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大将军府中,司马昭与钟会一对孙吴通辑犯相得甚欢。
“公闾,蛮兵近期征召得如何?”司马昭问道。
“禀大将军,蛮兵征召近来十分顺利,辽东三韩因孙吴强占耽罗,肆意掳掠三韩之人,十分忿恨,愿再出兵五万,协同我魏兵伐吴。而更北扶余人、高句丽人也愿意出兵,只是要求迁入辽东故地。”贾充道。
“高句丽,是叛贼母丘俭征伐破之的那个高句丽吗?”
“是。母丘俭破其王城,高句丽北迁,闻大将军有意征召四夷,原臣服于大将军。”
“也罢,就允其把请吧。诸夷兵,请尽快征集前往各处。”司马昭道。
“是。”
“士季,如今我大魏兵势强盛,还不能南下吗?”
“大将军,属下仍坚持先西后南。大军先灭蜀汉,再分路灭吴。”钟会拱手道。
“蜀汉大将军姜维也着实可恨,屡次入寇。上次子初(司马望字子初)就损失不轻。”
“大将军何需介意,镇西将军(司马望)偶有小挫,但姜维也损失不轻。且西蜀一损,极难补充。区区万人,对我大魏已微不足道了。依属下之见,如此之战再来两到三次,蜀汉自然力尽了。”钟会道。
“士季言之有理。如今更得做好准备,在西边广积物资,调遣精兵,以备伐蜀之需。”贾充也点头道。
“大将军,若准备一成,属下愿领一支军前往,为大将军分忧。”钟会拱手道。
“嗯,这事,你多参祥,尽快制定一个方略出来。”司马昭点头道。
“属下尊命。”钟会拱手道。
钟会、贾充离去,司马昭起身回到后面宅中。
这几日王元姬身体不适,司马炎正领着几个弟弟请安,见司马昭进来,忙上前行礼。司马昭共有九子一女,王元姬生有五子,但只留下了司马炎与司马攸,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房中除了司马炎外,其余四人俱不是王元姬所出。
司马昭点点头,在王元姬身边坐下。
“学业不可荒废了,大明(六子司马鉴字大明),你和弟弟们先退下吧,安世(司马炎),你先留一下。”
“是。”年岁稍长的司马鉴应了声,就带着三个弟弟退出去了。
“父亲,东吴诏令之事,现等如何处置。”司马炎问道。司马炎现年二十岁,现掌控着家族死士、密谍,是司马昭的得力助手。
“能怎么样。安世,孙吴探子如此肆无忌惮,你那里在严加整肃一下了。”司马炎道。
“儿子无能,还请父亲处罚。”司马炎低头道。
“你们父子两人在家能不能少谈些公事?”一旁王元姬不耐道。
“哈哈,夫人不喜,吾怎敢多言。安世,你去吧,好好做事。”司马昭道。
“是。”司马炎躬身退出去了。
“夫君,刚才在前面是与钟士季、贾公闾言事吗?”王元姬淡淡道。
“嗯。孙吴小儿又借机发难,羞辱于我,着实可恨!”
“稽叔夜之事,夫君做的确实过了些。”觉默了一会,王元姬叹息道。
“不过一介腐儒而已。稽康持才傲物,数次折辱与我…..”
“钟士季也向你进言了吧?”
