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朱元璋驾崩
“婆娘。”
“婆娘。”
雕刻精美的床榻,盖着一层被褥,丝绸的被面,老人的嘴角仿佛在动。
床前坐了半夜的朱棣,突然激灵一下,回过神来,感觉父亲说什么,连忙俯身上前,关切的询问:“父皇,您说什么吗?”
殿内的宦官和女官,听到了动静,连忙靠了上来,外间值班的大夫,也被惊醒了。
老人纹丝不动。
“圣人好像在笑。”
女官错愕的说道。
人们的视线看了过去,老人的嘴角的确有些翘起的模样。
大夫也诊了诊脉,同样什么话也没有说。
朱元璋开口了。
“消灭他!”
“悲伤是悲伤,生活还要继续。”
“老大?”
“小到个人。”
“消灭它!”
只要能吃饭,说明就好了,双眼里满是期盼。
两兄弟拿起来看完,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内心气的不行。
“消息可靠吗?”
“应该可靠。”
意气风发。
内阁的阁员和六部的大臣,制定了许多的方案,关于西域行省的军事调动,乃至民生的安排,还有民夫运转,军工企业的生产计划种种。
“也好。”
“我们错了。”
男子昭告天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如果以前只是政治和军事上的需求,属于国对国的矛盾,那么现在,随着大明使者的被杀,意义已经不同了,这是对大明的侮辱。
不过那时候的明朝,因为对帖木儿汗国不够彻底了解,下意识的以为会从北部来攻打,所以军事的布局,主要投放到了北部。
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深入人心,没有一个人质疑。
只有经历过生死,才明白生命的可贵,以及对生命的重视,但也不会再失控。
不过朱高炽放弃了使用老将。
“郡王殿下。”
太阳升起的时候。
四年级的国子们,大多数已经离开了国子监,提前进入了社会,如今纷纷返还学校。
以前文华殿可不是这样。
所以大明的商队出现在帖木儿汗国,不但没有遭受打压,反而受到热烈的欢迎。
“这件事是商人们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无从得知,不过无论是不是真的,我们都要把他当做真的,和每一名上国的读书人说。”
“我们是正义的战争!”
“为什么百姓一定要殉国?所以大明一定要打胜仗,对外的战争中,不允许失败。”
“根据商人们的说法,帖木儿汗国非常的强大,至少有几十万的军队,并且还是骑兵居多,是大明最强大的对手,没有之一,并且这支军队,已经开始返回东方,下一步就是我们。”
并且制定了完整的方案。
老人失望的说道。
两兄弟刚进入文华殿,就被殿内压抑的气氛惊住了。
高丽柳疯了一样的催促人们回国,生怕回去晚了一天,南王已经举旗行事,让人悔之晚矣。
――
外界的热血,并无法改变皇宫的寒意。
如此非同寻常的事情,让老百姓们越发的激动,“嘿,报纸说的越短,事情越大!”
有的百姓内心数着数着,突然溃不成声,哭泣了起来。
第一只队伍就出现在了街头。
“岂有此理,如此小家子气。”
周围的学生越来越多的涌来,高举双手呐喊。
可经历过就是经历过,再多的伤痛,并不会因为经历过就会减少,只是因为悲伤过后,心理就会变得强大,已经足够支撑。
酒楼。
各地的军工企业收到了紧急通知。
“夫人,这花好看吗?我亲手跟你摘的。”
皇城。
人们措手不及,纷纷上前,露出欣喜的眼神,朱棣还以为父皇好了起来。
每名国子穿着学士服。
朱高炽内心暗暗想到。
从报纸到人们的谈论。
要不要放手,尝试让他们独挡一面试试?
可西南之战是国战。
“一声,两声,三声.”
“商人带来的信息,他们说杨忠被帖木儿五马分尸。”
“倭国必定有战事,而上国西北不平,才十余年,上国的步伐太快了,矛盾也多,我们南王还是有机会的。”
“你如此的年富力强,岂能离弃老父?实为不孝。还有咱已经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你却这么一走,大明的江山社稷怎么办?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危怎么办。”
此时。
“他们的军队常年作战,作战经验丰富,并且搜刮了大量的各地匠户,不但有火器,还有许多的攻城器械,乃至战争服务的各色工具。”
“那么大明亡天下时,又有多少百姓主动殉国呢。”
旁观者清。
从京城的学生活动开始,最先响应的是北平国子监,然后是浙江国子监和广东国子监。
蓝玉是中间层,军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惜此人留不得,犯下的罪名太多,换做谁都会杀了此人。
所以经历过苦难的人,他的内心定然强大。
内阁当下影响力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解缙,属于坚定的南下派,另外一个是胡广,胡广不近人情,却又能持大体,并且善于听取意见。
“消灭所有敌人!”
