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其功于一役,这是陈霸先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出来的。
现在集结国中所有兵马,想方设法击退吴国大军,然后再让剩余兵马开始包围楚国的兵马,如此一来才有一定可能保南陈无虞。
现在南陈和吴国尚还没有分出胜负,甚至还处于僵持阶段,楚国除了兵马调动外又没有其他动作,结果你周罗睺上下嘴皮子一动就说要援军,这不是添乱是什么?
也就是现在陈霸先无暇顾及,而且周罗睺好歹也是南陈数得着的名将,要不然陈霸先说不定真的会临阵换将,将周罗睺撤职,押回京城受审。
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有些时候这句话又要翻转过来,变成当局者清 旁观者迷。
现在陈霸先焦头烂额,一门心思都在吴国那边,所以从他的判断来讲,哪怕是出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道理,楚国都不应该这个时候出兵,最起码也得是自己和吴国分出胜负后再出兵。
但这只是陈霸先的想法而已,在周罗睺眼里 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负责抵御楚国的周罗睺直面项羽,再加上他也和项羽打过交道,所以他心里很清楚,就算此时此刻项羽没有什么动作,但是就凭着这些兵马调动,项羽一但开始动手,那就是雷霆之势,现在不调集兵马支援,莫非要等到项羽攻过来后再仓皇应对吗,那一切可都晚了。
在狠狠发泄一通后,周罗睺红着眼睛看向羊翔道:“斥候可有传来什么消息,那项羽是否有异动?”
听到周罗睺的话后,羊翔连忙说道:“启禀周将军,目前敌军没有丝毫异动,都固守城池,而且到现在为止就连斥候都没派出多少。”
羊翔的话让周罗睺皱了皱眉,他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项羽打的究竟是什么算盘。
若说项羽没打算进攻自己,那为什么兵马调动这么频繁,甚至将后方固守鸣皋城的兵马抽调了很大一部分,而且据周罗睺所知,此时此刻的楚国还在不断调兵遣将,援军不断涌入项羽那边。
但若说项羽会进攻自己,那也不太符合常理,现在南陈和吴国大战,再怎么样也应该等到两方决出胜负,都蒙受巨大损失后再出兵,这样才符合利益最大化。
现在贸然出兵,除了帮助吴国吸引火力外,其他可就没什么好处了,周罗睺可不相信楚国真的会视吴国为攻守同盟的盟友。
周罗睺冥思苦想,完全猜不到楚军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羊翔此时试探的说道:“周将军,不如就由陛下所说,我等即刻龟缩城池,坚守待援,看看楚国到底是什么打算如何?”
周罗睺看了一眼羊翔,似乎是心有不甘,但最终他还是摇头叹息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传令诸军收回全部兵马,各自坚守城池。”
如此决定一下,反倒是会给项羽机会,因为这就是项羽和崔乾佑拟订的计划,用大量的兵马调动让周罗睺不知道项羽的主攻方向是哪里。
但实际上,此时此刻项羽已经将大部分兵马都带到了南沙关,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奇袭周罗睺所在的城池,擒贼先擒王,只要擒杀周罗睺,此战就大胜了。
而这一次周罗睺昏招频出,居然撤回了几乎全部斥候,这让南陈大军成了瞎子聋子。
“启禀大将军,六扇门来报,南陈大军已经收缩了几乎全部兵马,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动静。”而此时的南沙关内,王贵正恭敬的对项羽说道。
项羽抬起头来,眼中重瞳看向王贵问道:“陈庆之和贺齐到了呢?”
王贵点了点头道:“大将军,陈将军和贺将军都已经到达南沙关了,现在就在外面等候。”
项羽用力拍了一下案桌道:“好,这两人率兵赶到,总算是弥补了兵力差距,速速请他们两人进来,再将崔乾佑、陶震霆等人都喊来,本将要着手准备攻打周罗睺。”
听到项羽这话后,王贵也颇为激动,战场厮杀本就是立功的最好时机,让他坚守城池不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在听到项羽的话后,王贵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王贵匆匆下去,很快那些人全部都到了。
“参见大将军。”众将齐声说道。
项羽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众人落座,随后他环顾了一圈道:“诸位,本将已经收到消息,现在周罗睺已经命令麾下各处兵马坚守城池不出,而且贺齐将军和陈庆之将军都到了,现在就是包围周罗睺最好的机会。”
项羽这话一出,众将面面相觑,不过他们倒是都没有反对的意思,
哪怕是之前意见有些相左的崔乾佑也是如此。
在历史上,崔乾佑可也是唐朝中期名将,在灵宝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唐朝廷20万大军,这可是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关键转折点。??
而且他先后击败封常清、哥舒翰等众多唐朝名将,这也说明了他能力不俗。
以他的眼光,他也能看得出来项羽的计划一旦成功会带来多大的收获,一开始反对只是因为双方身处地位不同,所以崔乾佑还是更希望以稳为主。
但是崔乾佑心里也很清楚,这项羽的个性有多么倔强,又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所以崔乾佑就算有心想要劝说也是无济于事,再加上当天夜晚,项羽特地找到崔乾佑,两人探讨到深夜后,最终崔乾佑决定支持项羽。
“诸位还有什么意见吗?”项羽淡淡的问道。
“末将觉得大将军说的言之有理,这个时候出兵绝对是最好的机会,末将同意。”王贵一马当先,直接支持项羽。
陶震霆、史进、徐荣等将领也是纷纷出言同意,他们几人都迫切想要立下战功,而如今楚国方面战事虽然不断,但他们若是可以击溃周罗睺,拿下南陈领土,这功劳毫无疑问最大。
因为他可以盘活目前楚国扩张的困境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