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的学生,中午是不会出校的,全是在学堂用餐,但是学生自己想点美食屋的吃食,也是可以的
他们在纸上写好自己想吃的美食,交给看护他们的嬷嬷钱,就可以了
有些学生,就等到下午放学,可以跟家长一起,坐下来,好好享受美食
食客们,吃完喝完,还会再买一些带回家
这些无时无刻的,不在搅动着那些商人的心脏
有些食客别看在这里虎吞虎咽的吃,可是小眼却在周围仔细的打量着
他们内心,都在算着一笔帐
不说他们,单说刘氏,年前茶花跟她一说搬走一事,她就心动,后来跟公公婆婆一起商量过好几次
都是舍不得,可是他们看到了美食屋的红火之后,心态就变了
倒不是贪财,而是觉得红火之地,必定风水极好
于是偷偷打听那些挨着官道的田地,以高出原本田地十倍的价钱,买下了十亩
就连小宝,也是,都是偷偷进行的,他们可不敢声望,生怕被人知道,抢着买地,把这边的地炒成天价
顾大宝和顾小宝两家挨着茶花的店铺,找了建筑班马不停蹄的开始建造
两家都舍得下本,盖得房子,都是青砖碧瓦,特别精致,三进三出,临官道的是铺子
而茶花这边,也开始在农场两边盖起了房子,这次她特意让人把农场大门口,重新翻盖,还给值班看门的盖了一间临时休息的房子
两边这一动工,立即让那些商人慌了
他们也赶紧不择手段,买地,盖起房子来
因为美食屋,官道的马车多了起来,如今这一盖房,就更加热闹了
好多人都在猜测,这么一折腾,那南边和北边的小镇,会不会被影响了
要是这里,比小镇还热闹,那两个小镇怎么办
呵呵,怎么办?
自然是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日子总要过下去的
谁也挡不住这里的发展,即便是牛县令也不能过问人家买地盖房之事
你看看,一个学堂,几间美食屋的影响有多大
不过呢,他们这一折腾,倒是给了周边那些闲置在家的人找了活干
一些摆小摊的,也纷纷来试手,在官道两边,不碍事的地方,摆起了摊位
毕竟这边刚开始建设,人口还不是很密集,所以即便人不少,但是刚开始,还是没什么人买
但是一个集市形成,往往是摊贩多了,就会形成规模,他们也不着急
没事就来这边摆着,他们坚信,只要东西好,就有人买
就象当初的美食屋一样,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
不过,这些人依然沾了美食屋的名气,那些接孩子上下学的,有时候看顺了眼,也会从这些摊贩手里买些东西回家
要说一点都不卖,那是不可能的
天气是越来越暖,那些踏青的,游玩的,路过的,都会转上一转,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不比那些小镇差
一直到四月中旬,农场两边的铺子盖好,一些没买到地的商人,就开始找铺子的东家
也就是茶花,想租房子
茶花租房子,有几不租,开赌场的不租,开青楼的不租,人品差坑百姓的不租
这三不租,一传出去,立即迎得了百姓的好评
农场的大六盖的好气派,两边一边十间铺子,二十间铺子茶花暂时没什么用了,以一间十两每月的价钱租了出去
文书上签的上一年一签,因为此一时彼一时,等这里真成了镇子,那就不是这个价钱了
这样算下来,一个铺子一年一百二十两,一年就是二千四百两
啥也不用干,一年就增加收入二千两,真是一劳永逸的好买卖
到子五月,顾家的两座宅子也盖好了,挑了个吉日,全都搬了过去,而高老庄的旧宅被茶花收购走
如今,吴氏家的房产,她也买走了,三月份,就被推平了,和武院连在一起,成了习武场
而顾家的房子,也被打通,暂时没住人,当成了仓库
阮家的住宅,又扩大了不少,相当于高老庄住户的四分之一大小了,照茶花这个收购速度,很快,她家就能成高老庄平分秋色了
没有了顾家,茶花就把高老庄这边的院门彻底给封了
以后她们家,再也不用从高老庄来回过了,而官道旁边那个非常气派的门子,上面写着阮府,想进主宅,还得乘坐农场的马车,不然光走路就得一刻钟
而黄家,很快得了信,也在官道两边买地建起了房
看来,阮家以后彻底要跟高老庄拜拜了
有意思的是,高家小四从县城回来后,不断的拉拢村民,最终狐狸尾巴露了出来
原来他晓得村长家的小五不在了,村里就他一个读过书有过功名的人
这次回来,就打算着,接村长的班4
所以不论说话,办事,都很得民心,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
顾家搬走了,和顾家交好几家外来户,也在准备着买地建房,离开高老庄
虽然官道两边的很贵,买不了多的,可以买少的,咬咬牙,建座宅子和铺子,不久的将来,还可以再赚回来
这种好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谁还会在这小村子里窝着
外来户都走光,就只剩下高姓族长,那当不当这个村长,有什么关系
阮家即便还在村子里,可是要想管阮家,那真是异想开天,属于白日作梦
那高家小四,也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不要以为当了村长,就可以捞到什么
看到高润发了没?扣成那样,也没在茶花手里沾到便宜
三月初六,阮家办了喜事,送走了飘雪四人,由她们带的丫头接走了手中的活计
家里一下少了四个侍候的丫头,自然有些冷清
但是随着天气变暖,三胎娃出屋,渐渐给抵消了这种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茶花也放出了话
只要家里的下人好好干,忠诚阮家,出嫁时,都会享受飘雪几人的待遇
所以家里那几个丫头,全都卯足了劲儿,不争馒头争口气,说啥也不能飘雪几人差了
努力跟着嬷嬷学手艺,被调教时,都认认真真的听,那规矩学的,比大户人家的还讲究
周围一些大户人家一提起来,都伸大拇指
要说哪家的丫头最懂规矩,当数阮家的
主子出名,当丫头和嬷嬷的,自然不能差了,好多双眼晴都在盯着看呢
绝不能给主人丢人,这是阮家下人的座右铭
从过了年,到五月家里一直很忙,收购买,办喜事,推平,建房,就没闲着
一直到六月,茶花才喘了口气
她带着两孩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十月生的孩子,到六月,已经八个月,可以吃些东西了
她正在喂真儿和颜儿蛋羹,卢氏来串门了,她的马车,直接驶进了农场,在主宅后门停了下来
一进来就盯着孩子,“喂吃的呢?”
“是啊,今天有时间了?”
“嗯,”她拿走另一碗,学着茶花喂孩子
“以后我得经常跟你学带孩子了”
茶花瞟了一眼她的肚子,“有了?”
“没有啊,没有也得学学带孩子,不能天天就这样混日子,啥也不会”
“你还啥也不会?”
“比起你来,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