班头们严肃的告诉工人们,最近发生的事情,准备为接下来的通知留下余地。
周围的人们露出了哀痛的神情,大夫也做好了准备,史官记下了一切,包括圣人亲口说道,把国家交付太子。
国子监的行为,让天下府学州学县学的教谕们学习,各地的学生们也学着国子监的师兄们,才一个月的时间,这场活动越演越烈。
因此历史上,帖木儿汗国经常派使团朝贡大明,除了保障大明不会威胁帖木儿的后方,也能获得大批需要的商品,缓解国内的需求。
朱高炽指了指奏疏。
这样的现象,人们内心忍不住称奇。
“!”
朱棣答应了。
高丽南王的使者,已经在京城里停留了三日,还有老挝宣慰使派来的人,以及缅甸那边,和素可泰地区前来大明觐见的前王族。
该说的话,昨日已经说完了。
国子监是天下最高学府。
“前朝统治下的土地,城池被摧毁,熟田变牧区,妇人不敢出门,男人不敢抬头,人口凋零,民不聊生,百姓困苦,不敢欢笑。”
朱高炽小声道:“儿子陪陪皇爷爷。”
“夫人?”
三兄弟立在朱棣的身后,朱高煦和朱高燧,皆低着头不敢乱看,朱高炽却忍不住打量,看着床榻上纹丝不动的老人,内心感慨生命的伟大。
相反。
“妇人不得干政。”
反而因为帖木儿汗国的生产力破坏,急需要外部的物资。
早上。
自己还不是为了大明,为了大局。
朱高炽并没有下旨禁止民间娱乐,一切照旧,酒楼的生意还是有些下滑,但是客人也不少。
呼吸都仿佛微弱了起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利落。
朱高炽安慰道:“皇爷爷受命于天,非同凡人。”
“大哥。”
“今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天下始复兴,不妄动兵戈,力求百姓安居乐业,开万世太平。”
还有高丽国王的使者,这些人才代表了高丽,享受官方的优待,柳以全等人,则属于私下的往来,所以没有住进礼部为藩国使者提供的官房。
张辅、朱能、陈亨、张玉.朱高炽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又一个的名将,甚至开始思考起老将,耿炳文、宋晟等。
老的又太老,年轻的太年轻。
“百姓最恨的是贪官,对于贪官,绝对不能手软,发现一个就杀一个。”
“班头不用说,这个时候,谁还不懂事,谁就没有良知!”
朱高燧也两眼冒精光。
朱高炽犹豫起来。
人群中,另外一名学生激动的爬上去,高声的大喊。
朱高煦冲锋陷阵的本事,朱高炽毫不怀疑,可指挥大军和冲锋陷阵并不是一回事。
那一天。
“守卫家国,人人有责,保护我们的国家。”
汉子大声的吼道。
“告诉南王,绝对不能违抗大明。”
“这样的机会,我们不能错过,多多打听上国的事情。”
整个老城区都听到了皇城方向的钟声。
“全天下的百姓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我们不做老好人,谁欺负我们,我们就十倍百倍的还击,让他们再也不敢欺负我们!”
“我们的使臣,被叛徒帖木儿残忍的杀害了。”
他虽然不如二哥会打仗,可是他也能为大哥出力,“弟弟愿意带领锦衣卫,率先入帖木儿汗国,成为大军的耳目。”
读书最受人尊重。
“父王,儿子们来看顾皇爷爷,父王去休息一会吧,身体也很重要。”朱高炽看着朱棣苍白的脸色,关心的说道,两个弟弟纷纷附和。
工人主动说道。
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自然也就是天下最骄傲的人。
朱高煦和朱高燧忍不住看向大哥。
“重八,你太倔强了。”
汉子骄傲的宣称。
“快。”
“你啊,就是个小女子。”
大概就这几日。
“凭什么!”
各团体自发的去慰问,报纸上长篇的报道。
一名学生站在高处,歇斯底里的大喊,“凭什么他们要来掠夺我们,凭什么他们自己生产落后,自己的责任,却非要来掠夺我们。”
朱高炽三兄弟一起前来。
“儿子哪里错了?不就是睡了几个妇人?儿子又没有用强,天下间,哪家的女儿不愿意嫁入王家?”
