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子,钱借到了,早点把那几个不争气的东西给赎出来吧”,
杨老太想着银子到手就去赎人,免得夜长梦多,万一几人在里面生病了回来还得花钱看病,
豆子不高兴的说道:“就该让他们在里面多受几个月的罪,死在里面最好,咱们还能省下50两银子”,
“豆子哥,我觉得白虎堂同意让他们赎身,又给我们带信说明凑银子的时间只有三个月,这三个月大哥肯定死不了”,
杨江氏赞同杨老太的观点,早点把人给赎出来,免得在那里累病了,家里还得拿钱给他们治病,
“老二,老三你俩是个啥意思”,杨老头征求另外两个儿子的意见,他本人的想法与杨老太一样,
“赎人呗,早赎迟赎都要赎,”杨柱子无奈的说道,反正家里山药多,再来5张嘴也够吃,
“什么时候赎,爹做主就好”,
杨石子无所谓,反正他借住在二哥家,杨树明一家回来也是住杨豆子这里,大不了把自家的山药分些出去,总之,没啥影响,
“赎,明天我们就进城,玲儿,你也跟着一块去”,杨老头决定带着三个儿子一块去赎人,
杨玲本就想跟着进城去看看,正好杨老头点了她名,顺势应下,
“爷爷,山上有积雪行走困难,不如等两天再走”,
杨玲突然想到一种适合在雪地里行走的工具,滑雪板,
“玲儿,你想怎么做?”知女不如父,杨柱子知道女儿肯定能解决雪地行走困难的这个问题,
罪恶之城的冬天真难捱,天天雪花不断,院子里的积雪几天不清理,一脚踩下去整条大腿准得陷进去,
此刻赶路真的是很困难,难怪之前在渔村见到谢鹰伺养了不少信鸽,
“滑雪板,能在雪地行走,具体怎么做我还要想想〞,
系统告知商城有制作滑雪板的小配件,杨玲愉快的叫上杨柱子、杨石子回去做实验,
杨老头拉上小儿子杨豆子紧随其后,滑雪板他们也要用必须出一份力,
杨玲找出两块比脚宽一半,长度是她脚长的五倍的木板,
用木头在两块木板上各做了一只固定器,固定器偷偷用上了在商城购买的配件,
然后把自己的脚踏上去,固定好之后给杨老头等人讲述,
“人在大雪里走路,下脚时稍不注意就会陷进积雪里,有木板支撑就不会陷下去了……用滑雪杖就能快速前进”,
杨玲的说法给杨老头等人打开了一扇窗,原来有了滑板,大雪天也能自由出入,
杨玲从几人的交谈中寻到商机,滑雪板这里没有,本打算用木板随便做几个简易滑板的她有了新想法,
决定将滑板做精致一些,拿去城里试试看能不能卖出去,
接下来的十天里,依照杨老头、杨柱子兄弟以及杨三娃、杨四娃脚的大小,做了上百双滑板,
每双滑板上的固定器都是杨玲亲自动手做的,
“闺女,那么多怎么弄到城里去”,杨柱子皱眉,
“有办法,用几块木板做个板车,滑板放在上面拉着走不就行了”,
“柱子,滑板多少钱一副?”蒋吉昌走进院门,笑呵呵的问道,
有滑板上山下山去渔村都方便,蒋吉昌他们这几天也跟着老杨家人学会了用滑板出行,
私下里他也让人照着做了两副,所谓的固定器始终不过关,
杨玲制作的滑板使用者摔倒之时固定器能自动松开,
他们制作的滑板固定器不会自动松开,蒋吉昌自己试用了一次,
跌到后被滑板惯性带着往前狠狠撞在了一棵大树上……于是蒋维新拍板来杨柱子家花银子买,
杨柱子憨笑着说道:“啥钱不钱的,都是邻居都去用就是了,老三给蒋大哥拿十副滑板”,
“别,老爷子说了,白送的不要”,蒋吉昌连忙摆手,来的时候蒋维新就说过,杨家人缺银子,滑板不能白拿,
有钱收杨柱子当然高兴了,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银子:
“玲儿,滑板是你做的,你蒋大伯要买你看收多少钱合适?”
