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绥州的老百姓们大多都已经穿上冬衣了。
沈沉澜则摊开了绥州的地图,开始为官学选点。
如今绥州的基本经济脉路已经理清楚了,接下来,除了要迎接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文化水平也要提升上来。
“这路预计明年五月前可以竣工,九月份开学,正好预留了一些时间。”沈沉澜道,“诸位大人,对于官学的选址,有何建议?”
绥州的官学早在沈大人刚来时就已经在规划中了,如今终于可以提上日程,大家都很高兴。
施文远开口道:“官学代表我们绥州,自然要选在咱们绥州城,这样别的大人来咱们绥州巡查时,也可以去参观参观。”
要是放在以前,绥州来什么都不可能来别的大人。
谁会来他们这犄角旮旯的地方呀。
沈沉澜没出声,别的大人便开口道:“修身养性,自然得选个宁静致远的地方,远离喧嚣才是好的,依下官所言,不如选在这座山上。”
沈沉澜以前上过濂溪书院,自然知道这古代人最爱把书院修在山上。
但实话实说,修在山上,还真是诸多不便。
但也没必要把学校修在闹市之中,每天闹哄哄的像什么样子。
有人见沈沉澜皱眉沉思,不由得接话道:“沈大人,书院修在何处都好,只是咱们府衙的库银,在修路中耗费太多,这修书院,恐怕还得一切从简……”
他们绥州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妇孺救济院要搞,官学也要搞,路也要修,哪里有这么多钱。
沈大人已经逮着那些商户薅了一层羊毛,总不能为了修官学,又找个别的借口再薅一次吧。
有人提出了钱的问题,紧接着就有人道:“还有官学中的先生,咱们绥州,有能教得起学生的先生么?”
别到时候官学盖好了,独独缺了先生,那真是贻笑大方了。
几位大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言论,这是沈沉澜议论事情提出的规矩,只要大家畅所欲言,提出问题和建议,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大家议论完了,便渐渐停歇下来,纷纷看向沈沉澜。
只见沈沉澜伸手在地图的某个地方点了点,道:“官学就选定在这个地方。”
大家纷纷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便见地图中,已经标注有一间房屋。
沈沉澜扫了众人一眼,道:“施大人在本官初到绥州时,便向本官推荐过这处住宅,是以前某位大人的住处,风水定是极好的,靠山临水,位置就在郊外,方便学生上下学,也比较安全。到时候请人过去修缮一番,改成学堂,周围扩建一番,就是个好地方。”
沈沉澜指出这个地方,其余几位大人都纷纷眼前一亮,但也有不大赞同的。
“这……直接把官学建在别人住过的宅子里,不太好吧。”
沈沉澜淡淡道:“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相应的提出一个解决办法,若没办法解决,就只能认可目前选定的最好办法。”
也有人觉得沈沉澜这个选址不错的,道:“修缮的费用可比重新建一座宅子省事省钱多了,下官觉得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