帖木儿的确没有杀害大明的使者,也的确留了下来,后来他死后,他的继承者就派人护送大明的使臣返回大明,可见大明的使者并没有受到虐待,否则哪里敢送回来。
朱棣摇了摇头。
大轮船运送了大批的粮食,木材抵达天津的码头,从天津码头的铁道,直接出发运送到哈密城,跨越数千里只遥远。
“太出彩了,哪怕你大哥不在意,可是你大哥下面的文武官员们,必然会对付你的,你看看,你自己亲卫的指挥使都被他们拿走了。”
诸臣拜见两兄弟,两兄弟客气的回礼。
“快去见南王!”
他们在京城的开销,一切都要自费,除非是特殊的情况。
朱高炽也不认为有问题,所以很早就鼓励商人们。
“保卫中华文明!”
“虽然自己伤感朱元璋的病情,但国家大事,自己是放不下的,无法像朱棣这般,他可以不理国事,不正是因为有自己在操持么。”
皇城外。
“听说上国派去叫做什么帖木儿的大国的使者,被对方的君主杀了。”
“凭什么!”
朱高煦大声说道:“大哥,此仇非报不可,让弟弟去吧,弟弟向大哥保证,必取下帖木儿的项上人头,我愿意下军令状。”
除非有奇迹。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上国虽强,可也不是平静如常。”另外的官员笑道,听说上国君主病重,加上一路来,上国社会的混乱,让他们忍不住的高兴。
汉子大声的说着抱歉的话,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发脾气呢,周围的宫女们纷纷忍不住笑了起来,被妇人用眼光止住了宫女们。
以往让人并不畏惧的上国,一夜之间变得狰狞恐怖,让人不敢对抗,甚至连丝毫的念头都不敢有。
高丽柳以全傻眼了。
京城国子监。
各工厂开始加班加点,工人们勤奋的生产,产量急速上升,制作了一箱又一箱的军事物资。
“!”
社会体系运转了起来。
至于通商。
“上国看来也有许多麻烦事。”
“老三,你怎么一点本事也不长啊。”
看着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制定出的作战计划,朱高炽内心不宁。
“你这个婆娘,到底是咱倔,还是你倔,你竟然好意思抱怨咱,说咱倔。”
朱高炽愣住了,沉重的询问。
“遇害的还有士兵。”
“只有咱,受命于天,平定四方,偃兵息民,恢复宋制,还我中国山河。”
这些青年领着学弟们,走出了校门,一个晚上,他们多年来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自己制作了大批的横幅和工具。
帖木儿汗国的百姓们民不聊生,可财富还是有的,只不过被搜刮到少部分人手里,百姓们越贫穷,统治阶层越富裕,财富转移了。
传出来吵闹的声音,还在争论。
朱棣看着滔滔不绝的父皇,想着父亲才大病初愈,正要开口劝阻,希望父亲歇息会,等病好了再说。
“!”
大明犹如一部机器,自发的开动了起来,朝廷并没有下达旨意,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社会主动的往这个方向奔腾。
“你去吧。”
“不要忘了让百姓们家给人足、斯民小康,也不要忘了,读书人是最坏的,大户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绝对不会在乎百姓们的利益。”
但是宋晟年龄太大了。
“大哥。”
“老五,咱懒得管你了,你就去弄你的花花草草吧,也算是对百姓们有利。”
有的需要和皇太孙商议,有的则自有章程,需要皇太孙殿下过目和签批等。
“可是。”
大明洪武三十六春。
帖木儿杀了大明使臣之事,是朱高炽没有想到的。
杨忠被残忍杀害的消息,由商人们带回国,并没有被禁止传播,何况也瞒不住人,商队的人那么多,进进出出的,早在西北就已经传开。
看着北平的报纸。
五军都督府也提拔了牺牲的士兵,给予了他们遗孀烈士家属的待遇。
“这样不好。”
老人突然醒了。
朱棣开口说道。
“好好好,咱错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
“呜~”
“帖木儿汗国,是围绕战争的军事体系,最大程度的发挥武力。”
朱高炽摇了摇头。
历史上帖木儿大军入侵东察合台汗国,进入亦力把里,威逼哈密,宋晟的反应并不够强烈,主要以布防为主,除了军力上的区别,更多的是宋晟老迈,自知道自身情况,所以上疏已经造反登基的朱棣,让皇帝赶紧派新的总兵官,以及支援更多的兵力。
礼部的尚书,亲自派了官员去看望杨忠的家眷。
那名妇女纹丝不动,理也不理汉子,气的汉子忍不住跳脚,天下间就只有眼前的女子,敢如此的气他,一点都不听自己的话。
还有国内的许多事。
朱棣也被盯的有些忐忑,正要询问大夫的时候。
钟山祭坛。
陈诚其实并没有死,只是被关押了起来,限制了自由,不少商人带回来的信息,让朱高炽相信了历史。
朱棣最后尝试叫了一声,见没有动静,只能认为自己是听错了,无奈的坐回去了椅子上。
“我们对他们做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做!”
