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俊迈着轻快的步伐登上船只,目光扫视一圈后,果然瞧见了一群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匠人。
只见这些老匠人们面色如纸般苍白,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一般,看上去无比虚弱,甚至连站立都有些摇摇晃晃。
“见过房驸马!小老儿(老夫)们有礼了……”一群老匠人见房俊走上前来,纷纷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但由于身体状况太差,每个人都是颤颤巍巍地动作着,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勉强撑起身子。
只可惜,他们实在是太虚弱了,即便只是简单的起身动作,对于此刻的他们来说,也犹如攀登高峰那般艰难。
房俊见状,连忙快步上前,伸出双手用力地摆了摆,急切地说道:“诸位老前辈快快请坐,不必如此多礼!这一次承蒙诸位前辈不辞辛劳,不远万里赶来此地,如今各位身体抱恙,说到底还是小子我的罪过啊!”
要知道,这些老人在长安早已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本应在家中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可此时此刻,却因为各种缘由不得不长途跋涉至此。
这里面固然有李二陛下那个“坑货”下达的旨意所致,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少不了房俊自己的因素。
为首的那位老匠人听了房俊这番话,赶忙又挥了挥手,一脸惶恐地回应道:“房驸马言重了,千万莫要这般讲!我等实在是惭愧得很呐,尚未能有丝毫作为,便已累倒在此处,真是愧对驸马爷您的信任与期望啊!”
房俊一边连连摇头,一边赶忙伸出双手,轻轻地将那位匠人从地上扶起来,并满脸愧疚地说道:“老先生切莫这般说话,小子实在惭愧啊!真没料到陛下竟会如此看重我的提议,居然派遣了诸位顶尖高手前来相助,都是我考虑不周,未能周全照料各位,还望先生们多多包涵呐!”
站在一旁的老余这时不停地催促着众人,好在先前等待匠人到来之时,他们已预先在下方摆放了许多把椅子。如今只需直接搬上来便可使用,倒也节省了不少时间。
只见房俊面带微笑,对着眼前的一众匠人缓声说道:“诸位老先生,这船上毕竟空间狭小,环境嘈杂,实非适宜休养之所。我早已在道家学院那边备下了一处清幽宁静的院子,可供诸位安心歇息和工作。”事实上,当房俊第一眼看到这些匠人们时,心中便已有了全盘计划。
他深知,若想要大唐在各种技艺方面取得显着进步与提升,就必须重建墨家学院,并全力提高匠人们的技术水平。
唯有如此,方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不仅如此,房俊本人对于各类精巧器具及新奇发明有着诸多构想,而这些都离不开众多能工巧匠的精心打造。
在这群技艺精湛的匠人之中,站在首位的乃是墨林。他在墨家内部声名显赫、德高望重,备受众人敬仰。
此刻,他满脸疑惑地凝视着房俊,心中暗自思忖:道家学院曾在长安城尝试经营过一段时日,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当时,为了协助建造学院,墨家甚至派出了众多人手参与其中。然而,他们从未听闻过在天津城竟然还有另一座道家学院的存在。
“房驸马,老夫实在好奇得很呐!此地的道家学院究竟与长安的那家有何关联呢?”
房俊闻言,不禁露出一丝苦笑。其实,就建造学院而言,最理想的选址无疑当属长安城。
只可惜事与愿违,长安的道家学院已然荒废无用。于是,他轻叹一声道:“长安的学院已经沦为废墟,这里的道家学院只能算作长安那家的一个分支罢了。”
墨林微微颔首,表示理解,紧接着又喘着粗气问道:“那么,咱们此番进入这座道家学院,到底是打算长期居住在此,还是仅仅作短暂停留呢?”
房俊深知这个问题无法回避,毕竟诸子百家虽不全然相互敌对,但各家各派皆有自身的傲骨和气度。
想当年,在战国时期,墨家也曾盛极一时,成为显赫的学派之一。而在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之前,墨家几乎一直压制着道家。
如今道家势力如日中天,迅速崛起,而房俊似乎对墨家心怀叵测,有意将其吞并。对于这一点,房俊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深知墨家众人所担忧之事。
只见房俊面带微笑地说道:“墨老啊,还有诸位,你们前往道家学院之后,自然是要长期居住在此的。”
听到这话,墨林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阴冷,心中暗想道:果不其然,这房俊就是打着吞并墨家的主意来的!
