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密探原来是他
秦王府的左长史病逝,秦王在外领兵平乱,一时之间,整个秦王府群龙无首。
陕西仿佛只隔了一夜,多出了一个名字叫做“铁道建设商会”的组织。
不光有本地的商人参加,还有大量的南方商人,最有钱的盐商,涉及省份最多的徽商,甚至还有福建闽商。
以及有大量的勋贵,例如威望最高的徐家,秦王府,燕王府,晋王府都有参与。
如果说南方的土地上,是乡绅势力最强,那么在明初北境,土地势力最强的是卫所。
至于民户,因为许多是从外地迁来,本身也有不少从南方迁移来的地主,导致乡绅势力还很薄弱。
各家合股,由北平的铁道工程队出技术,招募各地的百姓,甚至卫所中的军户充当工人。
如果说前两年,合股三十万两的商团让人动容外,那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融资达到两百万两的铁道建设商团,则是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
北平。
葛诚看着手里新的一期技术报,面色复杂。
“自从铁道建设以来,在各行各业的用铁之外,对铁的需求以成倍的速度递增。带动了经济的腾飞,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的保障工业化建设。”
“为了鼓励陕西,山西铁道建设事宜,铁道建设商会,全面进入密云铁矿,山西铁矿,陕西铁矿行业。”
“因地制宜,每省的措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例如北平密云铁矿区,商人出本,矿场负责管理和生产,遵照密云分区制度。”
“那么在陕西和山西,则由中华重工出技术和工人,与商人共同管理和生产。”
“这是一场伟大的工业计划,以五年为期,当工业计划完成后,达到了目标,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传统的官员,葛诚可以说从无到有,从旁观看,工业化道路是如何诞生乃至发展的。
按道理来说,任何事物的兴起乃至发展,都有个过程,其中会经历不少的反复。
可北平的工业发展,在小王爷的手中,变的井然有序,诸事衔接无缝,速度仿佛在顺水中行舟一般。
更令葛诚感慨的是,对走完每一步之后的变化,以及后续的措施,小王爷仿佛早就看到了,提前做出了支持性的准备。
北平有今日,葛诚并不太算吃惊,工业化的威力,他已经有些通透,而令他吃惊的是,能发展的这么快,才几年的时间而已。
如果说以十年为期,二十年,乃至三十年达到今日的成果,葛诚还不算惊讶。
所以他找到了朱高炽,面对这位从小看到大的“晚辈”,葛诚满脸的复杂。
朱高炽同样神色异常。
王府的高层中,一定有锦衣卫的探子,这是负责机密事务的姚广孝,前年得出的推断。
正是因为姚广孝的原因,也是金忠这位白身,能迅速窜起的原因之一。
不只是金忠是姚广孝的熟人原因,历史上,金忠此人也正是姚广孝向朱棣推荐的。
朱高炽原以为,姚广孝推荐金忠,只是两人是老相识的原因,后来朱高炽才觉得原因没这么简单。
两个人早年从无交际,在北平就算认识,可金忠身份太低,又如何能获得姚广孝这么深厚的友谊呢。
朱棣需要一位能信任的亲信,掌管长史府,而可以信任的金忠,具备了这个条件。
至于原来的亲信中,谁是锦衣卫的探子,朱棣并没有详查,但是许多机密的事情,不再和他们商谈。
“诚叔,父王知道你的真实身份吗?”朱高炽很为难,不知道如何处理葛诚。
葛诚摇了摇头,“王爷有怀疑,但是还没有怀疑到我的头上。”
“那诚叔为何要告诉我?”
朱高炽有些好奇的看着葛诚,不明白葛诚的心思。
“因为我看到了小王爷如何发展工业的,令我心中折服。”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葛诚平静的说道。
他不怕王府处置他,因为他的身份,王府不会处置他,相反,如果败露的消息传出去,应天府那边才不会放过他。
这个理由,朱高炽没有怀疑。
因为这个道理站得住脚。
低级文明心慕高级文明,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壬辰倭乱,日本入侵朝鲜,和大明军队作战,就有日本大将主动向联军反正。
后金入侵辽东,后金高层将领,同样有人主动向大明反正。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人们向往美好的事物,这是人的天性。
朱高炽的冷静,反而让葛诚有些措手不及,他已经做好了小王爷不信的准备。
也想到了小王爷表面虽然信,但实际上不信,但他从小看朱高炽长大,从朱高炽脸上的神情,看出朱高炽是真信了,他反而有些不信了。
不信自己的判断,难道自己老了?
