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要的是一个发展的时间,自从入主徐州之后,战争一直不断,人口锐减以及经济萎靡,如果不是一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果不是陶谦几年来攒下了不菲的身家,徐州的经济可能早已崩盘。
现在刘澜占据了丹阳,而之后他要做的就是在江东站稳脚跟,这里将是他发展经济的根本,有着长江天险,再加上数万部队,刘澜搞经济将不会受到任何战争的威胁与影响,如果按照他的设想,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刘澜就算是称王,也没人能威胁到他,但刘澜明白一个道理,枪打出头鸟,他可不想做第二个袁术,蒙头发展才是关键。
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下,刘澜要是过早出兵中原,其实是并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反而还会让原本不堪一击的财政彻底崩盘,为了日后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为了日后有持续的战争资本,平定扬州,收复扬州剩下的吴郡与会稽势在必行。
平定扬州是眼下刘澜既定的战略方针,而在平定扬州之前,彻底解决孙策则成为了重中之重,不管旁人能否理解平定扬州与消灭孙策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来自后世的刘澜是绝不会让潜在的威胁影响到自己,哪怕他与吴郡四大家族的关心同样不睦,甚至连他自己都死在了许贡之手。
威胁就是危险,哪怕看上去能够轻易碾压,但刘澜向来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斩草除根,又怎么可能给他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连续几次攻打孙策说白了就是要把能够威胁到江东的势力彻底消灭。
想到吴郡和会稽,有一个人不能不认真对待,那就是许贡,此人在吴郡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另一个时空,正是因为他被孙策杀害,才导致孙策被他豢养的死士与家仆袭击死亡,所以刘澜倒不是很担心严白虎,反而这个许贡要加以防备。
第一次九江之战时,张颌太史慈与许贡有过交手,可以说许贡真的没什么危险,但就算如此,内卫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还是大量收集了关于他的消息,可以说对吴郡以及许贡的情形刘澜现在是了如指掌,或许正是掌握了有关许贡的这些消息,所以他才有了十足的底气,从那之后一直没有去动吴郡,因为刘澜也清楚,许贡和严白虎的兵力对他根本就构不成威胁,既然十拿九稳,那还不如集全力先把孙策解决来的实际一些。
当然刘澜这样做,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引而不发,他想看看吴郡的这些世家到底谁会为许贡出头,当然还有会稽的那些世家们,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他控制的丹阳世家又有多少人暗中在与他们联络。
刘澜对江东的世家可就不会像对徐州世家那么放任了,当时那是因为刘澜在徐州没有根基,一切都需要徐州四大家族支持,所以他只能和他们搞好关系,然后再一步步削减徐州世家的势力,就像如今,在刘澜多年来的努力和打压下,徐州的世家对他的影响以及很低了。
但是江东的世家就不一样了,身为后世人,他可是非常清楚孙家和他们的恩怨纠缠,当然这也是因为孙策的早夭,孙权必须要借助世家的力量,而这也使得世家的力量影响着东吴的上上下下。
而刘澜就不同了,他的情况和孙策一样,完全不用给江东世家面子,更不用像他的弟弟孙权那样看他们的脸色,所以刘澜对待江东世家就一个目的,拉拢一部分,打压另一部分,而现在就可以说是站队的时刻,那些倾向他的世家,刘澜不仅不会打压,还会加以照顾,而那些帮助许贡、严白虎等势力的世家,刘澜的态度就一个字,杀无赦。
江东会像孙策那样在另一个时空中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杀戮行动吗?
这取决于刘澜到底下多大的狠手,当然也取决于这些世家最终的选择,从现在来看,虽然刘澜一直没有动吴郡与会稽,但是他的实力还是震慑了不少世家,尤其是与步家的联姻,也可以视为他对江东世家的一次示好,所以就他现在所受到的情报来看,比如吴郡的四大家族就一直是中立的态度。
怎么说呢,这里边陆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初陆康因孙策而死,陆家百余人更是死伤过半,这个仇可以说让陆孙两家结下了世仇,也因此当刘澜在丹阳乃至九江连番击溃孙策之时,得到了陆家的好感。
这些消息都是刘澜从侧门得到过证实的,当然这是不是直接导致吴郡四大世家保持中立,没有全力支持许贡还不得而知,但刘澜相信这里面一定有联系,只不过这时候还不能明目张胆的表面他们的态度,毕竟是在吴郡是在许贡的治下,不能这么明目张胆的表达他们的真实想法与态度。
也正是有了这些原因,所以刘澜才越发想要打下吴郡了,不说四大世家影响力,光是他们家族内的人才,就足以让刘澜眼馋,关于吴郡四大世家,刘澜在后世可是了解甚多,所谓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四大家族里,刘澜哪一家都看着眼馋,哪一家都有人才,当然最让他看重的那还是陆家和朱家,这两家的几个人,那可是刘澜在游戏里都会重用的,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助力,那刘澜在人才的缺口上就会得到极大的补充。