“拿城里卖,1钱银子1副,蒋大伯他们要就白送”,杨玲笑嘻嘻的说道,
“不行,不行,老爷子说了,白送的不要”,
“蒋大伯,你先别着急拒绝,我是有要求的,你们得帮我带滑板去渔村、或者山那边销售……”
哦,帮忙做滑板、卖滑板,三七分,1副滑板蒋家可以得30个铜板,用分成抵购买滑板的银子,
“行,我回去叫人,现在去渔村转一圈,对了,我们那边还有不少木板,让他们拿过来做滑板”,
蒋吉昌是个行动派,边说边低头往脚上套滑板,话声未落人就冲出去老远,
“滑板老简单了,我们都能做,蒋家人这么多天,看也应该看会了吧,给钱买,估计是想帮我们一把,”
杨柱子三兄弟都赞同杨老头的说法,唯有杨玲不这么认为,
滑板制作简单,是因为杨玲把最难的部分给包圆了,
比如固定器,也就是将鞋子固定在滑雪板上的装置,
滑雪者跌倒的时候固定器会迅速松脱,是避免滑雪伤害的重要防护器具,另外滑雪杖的长度也是有讲究的,
这些杨玲都不会对老杨家的人讲,为了保密,连杨柱子她也没告诉。
晚饭前,蒋吉昌派去渔村的5个小伙回来了,带队的是蒋五星,他高兴的说道:
“吉昌叔,十副滑雪板全卖了〞,
“1钱银子1副”,
“嗯嗯,”
蒋吉昌高兴的拍了拍蒋五星的肩膀,“行呀,一次买出去十副滑板,你们脚上的滑板有3副姓蒋了”,
“吉昌叔,谢鹰给了1两银子做定钱,叫咱们明天再送30副滑板过去”,
要不是为了交谢鹰他们使用滑雪板,蒋五星等人还能回来的更早,
“有这好事,走,走,走去杨柱子家说去”,蒋吉昌笑得合不上嘴,
进城之前,蒋维新说城门口的官差会没收银子,让大家把银子交到他,他有办法带进城,
并且不准蒋家人卖身,要求因进城分家的族人,进城之后还是维持原状,
也就是说蒋家人进城之前是8户人家,进城分成了17个小家,住在这里只修建8个院子,还是按之前的8户人来计算。
暂时蒋家人不缺银子,但是能在罪恶之地赚到银子哪怕只有区区几百个铜板蒋吉昌心里也高兴,
有了蒋家人的加入滑雪板生意越做越红火,原准备拉进城的一百副滑雪板,谢鹰一共要了40副,
剩下的60副蒋五星带着人几个山头一跑就销售一空,
同时,在谢鹰的推荐下,八大势力也传信过来定购滑雪板 ,罪恶之城的守将更是大手笔直接定了2百副,
杨玲带着老杨家、蒋家整整忙了一个半月,才把八大势力与秦将军的订单6百副滑板交付使用,
前前后后一共买了7百副滑板,老杨家分得49两银子,蒋家人得21两,
至于蒋家人最早拿走的十副滑雪板,杨老头作主,没收银子,
毕竟谢鹰买滑雪板看的是蒋维新的面子,肯飞鸽传书给八大势力还有秦将军,推荐滑雪板也是为了帮蒋家,
赎杨树明家的银子只差1两,50两的债务不到两个月时间变成了1两,这事搁谁身上谁开心,
“豆子哥,1两银子还上后,大哥该欠咱十二两五银子了吧,呵呵,咱也是有外债的人了”,
杨江氏想象了一下,杨树明欠她十二两五钱银子,她理直气壮指挥杨洪氏与杨紫干家务,心里美的直冒泡,
“对了,他们没房子肯定要住咱家,租金得算上,还有粮食,算了,粮食二哥、三哥都同意出一部分……〞
想住在她家得收房租,欠账还得算上利息,杨江氏心情更加愉悦,
杨树明还不上银子,还有杨康兄妹,他们兄妹还不上还有下一代,
总之,人死账不烂,杨树明家世世代代都还不清最好……想到开心之处,杨江氏哈哈大笑起来,
“媳妇,你笑啥呢”?杨豆子莫名其妙的看着杨江氏,不明白她为啥突然发笑,
笑啥,能说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如果杨豆子知道她因为12两5钱银子的债务臆想杨树明子孙后代生生世世被她的后人奴役,肯定会笑话她,
“没啥,睡觉,明早你还要跟爹进城赎人”,杨江氏翻了个身闭上眼睛接着想奴役大房的事。
杨老头因为只借了蒋维新一两银子,心情无比轻松,倒床就开始扯噗汗,
心里有一肚子话想与他说的杨老太在床上翻来覆去到半夜才闭上眼,
杨石子躺在床上兴奋的睡不着,外债1两银子分摊成4份,一家只需要承担250个铜板,而杨树明却欠他整整十二两五钱银子,
“媳妇睡了吗”?
