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大战第4场比赛结束之后,全世界媒体和围棋界都沸腾了。
聂棋圣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非常激动的表示,柯杰的这场胜利证明,人工智能并不是无法击败的。
柯杰倒是一反最初的狂妄,大概是经过三场失败之后,抹去了他的锐气。他谦虚地表示这场胜利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并不能证明什么,深思的狗的实力还是在他之上,下一场他还会全力去拼,争取不要输的太难看。
年轻人都是这样,一开始傲气满满,进入社会遇到挫折被敲打被磨砺之后才能真正的成长。
有人问起柯杰那神之一手是怎么下出来的?
他搔了搔头道:“这几天我也研究了狗的下法,当时下那一步的时候突发奇想,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狗的话,我会下在哪里?然后我就想到了那一手。”
又有人问这一手会不会成为柯杰职业围棋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手?
柯杰摇摇头道:“我还不到二十岁,我觉得现在就对我的围棋生涯定性,有些太早了。”
李睿心想,要论柯杰职业生涯最有代表性的一手,那可能要等到十年后那个娘们唧唧,扭捏做态,小气巴拉的朝岛棋手偷偷摸摸举起的手吧。
要论神,围棋史上没有谁能神的过那一手,黄龙士不行,本因坊秀哉不行,吴清源不行,聂棋圣不行,李昌镐李世石柯杰不行,只有小卞行。
只要一举手,你就已经输了,上一个这么牛逼的,还是北斗神拳里的健次郎……
比赛结束,李睿做东邀请各位嘉宾喝酒聊天,一起畅谈今天的比赛内容,同时也对人工智能行业未来的发展分享了一些各自的想法。
雷军感慨的道:“这次比赛结束之后,全世界互联网巨头们肯定要大笔投资在人工智能领域了。”
查尔斯笑道:“他们早就投资了,只是没有获得这么好的成果而已。不信你问问罗宾他们千度都已经投了多少钱,我还在燕州街上见过千度盖的严严实实的路测无人车呢。”
罗宾微微点头道:“千度几年前就已经在布局人工智能,一直在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估计今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能拿出初步的成果给大家看。”
丁三石吃了一惊:“罗宾,咱们喝酒归喝酒,吃饭归吃饭,你要想让我坐你们的无人车,我可不同意。”
众人哈哈大笑,雷俊笑问:“怎么,你怕罗宾害你?”
丁三石摇头:“我倒不是怕他害我,我是不想给他免费做广告。”
说笑归说笑,正如查尔斯所说,其实全世界的互联网巨头们早都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
微软的人工智能助理小冰去年就在番茄台上播报过天气。
千度的无人车不用说了,早几年就开始研究,目前已经能够上路测试。
脸书大张旗鼓的人工智能开发尽管有吹牛的嫌疑,其实也有成果,只不过他们把成果都用来判断用户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内容和广告上。
谷歌更不用说,早就在做谷歌大脑项目,只是在挖辛顿教授团队和deepmind的竞争中输给了李睿,才导致研究进度受到影响。
至于其他的苹果,亚马逊,Ibm,阿狸,企鹅乃至软银这样的金融投资公司也都在做各自的人工智能研究。
只是deepmind最先拿出了研究成果,而且通过这场围棋人机大战把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此而已。
可以预见的是,被深思的狗如此刺激过之后,全球巨头们肯定要在人工智能赛道上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
在座的这些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针锋相对的敌人。
这正是李睿想要看到的局面。
他希望人工智能领域尽快发展,等待各种各样的资本热钱,野心家和天才进入这个行业,做大做强炒的火热。这样他在REdo,在deepmind,在opENAI,在英伟达的投资才能尽快的获得收益。
然后,等到李睿抛出一个新的大杀器之后,所有人才会意识到,原来他们又掉坑里了!
奇怪,为什么要说这个“又”呢?
不过对这个计划的后续发展,李睿的信心没那么足,如果说之前他的各种计划的信心是100的话,这次只有50。
毕竟那个大杀器是直到2025年才出现的,李睿穿越的时候,还没有完全确定未来到底会发展到哪一步。
但无论是从提前布局还是坑害对手又或者是国运家运的角度来说,李睿都有必要这样做,也只能这样做!
聊起人工智能这个问题,几位大佬的个性凸显无疑。
查尔斯的情绪比较悲观,他从物理的角度和人性的角度出发,觉得人工智能可能会比核武器更加危险,观点和埃隆不谋而合。
丁三石则是无可无不可,他只关注网抑那一亩三分地儿,至于人工智能这种需要巨大投资的项目,他既没能力搞也不想搞。反正你们的人工智能无论怎么搞,人类最终还是得玩游戏不是吗?只要游戏能赚钱,他就没什么可以忧虑的,他甚至于很高兴的表示,如果工作全都交给人工智能,那人类就可以专心致志的玩游戏了,网抑的发展机会不就来了吗。
张鸣一言不发,大佬们发言的时候他只是默默的听着,小眼睛转来转去。
罗宾则兴奋地提出除了自动驾驶之外的几个应用场景,他是一个真正的实用主义者,研究任何技术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人类争取什么福祉,而是首先要考虑能给千度带来多大的利益。
雷俊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但他和罗宾还是有些不同,他会考虑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问题,以及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罗宾和雷俊的区别,就像是理科和工科的区别。
至于文科的李睿,当然只能耍嘴皮子了。
面对雷俊的问题,他微笑道:“我们还是应该乐观一点,只要人类还在不断的创造新的可能,那就是一件好事,即便人工智能带来49%的问题。但它同时不也带来了51%的好处吗?差别就在于这2%。虽然2%看起来很少,但人类需要这2%。通过一年年的积累,一次次的技术更新,逐渐产生滚雪球的效应。即便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只比问题多一点,但这一点就是人类几千年来能够一直进步的动力所在。”
文科生的这句话,给铧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定下了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