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沫便知道,她这一步,是走对了的。
“再者说,臣所说的报效朝廷的话,并不只是个借口,瘟疫之事皇上也看到了,臣若是入了宫,那么日后,朝中便是有什么事情,臣也不能够插手,自古后宫妇人不得干政!皇上也不可能为了臣开这个先河吧?”
颜沫一鼓作气,继续往下说。
轩辕淳熙眼眸幽幽地看着她,虽然知道她这话估计很大一部分还是为了自己开脱,但是这样乖顺的她,伏在了他的膝盖之上,到底是让他的心情瞬间好了起来,她倒是聪明!
“皇上……”
见轩辕淳熙还是不说话,只是面上的表情松动了不少,颜沫也明显感觉到了整个御书房内的气氛,都好了不少,她顿了一下,靠着轩辕淳熙的腿站了起来。
随后她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就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忽地一下往轩辕淳熙的脸上凑去。
啵!颜沫柔软的唇瓣触及了轩辕淳熙的一下,发出了响亮的声响。
颜沫面上一阵爆红,她三辈子加起来都没做过这种事情!羞耻!简直是羞耻到了极点!
这万恶的封建社会,被人给吃掉了,还得要去哄人家,颜沫也真的是……
她脑子里乱哄哄的,一瞬间是想了不少事情,就在她要退开去的时候,却忽然感觉腰间一紧。
颜沫有些紧张,忙不迭睁开了自己的眼睛,看向了轩辕淳熙,却见他的唇已经往她的脸上压了过来。
颜沫下意识想躲,但这个念头只在她心中划过了一瞬,立马便被她压住了。
算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然而这低头的下场就是……
“元彬。”
“奴才在!”正想着,却见轩辕淳熙走了出来。
颜沫面上一整,忍不住抬眼看向了他。
“笔墨伺候。”轩辕淳熙面上悠然,那幽暗的眼眸,落在了颜沫的身上的时候,多了一些说不出的味道。
颜沫被他看得面色发红,心尖儿都抖了一下。
“是!”元彬忙不迭凑上前来,砚墨递笔,很是殷勤。
轩辕淳熙那双深邃的眼眸,盯着颜沫看了一瞬之后,这才提笔,刷刷地写了起来。
半晌之后,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将那写好的东西,递给了元彬。
元彬接过了一瞧,面上的神色顿时就变得耐人寻味了起来。
不过他倒是个聪明的,也没敢表露出一些什么来,只盯着那一卷圣旨看了一下,便笑盈盈地对颜沫说道:“奴才恭喜颜探花,哦不,应该是颜大人了!”
颜沫闻言一愣,颜大人?她不由得抬眼看了一下元彬手中的圣旨一眼,面露好奇。
“颜大人自己看吧。”这里也没别人,眼看着轩辕淳熙也没有让元彬宣读圣旨的意思,元彬便将圣旨递到了颜沫的面前。
让颜沫自己看去了,颜沫拿眼一看,这脸上的神色顿时就变了,轩辕淳熙这就给她封了官了,圣旨上面写的清楚,先是夸了她几句,又说她那治理瘟疫的法子有用,乃是大功,特封她为少师,官拜从一品!
颜沫看着,是心惊肉跳的,不为别的,光是这从一品三个字,就足以让人心惊了。
从一品是什么概念?这么说罢,之前她老爹在官场混迹几十年,也不过混了一个吏部左侍郎的三品官,而她这一入朝,便官拜从一品,这实在是……
当然,虽然是从一品,可少师这一官职,认真说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实权。
少师、少傅、少保其实都是为太师、太傅、太保所用的辅佐官,但便就是太师等一品大官儿,那也必须得要有太子,才能有太师。
太师顾名思义,那就是太子,东宫一脉的老师。
可如今皇帝年轻,至今尚且没有子嗣。那些太师太保之类的,不过是个闲差,听着好听,但真的论就起来的话,还不如颜沫父亲那个吏部尚书来得好。
不过蒋太师不同,他虽是太师,但蒋家势众,且他曾经教导过先太子,虽然那太子被废,可后来他也独具慧眼,入了凌王,也就是当今圣上麾下,也有了如今。
作为两朝元老,自然不是别人可以比拟的。
至于颜沫这个少师嘛……颜沫眼睛微眯,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了另外一个人,便是那张坚明了。
张坚明是少傅,和颜沫这个少师差不多,却是皇上的心腹,真正的实权大臣。
皇上如今封她为从一品少师,这背后究竟有一些什么意思,还真的能让人好好地思虑一番。
总归,这是无上的荣耀,但,颜沫值得。
不是因为她的探花郎之名,而是旷古至今,一直无法控制的瘟疫,让她给解决了。
且等着看,若是这样下去,瘟疫真的被控制住了,她可是要千古留名的。
比较起来,这样的大功,给她一个少师之位,也是理所当然的!加之她也不是只靠着瘟疫法子,她也是正经儿考取功名的!加上这个正经出身,给她些什么都不为过。
不过颜沫到底年纪小,这个少师,认真说起来,倘若皇上不重用她的话,还真的只是个听起来好听的官儿,所以给的倒也算合适。
一则全了颜沫的功劳,二则也没有让她站得过高,至于能不能得到重用嘛……
元彬忍不住扫了那已经被收拾整齐的龙案上一眼,都已经这样了,还用得着多说吗?
“颜大人,还不快领旨谢恩!”元彬看着颜沫捧着圣旨不说话,便轻声提醒了颜沫一句。
颜沫猛地回过了神来,忙不迭跪了下去,道:“臣定当不负皇上众望,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罢深深地叩首了下去。
这个谢恩,她是发自内心的。她成为了颜沫也快要有一年的时间了,终于,一步一步走到了今日。
这个少师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实权,但人人都知道,这是个大官,只要是个大官,能够混迹官场,就足够了。
有了这一层身份,她想要为江家翻案,想要让一百四十三口人得以沉冤,也变得容易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