“没,石子哥你想呀”,杨卢氏心里以为自家男人明天要出远门,今晚要那个啥,美滋滋的往杨石子身上靠,
“唉,媳妇你想啥呢!我是想说银子的事”,杨石子在心里默念,
面对热情如火的杨卢氏,他果断放弃讨论250个铜板欠款与十二两五钱银子外债等问题,
……
第二天一早,杨卢氏天不亮就起身在厨房里忙活着,把山药切成一小截一小截放锅里煮,
杨柳氏端着一盆白面进来:“弟妹早晨好”,
“二嫂早晨好,白面,二嫂,你哪里弄来的”?杨卢氏吃惊的看着盆子,里面全是白面,
“卢继业,押送我们来这里的差役头子,他给的”,
杨柳氏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白面是杨玲用积分兑换的,反正卢继业不在这里,有他背锅杨玲啥吃食都敢往外拿,
妯娌俩都是麻落人,特别是杨卢氏做的一手好面食,加了红糖的白面,烙出来的饼又黄又酥,看起十分有食欲,
“留5张待会我们尝尝味道,其他装起来给他们三人路上吃”,
杨柳氏拿出8个鸡蛋示意杨卢氏给杨柱子兄弟俩还有杨玲煮糖水蛋,
杨卢氏整个人都乐懵了,杨柳氏继白面之后又拿出来八个鸡蛋,
二嫂说啥,白面烙饼留5张,那不是她们娘三也有份吃到加了糖的白面烙饼,糖水蛋,杨石子有口福了,他也有份。
吃完早饭杨柱子兄弟与杨玲去杨老头家集合,
杨老头父子俩早就已经吃饱喝足,正等着他们过来,
“老头子路上小心一点,注意安全,老二你们兄弟几个照顾好你爹”,杨老太在门口大声嘱咐着几个儿子,
“知道了〞,
安顿下来之后,老杨家的人只去过渔村,之前去城里送滑雪板全是蒋家人去的,
要不是因为赎人要自家人亲自前往,杨老头都想请蒋五星帮忙把杨树明一家人给带回来,
“玲儿想出来的滑雪板真好用”,杨豆子高兴的说道,
山上虽然慢了一点,但也比平常地上没积雪时快上不少,关键是下山,顺着山路上的积雪一溜到底,跟本没花多少时间,
杨老头看了看日头估计还能再翻过一座山:“抓紧赶路,今晚去杨光平家歇息”,
平日至少得花半个多月时间的路程,如今只需要一日。
翻过第四座山来到杨光平等人的居住地,入眼是一片低矮的茅草房,其中夹杂着几间木屋,
“李兄弟,请问杨光平家住哪里〞?杨老头看见一个熟面孔在门口扫雪,是李家村的,
“杨光平,那边,最后一家”,
这里居住的人都是一起流放的,好位置被杜家村与李家村占完了,凌华村在这定居的只是杨光平一家,他家的位置自然要偏上一些,
之前蒋家村的人往外销售滑雪板时都爱借住在李家,不为别的只因蒋维新老爷子与李家老爷子是好友,
杨老头他们出来的时候蒋吉昌就让他们打着蒋老爷子的招牌借住李家人那里,
想着杨光平与自家关系不错,杨老头谢过蒋吉昌的好意,说明要去凌华村杨光平家借宿,
眼前两间茅草房,这就是杨光平家,杨老头扬声喊道:
“光平兄弟”,
“谁呀”,
“杨老哥,你们怎么来了,快进来、快进来,柱子小心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