司马昭一怔,沉默了良久,叹道:“唉,吾当初也不过欲稍稍折其人一番而已,想不到竟成如此局面。”
“妾身听闻,钟士季此人曾受稽叔夜慢待,故与稽步夜结怨,想不到竟如此记恨于人。”王元姬道,“夫君,钟会此人,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钟士季此人,为夫如何不知,但其人实为王佐之才,岂可废之。譬如鹰犬,吾今追兔逐鹿,还当用之,其若有反噬,吾自有制之之法。”司马昭笑道。
“夫君既有防备之心,那妾身也自放心了。”王元姬道。
……
建业城中,孙亮此时正在总参谋部,听取着参谋讲解今后的一些战略,朱据、腾胤、丁奉、吕据、朱异、洛宏等一干勋臣肃然而坐。
这次的战略分析,事关今后吴国军政走向,孙亮把一干勋臣都秘密召集到了建业,一起探讨参祥。远在襄阳的陆抗,总参也去书征求的意见。
一会儿,总参的参谋把预案宣布完,退下静记各勋臣的意见。
“俗话说,一人计短,两个计长各位卿家,有什么意见,尽可以提。”坐在上首的孙亮首先开腔道。
“陛下,依臣所见,不能任由曹魏大军轻易灭蜀,如果蜀汉一灭,则我荆州之地及长江一线都将面临曹魏攻击。是矣,臣觉得还应积极牵制魏军。襄阳方向,我军面对曹魏大军,一可轻动,但豫州之地,我军现有近三军之力,士卒近十万人,还可以动动的。”朱据道。
“骠骑大将军之意是在淮南攻击曹魏?”丁奉问道。
“正是,淮南当面,也就汝阳的陈泰的十五万部队,谯城石苞的十万部及徐州的七万余部队。汝阳、石苞近在咫尺,只要我军行动迅速,在徐州之敌未反应过来,一路攻击,一路阻击,击败谯城或汝阳之敌还是可行的若能取汝阳,谯城,则许昌、洛阳告急,想来曹魏也不敢放心侵蜀了。而预案攻击广陵,则显得过缓了。”
“骠骑将军言之有理,如果淮南兵力不足,还可由江州调近卫第3军前往,我孙吴集三军之力,就是一击下许洛也不是不可能。”吕据附合道。
“大将军,骠骑大将军的提的这种情况,总参谋部分析过吗?”孙亮未至可否,转头向负责参谋部的大将军丁奉问道。
“陛下,诸位将军,参谋部研究细析了多种可能,骠骑将军的这个提议,参谋部确实也有研究分析。”丁奉点头道,说着又对一旁参谋道:“吴纳,还是由你来说吧。”
“是。”参谋吴纳应了声,转过身来,道:“我军集结两军或三军之力,在淮南之战作突破,参谋部也进行了兵棋推演,确有击破汝阳或谯城一部可能,但攻克许洛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为:一,我军一旦在豫州开战,势必吸引曹魏的全力应对,曹魏可在许昌洛阳之地集结三十到五十万大军;不是我十万近卫可轻易击败的;二、许洛为坚城,曹魏经营多年,我军就是能进军许洛,一时难以攻克;”三是我军并没有进军许洛的各种准备,在北方大战连绵,我军军需后勤不足。”
“那击其一部,不进军许洛呢?”朱异问道。
“在军事上是有可能的。但势必引起曹魏重视,不利于我军今后北上,而且,我军后勤消耗过大,却没有什么战略价值。”参谋道。
众人也点点头,落出动大量近卫军,消耗巨大,却没取得相应的战果,仅只是消弱敌军,那就不是很划算了。
“陛下,臣觉得,北上之事,还得加紧准备。如今,曹魏之策明显是欲先灭蜀汉,再与吾大吴抗衡。若蜀汉一失,则必陷于我大吴不利。”滕胤拱手道。
“滕大人,我倒觉得,曹魏大举入蜀,倒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咱们大吴必然一统天下,这蜀汉不如就让曹魏灭了。蜀汉一灭,必然牵制曹魏大举兵力,倒为我军北伐减了不少的阻力。不过,我军必须抓紧这个时机,蜀汉顷覆之时,我军必须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否则北魏势力大张,则于我大吴不利了。”朱异起身道。
大家都沉默了下来。吴蜀联合以抗曹魏,但吴军一旦北成功,曹魏不存,则吴蜀必不可并立了。
“总参预计曹魏入蜀会在何时?”孙亮问道。
“陛下,如今曹魏大举增兵甘陇、雍州,大量蓄积军资,总参认为,魏兵入蜀将在一年之内。”丁奉道。
“那就以一年为限,我军作好各种准备,也大量蓄积物资,曹魏大举入侵蜀汉之时,就是我军北伐之时。”孙亮起身道。
“陛下之言甚是,只是曹魏大举向各异族征召兵卒,如今豫州增加各蛮族兵力不下十万人,徐州也增加了五万兵力。恐一年,曹魏兵力更盛。”朱据忧虑道。
“司马氏也确是可耻,据闻把许多异族引入中原之地,必为后世患。”吕据道。
“他要增兵自由他。”孙亮想了想道,“襄阳、淮南以守为主,全力备战,但也不是任由他们增兵,小些的仗还是可以打打的,破坏曹魏边地战备,接引边地百姓南下。另外,那些异族竟敢参合我中原争战,那就别怪我大吴的惩罚了。”
“陛下的意思是。”
“接总参预案,我部一部攻击广陵,但以削弱徐州敌军为目的。近卫水军一部进驻济州郡,攻伐骚扰三韩及曹魏沿海州郡。”
“是。臣等领旨。”朱异等起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