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大疫期间,各地每日的奏报,如同雪花一样,折磨的李翔疲惫不已。
可好不容易三年疫情过去了,接踵而来的经济恢复工作,是让他忙的一刻都歇不下来。
李翔到底也没睡上两个时辰,洗漱一番,就被迫揉着脸来到御书房。
“皇家政院那边的政务班,怎么样了?”
今日的议题,依旧还是有关中原和南方的问题,尤其是中原的问题。
??管仲开口回道:“因为三番两次的被打断,并不顺利,加上皇上有意整肃底层吏治,臣打算今年开始,京官可以放缓,县级官吏轮流进京受训,暂定为期三个月。”
李翔手指敲着桌面,思索着道:“在各州开设政院也准备开课吧,让各州刺史自行筹备,各县官员轮流受训!”
皇家政院,是基于三年疫情期间搞出来的。
中原大战和南方大战结束之后,中原和南方各郡县官员,大量的保留了原有官员继续担任各地官吏。
一来,中原大战和南方大战拿下来的地盘,几乎都不比原本晋军手中掌握的地盘少多少了。
如此庞大的一块地盘,需要大量的官吏。很显然,晋军的储备就算是再多,但也不可能支撑得起这么庞大的数量!
故而,在原本的中原和南方,大量的任用了原本属于赵匡胤或者是朱元璋的官吏。
官吏,官吏,这其中,不仅是官,还包括吏。
官,不说县级的单位,光是县一级的单位,县令、县尉,再加上其他的辅官,就算是一个县,想凑够一个基层的政府衙门,也得五六个官员。
至于吏,需求的数量那就更多了!
二来,疫情来的太快,太突然,中原之地直接面临疫情,这块地方必须要尽快稳定下来,才能够尽可能更好的面对疫情的冲击,为了稳定,容纳原本属于赵匡胤的那些官吏是必须的。
至于南方,虽然在这三年期间并没有面临瘟疫的威胁,可是,南方却要承担这几年对于中原的输血。故而,这块地方也要求稳,只不过远远没有中原那么严重而已。
由此,在这三年的期间,李翔开办了皇家政院,让南方的基层官员分成多个小批次,轮流进京入院。
一来,这相当于一个汇报工作的平台。
二来,既然是来汇报工作了,自然有政绩不凡的,也自然有政绩拉胯的,如此,又成了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提高官员的治理能力。
以至于,这个原本为南方官员设立的平台,后来未被疫情侵扰的其余各地官员也参与了进来。
三来,这块的地方,也是给这些关于输送大晋思想的地方。
毕竟,这些都是朱元璋原本手下的臣子,朱元璋的思想和理念,对于他们根深蒂固,李翔自然要一点点的给他们扭转过来,扭转为他们大晋的思想。
只不过,从南方到京都,荆州这条线是走不通的,三年里,荆州靠近中原的那部分同样也爆发了瘟疫,自然不可能让这些官员走这条路线,绝对不可能让瘟疫带到司州之内。
可如果是从长江进入汉中走汉中这条路线的话,这条路线那就比较费时费力了。因此,这三年里,皇家政院可谓是一波三折。
相比南方,虽然当初为了维稳,容纳大量朱元璋势力的旧官员,可是,这块地方依旧是稳定向着大晋所想要看到的方向前进的,只不过在速度上,相比预计的要慢了许多。
可中原,如今就是乱象频生了!
盐政的问题,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这些赵匡胤势力的旧官吏,当初大批次的抱团在一起,以至于,贪赃枉法都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一群一群的。
疫情期间,又没有时间搭理他们!那个时候,还用得上他们,相比于当时他们面临的问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需要的时候,处理几个冒头的就是。
以至于,经过了这三年的时间,这些人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甚至,连京城的一部分官员,都被同化为他们利益链条上的一部分。
虽然说,大晋最核心的那部分人,并没有涉入其中。可是,中原的乱象,已经足够让李翔下定决心好好整顿上一下了。
因此,李翔准备将中游的官员也拉进皇家政院来遛一遛,选出一部分可看应用的继续留任,剩下的那些,完全可以在皇家政城之内历数他们的功过,当成反面教材,集中查办上一批。
??诸葛亮看着李翔,迟疑一下,道,“皇上,关于两位钦差,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人选?”
中原和南方要大力整顿吏治,尤其是问题重重的中原。
在好几天之前,就已经传出消息,要挑选两名钦差,分别去往南方和中原,用来督促南方和中原各州刺史。
同时,这两位钦差的手中可是有尚方宝剑的,遇到懈怠,甚至是阴奉阳违者,各州刺史之下,是有当场执法的权利的。
而对于这两名位高权重的钦差,究竟是哪个人选?众多朝臣,也向来是关心无比!
虽然说,这两名位高权重的饮差手中的权利只是一时的,等到中原或者南方的问题结束了之后,回归朝廷之后,这些权利也就自然重新收回来了。
可是,对于这些文官来说,如果能够办好这件事情,日后,在他们的政绩之中,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其是中原,因为其积累的重重问题,倘若能够把这个差事办好的话,日后绝对会是一片坦途。
“孔明也开始关心起了这些?”李翔笑了笑道。
这两个位置,和诸葛亮是没什么关系的。
他才刚刚从益州刺史的位置升到了工部尚书。
工部,他的前任贾诩向来是不管事的,原本的工部侍崇姚崇名义上是侍郎,其实干的就是尚书的活。
但这三年,姚崇奋战在凉州第一线,如今又继续外派为刺史,积累政绩,故而,工部的重担完全就压在诸葛亮的身上了。
诸葛亮现在是要挑起这六部之一的大梁的,尽快熟悉这边的事情,不可能让他直接扔下这边而去中原,或者是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