说完。
“老四。”
“前宋亡天下时,有十万百姓主动殉国。”
朱高煦在大局上并不够高强。
朱棣指了指朱高炽,“你去忙你的国事。”
朝鲜本是藩国中,与大明来往最频繁的,如今随着大明开海,不光是官方,民间的往来也日益繁盛,又随着造船业的兴起,和两国海域之间的风浪平缓,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朱高炽沉默了。
金州。
所有的话题,基本上都是战争,人们支持战争。
而一个刚刚经历过苦难的民族,向心力和坚韧必然是非凡的,具备了需要的条件后,这个民族就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包间里。
在上国京城的高丽人并不少。
宋晟在来到京城前,坐镇西北数十年,是有能力率领大军对抗帖木儿的。
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被朱棣赶了出来,让他们去文华殿协助他们的大哥,朱棣并不是不知道目前大明发生的事情。
“现在的时刻,不再是好时机了,相反,越是现在这样,越是不能触发大明的逆鳞!”
“夫人?”
还是他印象中给人温和的大明吗。
朱元璋仿佛不认识周围,打量了一圈,最后才盯着朱棣,看着朱元璋的模样,人们升起人的感觉,忍不住起了鸡皮疙瘩。
“我们中国百姓的君主,自从宋朝国运告终,失去了天下。”
朱高炽如此想到。
“百姓稳,国家就稳。”
他们的起步又低,不过是百户和千户舍人而已。
朱高炽有些无奈。
历史上。
因为他们正当少年。
报纸上的头版,只有简短的几个大字。
“儿臣在。”
朱棣想了想了,其实他并不生气老大,老大的做法是对的,可是朱棣就是心里不爽,不过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有些心疼起长子。
“老二,你太不成器了。”
又去看了看朱元璋,最后宦官送了朱高炽离开,留下了两个弟弟。
――
文华殿。
“老大,你呀,什么都好,就是太温和了,你不知道读书人有多坏,他们虽然嘴上天天挂着礼义廉耻,其实最在乎自己的利益。”
国子们是天下间最骄傲的群体。
“大明的江山社稷,今日交付给你。”
“父皇,喝点粥吧,您已经三日未进食了。”
“儿子的才能虽然不强,可也不算弱,至少让藩国稳定,不受兵灾之害。”
钟声响了。
“我们争论,甚至对骂,不是因为我们有仇恨,反而因为我们都热爱大明,所以才会表现的激进,都想要让大明变得更美好。”
“父皇?”
礼部的官员早已在等候。
胡广满脸的沉痛。
“谁说好人就一定要被欺负?”
老人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皮肤如同陈年的书页,满是皱纹和斑点,他的眼睛紧闭,人们看不到他往常犀利的眼神。
他们代表的是南王。
看上去谁都是名将,可谁也无法让朱高炽完全放心。
张辅和朱能,他们当下还太年轻了,又没有经历过靖难之役,虽然参加过西北战争和西南战争,可也只是在朱棣的指挥下。
“老大?”
这些时日从来没见过的景象,看得他内心胆寒。
大明。
“老四啊,你不得了啊,你在北平的威名,连咱都经常听到。”
万众瞩目,每个人脸上神情激动,满是期盼,看着台上的身影。
柳以全向同僚们交代。
听到儿子的抱怨,老人恨铁不成钢。
“团结一致,合力抗敌!”
大明的国子监。
陪了一个时辰,朱高炽终于说道,要去文华殿处理国事。
“这也是朱棣对自己不满的原因吧。”
高丽使臣听到了动静,露出了笑容,心里好不畅快。
“不用抱着旧有的观念。”
还有的读书人跑上了街道,满脸的哀荣。
钟声敲响了四十五下。
告诉全天下,大明皇帝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