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妍的呼吸急促了一瞬,不等她问,霍明熙已经将折子递给她。
“九皇叔受伤了。”霍明熙说。
苏清妍拿着信的手颤了一下,强装镇定地打开折子。
折子是计无疾上的,内容比计不忧送回来的信上更详尽一些,当地受灾有多少百姓,灾情如何,都记录在册。
还有在此之前霍砚尘从江南富户手里征收粮食的事情,也都详细写了。
一本折子写得满满当当。
相比较而言,霍砚尘受伤之事,倒是没有用太多笔墨,好似他只是受了点无伤大雅的轻伤一般。
苏清妍无从揣测折子上的内容和计不忧写给她的书信,到底孰真孰假。
“还有一封密信。”
密信霍明熙已经看过了,这会儿直接递给苏清妍的是没有信封的信纸。
密信是永宁侯计宗上的,信上说此次俘虏了敌军三千余人,已经审问出来,他们是受了禹王霍弋的吩咐劫了赈灾粮。
永宁侯猜测,此次霍砚尘遇袭之事,也是出自霍弋之手,提醒霍明熙在京中早做准备,防备霍弋造反。
“母后,我们该怎么做?”霍明熙做皇帝已经一年半了,先前霍砚尘习惯让他事事亲力亲为。
朝政上很多事情,他已经能够独立处理了。
但说到底还是个菜四岁多不到五岁的孩子,遇到大事的时候,难免会心慌。
更何况,信上提及的人,还是他爷爷辈分的人。
叔公要推翻他的统治,甚至为此伤了他的叔叔。
霍明熙自小是被父兄宠爱的,即便是登基之后,苏清妍也将他保护得很好,那些腌臜事情都没让霍明熙知晓。
处理朝政时,霍砚尘也会有选择性地将现在还不适合他得奏折挑选出来。
他并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展现在他面前的,会是这样得世界。
苏清妍面对霍明熙那无措的眼神,也愣了一下,随后只觉得心头苦涩。
但他没有太多时间伤春悲秋,让人请老永宁侯计伏坷入宫。
下午就有兵法课,计伏坷现在正在宫中,来得格外快。
看完折子和密信的内容之后,他皱起了眉头。
“老师?”见计伏坷迟迟不说话,霍明熙试探地唤了一声。
计伏坷叹了口气,“早就知晓禹王不安分,却没想到,他竟然会趁人之危。”
依照往年的惯例,国内遭遇天灾之时,更多防备的是其他诸国会趁人之危。
此番,也没人会防备霍弋。
毕竟不管如何,霍弋也是北辰人,还是皇族。
受灾的百姓,也是他的子民。
一位皇族,就算是对那个位置有着难以克制的欲望,也绝对不能踩着平民百姓的性命做踏板。
这一次,禹王做得,实在是过分了。
苏清妍对这位禹王也有些了解,不过并不多。
她嫁给先帝之时,禹王已经封王,被派遣到封地去了,她没见过霍弋本人,只听人提及过一些。
她不喜欢从旁人的口中了解他人,便也没听得过多。
只知道此人自小行事就颇为离经叛道,不为他的父皇所喜爱,故而他才刚刚籍贯,到了可以封王的年纪,就被驱赶出京了。
不过虎毒不食子,他爹再如何不喜欢他,还是给了他一处富饶繁华地做了封地。
先帝登基之前,他曾经搞过一些小动作,但先帝登基之后,他就再没有什么动作了。
却没想到,他并不是打消了念头,而是毒蛇将自己的獠牙藏起来,躲在暗处,时刻准备着给猎物致命一击。
这一次,若不是霍砚尘提前写了书信回来,她们密切配合着,只怕就要让霍弋得逞了。
如今,霍砚尘和永宁侯都在江南,就连新起用的计不忧和霍明裕也并未在京中。
若是霍弋对京城发难,只怕他们并不容易抵挡。
计伏坷似是看出苏清妍的担心,一把年纪了,还拍着胸脯保证,“太后娘娘放心,无人能越过我永宁侯府对皇上与娘娘不利。”
苏清妍听着心里熨帖,却依旧担心,“我并不是担心自己与熙儿,而是北辰百姓。”
江南淮扬一代,本来就容易遭遇水患,几乎三年五载就要来一场。
可今年的水患,格外严重。
受灾的范围,百姓的数量,以及受灾的程度,都绝非往年可比。
百姓本就已经受了苦,再起战事,百姓还能有活路吗?
熙儿自打登基之后,就一直想做一个好皇帝的,他的志向,还能完成吗?
提到百姓,计伏坷的雄心壮志也被打击得够呛。
在场几人,包括年幼的霍明熙在内,他们都明白,一旦打起仗来,百姓才是最苦的。
几人商议良久,也没能讨论出个所以然来,最终只能决定,请几位老臣到南书房共同商议。
苏清妍身为被人忌惮的存在,这样得商谈自然就没有出席了。
计伏坷带着霍明熙离开之后,清泉宫中,只剩下苏清妍一人独坐在桌边,看着窗外在风中飘摇的枝条,心下有无尽的感慨,最终只化作一声叹息。
如棋进来换茶水,正巧听见了这声叹息。
“娘娘好端端的怎么叹气起来了?”
苏清妍待几人并不苛刻,因此她们与苏清妍说话,也没那么多拘束,没有外人的时候,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
苏清妍偏头看了如棋一眼,心中的猜测越发明了。
“为前路坎坷。”
如棋似是觉得好奇,将茶盏放下之后,并未离开,而是转到苏清妍身侧替她打扇子。
“前路怎么会坎坷呢?”如棋好奇,“前几日奴婢的娘到乌衣巷时,还与奴婢说,现在庄子上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呢。”
在宫里的宫女和太监,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到乌衣巷中与家人见面的机会。
“哦?”苏清妍面露好奇,“怎么个好过法?”
在苏清妍看来,百姓的日子再怎么好,也不过就是在吃饱穿暖的边缘徘徊。
甚至很多人,连吃饱穿暖都做不到。
如今的北辰,忍饥挨饿还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尤其是碰上今年这样得灾年,受灾的百姓若是没有朝廷的救济,怕是都过不去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