想到此处,墨林强压着心头的怒火,淡淡地开口回应道:“房驸马,我墨家向来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和传承,可不是那么容易被他人左右的。所以您还是别打这个主意了吧。”
然而,此时的房俊却只是静静地凝视着墨林,一言不发,仿佛在等待着他继续把话说完。墨林见状,不禁一愣,因为房俊此刻的神情实在是太过于怪异了。他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看花眼了。
就这样沉默片刻后,墨林定了定神,再次开口说道:“房驸马,如果道家妄图吞并我墨家,那绝对是痴人说梦,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面对墨林如此强硬的态度,房俊不仅没有丝毫恼怒之意,反而依旧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然后缓缓说道:“墨老,您误会我的意思啦。我并不是想吞并墨家,而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位到道家学院去开设属于墨家自己的学院呀。”
房俊此言一出,犹如一道惊雷在空中炸响,直接让墨林整个人都呆住了。他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的表情,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墨林才缓过神来,他颤巍巍地伸出一根手指,指向房俊,结结巴巴地问道:“你......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我想请诸位去道家学院开设墨家学院。”房俊缓缓地又重复了一遍自己刚刚所说的话语,声音不大,但却仿佛一道惊雷般在众人耳边炸响。
尤其是站在一旁的墨林,他的身体更是不受控制地再次微微一颤。原本就显得十分苍白的面庞之上,此刻竟然不可思议地多出了几分潮红之色,就像是被人突然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生命力一般。
“房驸马,此话当真?”墨林瞪大了眼睛,满脸难以置信地盯着房俊,似乎想要从对方的表情和眼神之中寻找到一丝开玩笑或者戏弄的痕迹。
然而,当他看到房俊那一脸轻松且带着淡淡笑意的模样时,心中的怀疑顿时消散了大半。
房俊嘴角微微上扬,轻轻地点了点头:“自然……这可不是信口胡诌之事。”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犹如一颗定心丸落入了墨林以及在场其他墨家弟子们的心间。他们原本紧绷着的神经瞬间松弛下来,取而代之的则是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激动之情。
可是,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墨林便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既然要开设墨家学院,为何不选择单独设立呢?
于是,他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后问道:“房驸马,你刚才说请我们去道家学院开设墨家学院,老朽斗胆想问一句,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为何不直接单独开设属于我们墨家的学院呢?”
房俊闻言,先是轻笑一声,然后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这群墨家的老头们。只见他们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眼睛眨也不眨地望着自己,那副急切而渴望的神情简直如同嗷嗷待哺的雏鸟一般。
若不是碍于场合限制不能随意起身,恐怕此时此刻这些老头儿早就一拥而上,将房俊团团围住追问个不停了。
“并非是我不愿意为墨家单独开设学院,实在是当下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行事啊!”房俊轻叹一声,语气略微沉重地解释道,“想必诸位对于道家学院在长安城中所处的艰难境地多少也有所耳闻吧?那些世家大族根本容不下我道家的存在,处处打压排挤。而以如今墨家的实力和影响力,难道你们真的觉得世家会容忍你们独立开设学院吗?”
墨家曾经可是能够与儒家一较高下的存在啊!想当年,就连道家都难以望其项背。毫不夸张地说,儒家最畏惧的便是墨家,其次才轮到道家等学派。
道家之所以能拥有如今这般广泛的影响力,完全得益于他们持续不断地变革和适应时代潮流;相比之下,墨家则一直在遭受打压。
在古代社会阶层划分的士、农、工、商之中,工人竟然直接被排到了第三位。若不是那些士人无法脱离匠人的技艺支持,恐怕工匠们的地位将会进一步降低呢。
道家在汉末时期闹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再加上后来大唐王朝对道教的尊崇信仰,道家这才得以发展壮大至今日之威势。
墨林不禁微微皱起眉头,尽管墨家现今的地位已大不如前,但在朝廷中的所占比例却依旧远超道家。
即便时至当下,墨家的地位仍然高于道家。这时有人疑惑道:“为何会如此呢?”
