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田穗一听,应声道:“姐夫说得对,昨晚上,在贾希家吃火锅,他说手头除了买两辆车外,也有些闲钱,我也问问他,入伙不?有财大家发,有钱大家挣嘛。”
田柳和田穗掏出自己的手机,分别给祁海、贾希打起电话,询问起来。
祁海在电话听了田柳的提议后,赶紧建议道:“田柳,别光养殖马牛羊,多养些骆驼,这些年驼绒可是好价钱,我在义乌的亲戚,有几个专门做驼绒生意的,不愁没销路。我跟贾欣商量下,把银行的50万元存款全部投进来。”
贾希听了舅子哥田穗的建议后,也在电话里爽快地答应着,“行,二哥,我除了买出租车外,银行还存了10万元,投到养殖业里吧,总比吃利息强。”
斯德克江见最让他为难的资金、牛圈建设等问题,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兄弟几个给解决了。
他站起身来,将手放到胸前,毕恭毕敬地对着海米提、田柳、田穗三人,敬了三个礼,感谢道:“我斯德克江每次遇到难处时,第一时间就想到几个哥哥,你们每次给我雪中送炭,我真不知说啥话好了。”
田柳哈哈大笑道:“行了,你是我们的兄弟,别太见外了,你好好干,你日子过好了,我们都替你高兴。我建议,你们开个畜牧业公司,公司名字嘛,就叫石榴繁育养殖公司。”
这个冬天,田穗和斯德克江用了半个月时间,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取经学习。
俩人参观了现代化牛圈羊舍得建造、配套饲草料加工、自动化饲养、技术培训、有机肥加工等设备和设施。
来年开春,田穗在斯德克江家原来的牛圈的原址上,将几幢老牛圈拆除,在传统养殖业牛圈、羊舍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化养殖的元素。
在田穗、祁海和贾希的支持下,以斯德克江为法人代表的“石榴繁育养殖公司”正式成立。
这是个股份制企业,股东分别是斯德克江、田穗、祁海和贾希。
“石榴繁育养殖公司”建成了12栋5200平米的标准化羊舍,28栋牛圈、马圈和骆驼圈。
这座大手笔、大规模的繁育养殖公司,在几人的合作下,运行一年,存栏2万只(头),年出栏6万只育肥马牛羊,仅育肥业的年产值高达5000万元。
在颇具经商头脑的祁海建议和引进下,石榴繁育养殖公司还修建了厂房开始生产粗加工下游产品。
尤其是骆驼存栏量高达700峰,骆驼奶、骆驼绒供不应求。
在这一年运行中,公司效益可观,祁海决定关闭自己的鞋店,一心一意在新疆发展特色农牧业养殖。
祁海跟斯德克江又从内蒙古引进良种牛羊2000头(只),来探索出适应伊犁当地饲养的杂交改良模式。
同时,石榴繁育养殖公司解决广仁乡就业人数高达百余人,帮着广仁乡各族农牧民发展壮大养殖业,一起增收致富。
石榴繁育养殖公司前景可观,散发着勃勃生机。
新疆近160万平方公里,占祖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
这里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经济建设和国家统一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疆地形是天山分南北,三山夹两盆,北疆多草原,南疆到处是沙漠和戈壁。
自幼在北疆生活的田苗,与亲人在广仁乡过完千禧之年元旦后。
他就奔赴南疆进行为期一年的基层锻炼,为各族农牧民开展农业服务。
南疆给田苗留下深刻影响的,除了新疆闻名世界的一黑(石油)一白(棉花)中的棉花,在南疆宛如花海外茂密。
就是干旱的南疆,每年春夏之交那遮天蔽日的沙尘,令棉苗枯萎、令杏花凋零的倒春寒,还有干热风、冰雹等。
这一年,田苗在库车、和田、喀什等地来回奔波。
他到了和田市,会住在妻子李梓的娘家。
李梓的妈妈柳晔是位慈祥的老人,一头银发梳得很认真,没有一丝的凌乱,颧骨很高,白皙的脸上布满不少的老年斑,一看就是个很讲究的知识分子。
70岁的柳晔是1953年响应号召,离开山东老家济南,支援新疆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退休多年的柳晔是和田中学的数学教师,共养育五个子女,李梓是她35岁生育的,是她最心疼的孩子。
年长她10岁的丈夫李献已离世多年。
李献曾是援疆部队的官兵,按照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要求,他积极响应“建国、立业、立家”的号召扎根边疆。
李献和柳晔的婚姻是经组织介绍,双方交流后,自觉自愿结合,办理的结婚手续。
他俩的婚姻与当年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都是先结婚、后恋爱,婚后磕磕碰碰、风风雨雨、相亲相爱过了一辈子。
他们在困难中不离不弃,建立血浓于水的淳朴感情,一起承受岁月的沧桑,成为彼此间最亲近的人。
年老易怀旧,柳晔兴致昂扬地给田苗述说当年援疆的点点滴滴。
她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社会发展落后,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各族人民生活极其贫困。
当初,驻疆部队积极响应参加经济建设的号召,在天山南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有“八千湘女”进疆,一万山东女同志进疆的历史壮举。
柳晔很欣赏幺女李梓的丈夫,怀旧的老人经常反反复复给田苗讲述,当年她来新疆和田的艰苦岁月。
老人告诉田苗,她的青年时代基本是在南疆拓荒第一线度过的。
她们那批支援新疆的年轻人有着一股顽强的胡杨精神,坚忍不拔、屹立不倒。
进疆女同志在大生产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们与男人一样,住地窝子、喝碱水。
天气暖和了,她们跟随男同志开荒平地、参加农业生产、挑筐子、抬笆子。
到了冬天,她们顶风冒雪,拣种籽、纳鞋底、搓麻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