而除却吴郡四大家族出的人才外,还有整个江东世家,而这会让一直困扰刘澜的人才问题得到解决,更会给刘澜一个缓冲的时间,未来刘澜在人才培养上,尤其是对寒门庶族以及普通百姓一个成长的缓冲时间,未来刘澜的计划如果能够正常实施,给他几年大力发展江东的时间,那么未来人才一定会源源不断。
后继有人且不会发生断档,就好像现在,刘澜可用保证一点,那就是秣陵不仅有黄忠这样的老将还有关羽这样的中坚力量,当然除却这些以及关平、丁奉为代表的新星力量的崭露头角也是让刘澜对军中将领能够放心的关键。
可是文职呢?比如徐庶,有谁能接过他军师的职位?还有张昭这个大管家,年轻人里,除了单子春与陈矫,还真的没有什么能够让他觉得可以培养的人才出现,这就是关键,而这并不是断档的问题,而是找不到人才。
而人才又都来自世家,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知识,所以这些人如果要选择出仕往往并不会考虑刘澜,或者说根本就不会考虑刘澜,但是如果能得江东氏族支持,那么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毕竟江东士族可不是徐州世家能够比拟,而有了江东士族的支持之后,刘澜才算是真正的两条腿走路,而那时他只需要大力推广他的学校模式,保证蒙学、庠序、学校以及太学的完整,更要保证所有人都能享受教育。
刘澜的目的非常简单,要改变眼下世家一家独大,就必须要让只是不再成为他们的私有物,所以大力推广教育,使得知识变成普罗大众都能接触到的‘大路货’,只有把这个量提升起来,让读书不再成为某些人手中的工具之后,再通过太学去挖掘真正的人才。
量变到质变,这是个永恒不变的道理,没有做到普及,没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就算脱颖而出,那也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比如说现在的大汉朝充其量只是从一百个人里挑选十个人出来,但是如果刘澜的计划成功,那么就是从数千万人口中挑选。
金字塔型的人才模式势必是刘澜今后努力的方向,而这也可以说是他打吴郡的一个原因,其实刘澜拿下寿春之前已经被天子封为扬州牧以及征东将军,或者说这是曹操换取他出兵的条件,别说征西将军该征东将军了,就是扬州牧就足以让他出兵寿春了,所以说刘澜对扬州牧还是非常看重的。
而在扬州牧印玺到手之后,刘澜其实是有想过直接派人去说服吴郡与会稽投降的,不费一兵一卒夺下这两郡,那是最好不过了,但结果是被拒绝,他想不强攻都不成。
既然许贡自己要往绝路走,那刘澜也就没什么可再犹豫的了,当然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先出吧这两处,而是先拿孙策下了手,比起孙策,许贡和严白虎可言说完全没有任何威胁可言。
而这一回,刘澜要打吴郡与会稽,人选最初定了有很多,但是因为局势的发展,现在比较合适的只有关羽一人,因为在秣陵好像也就只剩下了摄山营,如果从其它地方调部队,好像现在能抽调的机动部队也就只剩下了他们这里,可等他们结束了荆南的战斗转而再去吴郡的话,那这个时间就又要往后延半年,那样可就到了冬天,就算吴郡会稽冬季用兵也没什么问题,但一年有整整七八个月的时间不是在行军就是在战斗,这对士气是很大的影响,尤其会让士兵们产生厌战的情绪,真要这样,那最后就别想指望他们能在吴郡取得什么好的结果,最后不灰溜溜的逃回来都难得。
“并不是只有关将军合适,相反主公其实忽略了一个人。”
“谁?”
“贺齐!”徐庶好像是刘澜肚子里的蛔虫,两人看起来比较轻松的交谈,却引出了会稽吴郡之战关羽主将的问题,而听到贺齐名字的时候,刘澜精神也是一震,对这个加入他时间不久,但刘澜却是闻名多时的知名人物,他当然知道此人的能耐,只不过他现在一直都是杂号将军的身份,刘澜并没有给他配置部队,所以如果真要用他去吴郡,还要再给他筹集部队,但从现实的角度去看,不管是徐盛还是鲁肃乃至于黄忠,所带并非是自己本部的队伍,战斗力与训练度都不是很高,所以战斗时,上上下下都别扭。
但如果是自己的本部,那就不同了,如臂使指,指哪打哪,所以贺齐为主将的几率很低,可如果让贺齐给关羽当副将,那就更不大可能了,以关羽的性子,再加上他帐下的那几员将领,刘澜让贺齐去当副将,那瞬间就会让摄山营爆炸了。
刘澜甚至已经能够想到那一刻他们会说些什么了,他贺齐何德何能,居然敢跑到我摄山营来作威作福?最后自己惹出的麻烦,还得他自己去收拾。
更何况关羽帐下够资格当这个副将的人选实在是太多了,不管是黄巾三杰还是留在广陵的张南,真要说起来,都有这个资格,所以安排贺齐不仅不会是一个妥善的安排,反而还会引起摄山营的误会。
当然如果把贺齐编入到关羽出征的队伍之中,那就不同了,他的情况就好像是九江之战期间的管亥,刘澜乃是主将,他则是领兵的将领,暂时归到关羽的摄山营,一切都受到他的节制和调遣,这样的安排或许会有结果,但关羽亲自领兵出征那就不会有任何改变了。
其实关羽亲自出征,多少有点杀鸡用牛刀,但九江与荆南刘澜都没有动用休整之战的摄山营,如果连吴郡会稽再没有摄山营,那关羽一定会来找他,因为这是刘澜当初的承诺,虽然他现在有点想要变卦,把摄山营留下来,甚至是调派到广陵,或许是最好的结构,一旦中原有变,也能够及时作出反应。
但这样做是否合适,别忘了还有交州之战,这也是与刘表商量好的,除非到时候刘澜亲自领兵前往攻打交州,不然的话关羽还真的不能派去广陵。
刘澜示意徐庶不必多说,贺齐虽然合适,但还没有成为主将的收复吴郡与会稽的资格,更何况真要给他调兵了,那么势必会让很多杂号将军觉得不公平,都是等待机会,有些人等了那么久的时间,他凭什么因为徐庶一句话就有了自己的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