另一人解释道:“儒家的既得利益者都是些什么人?自然是那些世家大族和豪门权贵。他们又怎会容忍墨家重新崛起呢?墨老您心里应该清楚,墨家最终沦为工匠群体,究竟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所致啊。”
墨家和公输家自古以来皆是技艺精湛、独具匠心的匠人世家,他们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技艺和独特的创造理念,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时如日中天的儒家为了巩固其在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竟使出卑劣手段来打压墨家。
儒家别有用心地炮制出所谓\"匠人\"这一笼统的称谓,以此掩盖墨家和公输家原本响亮且各具特色的名号。
这种做法看似只是简单地更换了一个称呼,但实际上却是对这两个学派核心价值的一种变相否定和弱化。
尽管从表面来看,\"工匠\"一词也能够大致概括这些人的职业属性,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以及对于学术传承的影响却是不可小觑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已鲜有人提及墨家或公输家之名,取而代之的仅仅是那个平淡无奇的\"工匠\"称呼。曾经在诸子百家中占据重要席位的两大流派,就这样逐渐被人们遗忘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墨林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禁微微叹息道:“想当年,我墨家可是少数几个有实力与儒家一较高下的学派啊!只可惜自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势力愈发强大,自然不会容忍我墨家再度崛起。”
站在一旁的房俊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说道:“墨老所言极是。晚辈深知,时至今日,儒家虽仍独领风骚,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内部也开始暴露出诸多弊端。正因如此,若我道家想要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站稳脚跟,唯有与贵派联手合作,方有可能共同抵御来自儒家的压力,并保住各自应有的地位。”
不仅如此,儒家还在持续地对其他学说施加压力和排挤。诚然,儒家思想确实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基石与根本所在,然而只有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大唐才能够以更为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
要知道,社会的进步绝非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提升就能达成,而是需要各个领域均有所长进才行。即便文化繁荣昌盛如星辰闪耀,经济蓬勃发展似烈火烹油,归根结底也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罢了。
“你当真能够确信墨家不会遭到吞并吗?”墨林仍然满心忧虑,难以放下悬着的心,因为此事关系到墨家学说能否得以传承延续下去。
“那是自然,关于这点我完全可以向你做出保证。只不过呢,这当中仍需墨家人自身付出不懈的努力,毕竟即便是我,也无法确切预知未来究竟会怎样演变啊。”时代始终处于不停歇的变迁之中,房俊所能担保的,仅限于他存于世间之时所发生的一切事宜而已。
听闻此言,墨林轻点了下头,表示认同。紧接着,他缓缓开口说道:“我们所要创建的应当是一所工学院,而非单纯意义上的墨家学院。”
墨林的这番话语甫一出口,便令得房俊不禁微微一怔,就连在场的一众墨家之人也都纷纷愣在了原地。
一时间众人皆陷入沉思之中,完全不明白墨林究竟为何会做出如此惊人的决定——竟然要放弃墨家学说!
