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道理只在汉军的射程之内
私钱、刺客,刘彘怎么想都觉得这两件事有关系。
但牵扯到淮南王刘安,这人是长辈,刘彘还是要和阿父打一声招呼的。
“郎官,随我去见我阿父……”
两人去了宣室殿,将淮南王刘安、南越王赵佗两人无视诏令,拒不除国的事情说了一遍。
哪成想刘启好像是已经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道:“这二人……朕也不想招惹啊!”
刘彘瞅着他,心说阿父这是怎么了,如此的消极,怎么一句不想招惹他们便完事了?
“阿父,这二人迟迟不肯除国,会让那些主动除国的列侯觉得不公。觉得不公,他们必然会心生怨念。他们心生怨念,必然会生事。
阿父,南越王老矣,我等可暂时不理会他。但淮南王为我汉室宗亲,竟然也不肯除国,这就很过分了……”
刘启只是听着,等刘彘说完后,他才懒洋洋的说道:“太子说完了吗?说完了就下去吧!”
刘彘愣了一下,心说我白说了吗,阿父怎么根本不想管此事啊?
不行,此事非阿父出面不可。不管是发兵征讨,还是再次敕令刘安除国,都应该是阿父出面才是。
得罪人的事情不能都由我来做,阿父也应该做几次才是。
于是,刘彘向前一步,脸对脸的对刘启说道:“阿父,此事甚是重要。除国之事已是快要完成,若是他二人不肯除国,此事必然会半途而废。阿父和我,也会沦为笑柄,被那些人所耻笑。”
“阿父,行百里者半九十,除国之事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阿父再咬咬牙,努力一把,此事就完成了。”
刘启心说这是咬咬牙的事情吗?先不说赵佗与孝文皇帝的约定,就说这刘安吧。
刘安的阿父淮南厉王刘长,那是妥妥的造反,而且是两次。不然,他也不可能死后的谥号是“厉”。
刘长两次造反,可孝文皇帝是怎么对他的?只是让他去往蜀中修养。
这刘长的脾气过于暴躁,在去往蜀中的路上,竟然生生的把自己饿死在辎车里。
孝文皇帝闻讯震怒,迁怒于他人,将押送刘长的官员,还有沿途驿站的人都通通处死了。
而且,刘长死后,淮南国没有除国,而是让刘长的长子刘安袭爵。
孝文皇帝如此对待淮南厉王,那就是告诉天下人,要善待宗师亲人,最大可能的善待他们。
自己已经很得罪人了。除国的事情做的太急,现在宗室亲人都私下里怨恨吾。
比起吾的阿父来,吾已经很残忍了。
刘启看着刘彘,心说这都是为了太子你啊!
不仅仅如此,吾怕吾百年之后,那个傲娇的周亚夫依然雄霸朝堂,欺你年少,吾就想将他除去。
这件事必然会损毁吾的声誉,可吾不怕。但你却网开一面,将他弄到上林苑去了。
好吧,此事就听你的。
让天下列侯除国一事,那是必须做的。然,吾所想,是依照贾谊所说的,慢慢来,一步一步来,逐次将那些侯国除掉。
然太子过于心急,竟然先拿亲兄弟们开刀,将他们的王国全部除掉了。
现在,你将面对淮南和南越,这两个地方可是两块硬骨头啊,太子的牙口硬不硬,就看太子的了。
至于吾,真的不想管这些事情了。
想罢,刘启突然把那名他最为信任的内侍叫了过来,然后对他说道:“今后但凡太子用玉玺,尽管让他用。”
说完,刘启起身便走了。
刘彘等人都愣了,都是想不通皇帝陛下这是怎么了。
“但凡太子用玉玺,尽管让他用”,这意思是……都是不敢再想下去了,再想下去,那就是皇帝陛下让位于太子了。
栾树等人也很蒙圈,觉得皇帝陛下此举,与让位无异。
那名内侍走到刘彘面前说道:“太子殿下,今后若是要用印,尽管来找老奴,老奴就在这宣室殿候着。”
刘彘斜眼看着他,突然说道:“候着不如我自家拿着方便。”
说着,刘彘就让他把玉玺拿过来。
那内侍不敢,一边倒退着一边说着“太子莫要难为老奴,老奴日夜在此候着太子就是,绝不离开半步------”
刘彘其实是在吓唬他,好让他以后老老实实的在这里候着,免得用到玉玺的时候,找不到他。
听他这么说,刘彘就挥挥手,让他去一边候着。
但刘彘知道,阿父真的再也不肯替自己背锅了。
烦了乎?还是身体不好?
这把玉玺都交出来了,显然是诸事让自己看着办,只要不烦他就好。
想到这里,刘彘突然笑了起来,然后对着栾树说道:“吾阿父如此信任吾,说明吾阿父甚是信任我,诸事都交于我办理啊!”
栾树等人都是无语,心说皇帝陛下定然已是被你逼的无语了。
得罪天下列侯啊,也就是得罪天下权贵。
虽说此举对大汉很是有益,可眼下让皇帝陛下很是难做啊!
刘彘却不管这些,他对栾树说道:“赶紧写一道诏令,命淮南国刘安主动上奏疏除国。期限是十日以内,否则……”
栾树看着他,等着他的这个否则以后。
刘彘却不说下去了,只是说道:“就这样吧。多说无益,若是刘安是个明白人,他早就主动除国了。若是他执迷不悟,虽是千言万语也不能让他明白。”
栾树在一面尺方的绢帛上写了诏令,那名内侍拿出玉玺,在上面用了印信。
“五百里加急,送往淮南国。”
栾树答“诺”,赶紧去办此事。
刘彘知道,这道诏令根本没用,有用的是那个十日之期。
若是刘安不肯除国,这十日他会很忙,忙着调动军队,忙着筹划粮草,忙着堵塞关隘……
只要他敢做这些事,那他要造反的事情就可做实。
刘彘突然有些兴奋,觉得又可以打一仗了。
可自己早就说过,“不可内战”。故而,刘彭祖带着军队造反的时候,刘彘只是用了一些计策,而没有真的和刘彭祖的军队厮杀。
后来证明,刘彘此举十分妥当。这些赵国军队去了雁门以后,作战都很勇敢,很多人都立下了功勋。
军队都是好军队,就看是什么人带着他们了。
原先梁国的军队,只能给刘武充当他耀武扬威的仪仗,可跟了刘彘以后,竟然成了一支威武之师。霸气之师。
所以嘛,这淮南国能不打就不打,最好是不打。
但不打不代表大汉不出兵。和刘安讲道理也行,但这道理只在汉军强弓硬弩的射程之内。
刘彘有言,但凡汉军战马踏过之处,汉军弩箭的射程之内,皆汉土也!
这个不用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