“你真信了?”
“为什么不信?”
葛诚手脚无处安放,朱高炽则一脸的笑意。
他选择的并不是相信葛诚的为人,而是选择了相信人性。
游牧文明和渔猎文明属于第一级,农耕文明属于第二级,而在农耕文明上发展出来的工业文明,自然算是第三级。
农业社会的聪明人,向往工业社会的例子,同样也是数不胜数,因为聪明人看得出高等文明是必然的趋势。
就像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哪怕入主了中原,最后也会自我改革,变成农耕文明的治理方式。
在大辽和金国建立的时候,都主动发生了变革,甚至更早时期,只要进入内地的势力,都会发生改革自我的传统模式。
不是儒家文化一定被外来的统治者接受,而是因为脱胎于农耕文明的儒家,是游牧和渔猎民族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手段。
犹如忽必烈为什么不受许多人的承认,他明明已经打败了他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也向他投降了。
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改革措施。
诏令天下,以农桑立国;严禁改农田为牧场,实行屯田;建立行政机构,完善法规,把农业兴废作为赏罚官员的依据;颁布《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个改革完全更改了原来蒙古帝国的社会模式,比如摧毁农田恢复草场,以游牧为本,新的要求自然不被许多人接受。
甚至有人反对说:种地的蒙古人还是蒙古人吗。
拿古代来说,凡是想种地的,润到农耕区的人已经是汉人了,而不是草原人了。
古代民族转化就是这么简单。
古代草原人到了中原去种地,那么后代都是汉人了而不是草原人了。
同样跑去草原放牧的汉人,最终也变成了草原人。
葛诚一时无言,朱高炽也没有想好如何安置葛诚,两人都不想把事情闹大,选择了先按部就班。
说出了心中的秘密,葛诚松了口气。
至于什么原因促成葛诚主动透露,朱高炽没有去猜,等葛诚哪天亲口告诉自己,那才是真正接纳此人的时候。
铁道建设商会的名字中虽然有铁道二字,但是大商人都很聪明,知道目前投资什么回本是最有利的。
准确的形容,应该叫做密云铁矿商会。
但是许多人还在观望,银本和工人并没有到位,给出各种托词,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
都在等待三府商谈铁道之事的结果,等尘埃落定的那一刻,才会亲自下场。
燕王府出面的自然是金忠,秦王府那边,负责此事的是莫长史,也是拖延至今的关键人物。
此人做事老派,胃口又大,图谋他成为主事人。
至于晋王府,则比较配合,毕竟作为老三的晋王,从小做事风格已经形成,不像二哥秦王那么激进。
所以莫长史的病逝,令事情发生了转机,不知道新的长史会是谁,又会采取什么态度。
而秦王府新长史人选,要由在外的秦王指定。
此时。
秦王成功平乱,大胜而归,威望一时无两,其又是当今皇帝,存活的年龄最大的嫡子,同样是马皇后所生。
恢复了兵权的秦王,势头一下子超过了晋王和燕王。
晋王出塞,没有什么战绩,但是在塞外建立了许多的屯所,没有功劳但有苦劳。
至于燕王,让人出乎意外的是,一向战功赫赫的燕王,至今还“困足”于奴儿干。
人们原认为,燕王亲自出马,马到成功,可能是第一个建功之人,没想到反而是最没有成效的。
负责辽王府的郭铭,陪在朱棣身后,两人逛着北镇外的大黑山,在大黑山的山腰上,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小黑山。
大小黑山本来无甚名头,不过因为后世红楼梦中宁国府外面的庄子在黑山村。
不少言论指出,黑山村的原型,应该是北镇外,镇远堡一带的大小黑山,正是这两座山。
“寡人本想和你成为亲家,可是很多人反对呀,也不知道父皇能不能同意。”
朱棣收回了眺望的视线,望向这位在辽东“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国家的道路犹如一张网,预示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延伸,同样的道理,密密麻麻的人情网,在网络上会有一些节点,控制了这些“节点”,代表了掌握了此处的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