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难道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吗?亦或是......众人心中暗自揣测着各种可能性,但始终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
这时,只听见房俊缓缓开口说道:“墨老考虑得真是周全啊!如今工匠已然成为社会的主流力量,如果此时再大力宣扬墨家学说,确实有些本末倒置了。”
言语间,流露出对墨林的钦佩之情。其实,房俊内心深处一直都充满忧虑。众所周知,墨家曾经与儒家展开过激烈的交锋,并且在众多学说之中,墨家堪称仅次于儒家的强大存在。
倘若他真的下定决心成立墨家学院,那么可以预见的是,那些世家大族以及德高望重的大儒们必定会在第一时间蜂拥而至,对他展开猛烈的口诛笔伐。
因为一个学说一旦与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任何人试图去改变它所带来的既定格局,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
对于这些潜在的危机,房俊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可谓一清二楚。正所谓“能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道理亦是如此。
然而,面对房俊的称赞,墨林却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苦笑着回答道:“我不过是单纯地不想招惹麻烦罢了。”
虽然他口中所说的“麻烦”一词显得颇为含蓄隐晦,但在场之人都心知肚明,其中蕴含的深意绝非表面看上去那般简单。事实上,在诸子百家中也曾有人尝试过类似的举动,可惜最终无一例外全都以失败告终。
原因其实非常浅显易懂,如今的儒家已然发展到一家独大的程度,其势力之强大令人咋舌,仅凭借自身一家的力量,便能轻而易举地将其他诸子百家统统压制住。
“墨老啊,听到您能如此这般思考问题,我这心里头总算踏实多啦!”道家学院于长安遭遇挫败之后,房俊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以来都是自己低估了儒学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当初在长安建立学院之时,他可是下了血本,不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还想方设法拉拢皇室参与其中,就连唐高祖李渊都被他拉拢过来成为自己的师兄。
然而即便如此,最终仍然未能如愿以偿地取得成功,由此可见那股阻力究竟是何等的恐怖。要不然的话,房俊也不至于另辟蹊径,选择走上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毕竟在长安城里推行新学说是根本就行不通的,所以也就唯有从底层开始逐步推进。虽说这种做法放在封建王朝时期要困难上千百倍,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获得成功。
因为学说的传播与发扬跟某些法令的实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学说想要得到广泛推广,关键在于教育领域的深耕细作。
而道家这边同样拥有为数不少的名额可供分配,通过这些途径进入官场任职自然不成问题。
并且房俊始终坚信,如果运用来自后世的先进思想来培育人才,那么培养出来的这批人才必定会比当下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具远见卓识。
“房驸马,事不宜迟,咱们现在立刻动身前往吧。”墨林毫不犹豫地说道,他的干脆利落反倒使得房俊不禁愣了一下神儿。
“没错,咱们的身体状况自己最清楚不过了,亲自动手去做那些活儿已然是不可能之事了。当务之急乃是尽快培育出一批可用之才啊。”墨林一脸严肃地接着道。
“好!墨老所言极是啊......”房俊忙不迭地点头应和着,实际上他内心深处同样一直忧心忡忡于这些棘手难题。
毕竟眼前这批人中年龄最小者都已年逾五旬有余,无论从体力还是精力方面考虑,皆难以再承受亲自打造船只这般高强度的劳作了。
故而他们所能做的仅仅只是统筹指挥、出谋划策罢了。然而工匠们所从事的工作,要将脑海中的构想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成果,那可是需要数量众多且技艺精湛的工匠齐心协力、不懈努力方可达成的目标啊。此绝非如同撰写儒家文章那般,只要挥笔落纸便能大功告成。
“出发吧......”随着一声令下,一行人如长龙般浩浩荡荡地踏上归程,直奔天津城而去。待众人抵达城中之时,只见那座道家学院仍处于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整座建筑主体均采用色泽鲜艳的红砖砌成,施工进度可谓相当之快。
墨林等几位老者因行动不便而被人用担架小心翼翼地抬进了道家学院内。刚一踏入院门,他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住了。
“房驸马,这学院能容纳多少学子?”
房俊指着大门,大门上有着一副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用的是儒家的名句,门非常大。
“一万学子应该没有问题,墨老,工学院可以招一千学子。”
工匠的培养虽然很迫切,但房俊知道,工匠培养最难。
那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
技术学习是最难的,但也是最容易被替代的。
“一千?”
墨林先是惊讶,之后就连连摇头。
“房驸马,给我们一百人就好,工匠的培养不容易的,没有五六年是根本没有办法入门的。”
房俊倒是没有想到,墨林会主动减少数量。
不过想来也是对的,工匠何其难培养,就像后世的高级工程师,那也是凤毛麟角的。
“那就照您的想法来。”
安置好墨林几人,房俊很快就回到侯府。
继续自己的工作。
而墨林等人却聚在一起,开始商量接下来如何培养人才。
工匠的书籍比较少,远没有儒家的书籍多。
“这一次是我们大展雄风的机会,诸位同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