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十七万的囚徒,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是不是应该将其打散到各个城镇,由地方府兵看守调度?”
内阁首辅谢安听完张硕的说词后,当即出列道。
按乾国律例,乾国罪民都要发配到农场劳作赎罪,而乾国农场机构一直由世家与地方乡绅把持。
上次张硕故意将涉事通敌的几个家族发配农场改造,谢安还以为张硕是要借这次机会把世家在农场方面的特权,名正言顺的打掉。
结果没曾想自家国君到现在都还没对农场动手,让谢安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猜错了张硕的心思。
不过无论张硕对农场的真实想法,谢安都不支持张硕将田齐俘虏划归农场管辖。
一来以乾国农场目前的体量,根本无法监管十七万奴隶;二来现在有不少世家暗中对乾国与张硕的敌意很大,若是有人从中挑拨,暴动肯定不可避免,届时虽不太可能对张硕造成威胁,但一定会使乾国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谢安一开口,张硕便明白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当即点头道:
“谢卿所言有礼,那便将他们打散,五万人押往各地农场服役,将剩下的迁途到琉球,如此也能处进海岛建设以及文明汉化。”
“国君,我军刚刚拿下琉球不久,当地民心尚且浮动,这些罪民又是田齐余孽,将他们送去琉球,恐不利于地区的安定啊。”
张硕朝说话的王安石点了点头,马上作出了相应的应对:
“王卿所虑亦是在理,不过孤早有准备,首先无论是对田齐降卒还是琉球人,我国都必须抱着纳为己用的心思,用政以柔,安抚为主!
在田齐降卒方面,我们仅将其本人迁途到琉球群岛,而将其亲属留在当地。
此外不要因为他们的身份,而去过度剥削劳动力,仅以正常府兵制度的日耕作时间来要求,且告诉他们,刑期结束就能获得乾国百姓的身份,回家与家属团聚。
在他们服刑期间,还可以从中挑选一些工作认真,态度良好的罪民,减免其一些刑期,致使其成为周边罪民们的榜样。
琉球群岛方面,除去亲倭分子之外,全部吸纳为我乾国公民,并颁布乾国本就有的各种政令,实行府兵制度,城镇进入宵禁状态。”
因为不久前,对世家派系的扫除,现下乾国已经成了张硕的一言堂,群臣在听完张硕的处置方案,并未发现多大披漏后,便都不在多言。
“启禀国君,微臣有事启奏!”
“王卿有何要务,说说看吧。”
随着张硕的话落,众臣把目光都放在了民政部尚书王安石的身上,要知道王安石从始至终都深得张硕的信任,一直主持变法之事,其在朝廷上的一言一行,都影响深远。
当然,谢安、麋竺等一些重臣都知道,王安石其实是张硕的嘴替,变法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自家国君自己想出来的。
“启禀国君,现下我国民政方面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有几点是重中之重!
经过一段时间的统计,各地百姓已经全部完成登记,东莞郡105万余人,彭城郡116万余人,东海郡126万余人,泗水郡94万余人,临沂郡97万余人,琅琊郡106万余人。”
听着王安石的汇报,张硕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东莞郡和彭城郡刚刚结束战事,大量战俘被转移,可他们还是有一百多万人,为何临沂和泗水两郡都仅有九十多万,人都去哪了!”
听见张硕的质疑,王安石知道自家国君已经明白了他要表达的意思,当即话锋一转,又换了个话题:
“提刑司与律法司近日整理了一下各地送上来的卷宗,发展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此外臣觉得监察司不能继续呆在王都闭门造车,应该去各郡县城镇,巡查地方官员是否有违法乱纪的行为,促进我国地方上的稳定。”
“将有问题的案宗全部挑出来,由提刑司去地方上逐一重审。此外各地官员立即配合户籍司重新登记百姓户籍,监察司负责监督,但又官员阴奉阳违,一律革职从严判处。”
王安石还准备提问题,结果被张硕抬手制止,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一下子步子迈得太大,可能扯到蛋,张硕秉持着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理念,一个一个的去解决问题。
紧接着吏教部尚书谢安、工商部尚书麋竺、财政部尚书谢尚、典礼部尚书沈括都提了一些遇到的问题,张硕积极应对,无法马上决断的则询问群臣,如果还没有满意的结果,则让当事人朝后呈交奏折,后续进行内阁议政。
朝议结束,张硕在谢安的陪同下,亲自前去王家拜访王导。
琅琊王氏作为整个徐州的第一世家,张硕虽然不惧,但也不想与其交恶,早在之前他便遣了数波人来探望王导,如今迁都琅琊王城,自然要亲自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