扎上选购着称心如意的生活、生产用品。
贾向阳和小嘟嘟被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各种美食弄得不知所措。
走进巴扎的田杉和穆浣,各自选择一块空地作为自己的立足点。
穆浣在卖美食旁的不远处支起了画架。
而田杉则站在出售马牛羊的地方支起画架。
俩人都掏出颜料和画笔,开始动手画着伊犁巴扎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人文景观。
田柳带着孩子四处溜达闲逛,周围的一切仿佛一场巨大的盛宴在等候他们。
巴扎最偏僻的的一个馕坑旁,一位瘦削的维吾尔族汉子稳稳坐在馕坑边,他俯下身,一个个金黄带着香味的馕就从他手中飞了出来……
几位体态胖硕的维吾尔族妇女,坐在各自的摊位旁,她们面前用一个化肥袋,铺成一个临时摊位。
上面摆着零星的皮牙子、恰玛古、酥油、酸奶疙瘩或几根大葱,这是她们自家小院种植的蔬菜,或是自制的食品,她们这是赶巴扎来换点零花钱。
巴扎上的美食摊位,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抓饭、包子、烤肉、油糕、麻花、凉粉、羊头肉、羊蹄子、牛肚子……应有尽有。
这一切的美食让孩童贾向阳和嘟嘟看得直流口水。
尤其是小嘟嘟,看着旁边一位哈萨克男子吃着烤包子,他的小嘴跟随着男子咀嚼的动作节拍,一张一合,嘴角开始流口水了。
就在两个小家伙为吃什么食物而举棋不定的时候,一个粗粝的、充满新疆特色的汉语吆喝道:“抓饭、抓饭,香喷喷的抓饭,没结婚的羊羔肉做的抓饭---”
贾向阳被这幽默可笑的招揽生意吆喝声吸引住了,他领着弟弟嘟嘟一脸期待的眼神,仰着小脸望着身旁的田柳:“田叔叔,我要吃没结婚的羊羔肉抓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