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内,王小伟双手抱着头躺在床上,头顶上的风扇“呼呼”地吹着,脑子里时刻在想着自己要实施的计划,相片照了,用胶布改户口本和毕业证的方法也有了,明天试一试就能知道效果,下一步就要考虑报名时如何浑水『摸』鱼、蒙混过关了……
“咚咚!”敲门声响起,王小伟立即闭上了眼睛。
王志德打开门,瞧着闭目养神的王小伟,走到床前坐下说:“小伟,以前辛苦你了,又要读书,又要帮着你妈做饭菜、洗碗。以后呀你只管学习,你妈妈上班的时候,我和你哥哥早点回来做饭,你就不用『操』这份心了。”
王小伟闭目塞听,理都不理睬父亲。
王志德见小儿子还是闭着眼睛不吭声,只好起身出去,无奈地冲站在门口的大儿子摇了摇头,并轻轻地关上了门。
王小伟睁开眼睛,得意地笑了笑,起身坐到书桌前,拿起一本数学资料看了起来,因为明天要进行『摸』底考试,还得复习一下才行,要是考得太差,被老师和同学笑话那就没面子了。
过了一会,姜梅花推开门喊道:“小伟,吃面条。”
王小伟头也不回地:“放在哪,我等会再吃。”
姜梅花只好坐在桌前吃面条,同时冲着正在吃面条的丈夫和大儿子说道:“以后有你爷儿俩好受的,小伟的个『性』倔得很,心里不恨你们才怪。只是你俩还真的有福气,今天早上我上班时,我们所长通知我,管仓库的孙师傅这个月就要退休了,让我下个星期一顶替孙师傅管仓库,以后就只要上长白班,中午还能休息两个小时,不用再匆匆忙忙地来回跑了。”
王军顿时欢喜地:“妈,这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太好了。”
姜梅花说:“别高兴得太早,明天是我最后一天轮班,中饭谁做?”
王军一指父亲道:“爸爸说,中饭他做。”
王志德却说:“明天我要去吉庆乡检查防汛工作,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啊!”王军垂头丧气地:“爸,你真会坑人。”
姜梅花恼火地:“瞧你俩这点出息,做顿饭能把你们累死。就算我上了长白班,中午下班后还得赶紧去买菜,难道你们还要等我回来再做饭,就不怕把我累死?行,我和小伟单独过算了,你俩去喝西北风。”
王军慌忙地:“妈,我没说不做饭呀,以后中饭我包了,行吧。”
姜梅花瞪眼道:“哼,你以为我会相信,你和你爸一个德『性』,别说有事,就算没事也不会按时下班,好象这世上少了你俩,这地球就不转了。”
王军不敢再吭声,一是他确实做不到按时下班,因为只要出了案子,当警察的就只能没日没夜地工作了;二是怕了母亲的唠叨,一句话要是说错了,母亲会唠叨没完。
王志德却只管低头吃面,因为自己对家务事确实很难顾及,所以少『插』嘴为妙。
王小伟出来坐在母亲身旁吃面,对父亲和哥哥望过来的目光视若无睹。
姜梅花瞧了小儿子一眼,也不敢再唠叨惹他生气,吃完面、放下碗道:“你们洗碗,换煤球,火要是熄了,晚上就别吃饭。”说完便匆匆出门而去。
王志德也放下碗,瞧了两个儿子一眼,起身去了自己的房间,他可不会主动洗碗,那不是自己这个老爷子应该做的事,还是抓紧时间睡会午觉吧。
王军吃完面却坐在哪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只好望着低头吃面的弟弟。
王小伟吃完面,一抹嘴回了卧室,并关上了门。
王军苦笑着起身收拾好碗筷去了厨房,在水池里洗好碗,再拿块旧『毛』巾出来把桌子擦干净,看了下茶几上的闹钟,已经是下午一点了,他重新回到厨房洗了擦布,用铁夹把炉灶里的蜂窝煤夹出来,把最下面烧完了的放进垃圾桶,再把其它的蜂窝煤夹回炉灶,最上面加上一个新的蜂窝煤,然后回到客厅坐下,拿起报纸看了起来,第一版第一条社论是“来自中越边境的报道——评越南在我国边境犯下的滔天罪行”……
下午一点半,王志德从卧室出来,望着在看报纸的大儿子小声问道:“王军,小伟上学去了?”
王军摇了下头,也轻声地:“今天只是报名,下午应该没上课。”
王志德便走到小儿子的卧室门口,轻轻地推开门,看到王小伟坐在书桌前正在认真地看书,便笑着说:“小伟,我和你哥上班去了。”
王小伟连头都没动一点。
王志德只能自讨没趣地和大儿子一起出门,来到小院后轻声地:“他能安心读书,我也就放心了。”
王军笑道:“可我却安心不起来了,真不知道一下班,我就火急火燎地往家赶,同事们是怎么想?”
王志德眼一瞪说:“那你赶紧讨个媳『妇』回来,那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王军苦笑道:“好好好,等明年小伟考上了大学,我一定把媳『妇』讨回家。”
父子俩也就快步走进办公大楼,一个上楼,一个赶往派出所上班。
王小伟在家中把数学、物理、化学都温习了一遍重点,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然后松了下懒腰,去厨房喝了一杯凉水,坐在沙发上拿着报纸看了一下头版的社论标题,赶紧认真地看了起来……
姜梅花推开门进来,看到小儿子立刻高兴地:“小伟,从下个礼拜一开始……
王小伟放下报纸道:“我知道,你要上长白班了。妈,恭喜你不用再三班倒,中午还可以休息两个小时。
姜梅花在小儿子身旁坐下,笑骂道:“你小子中午听到我说话了。不过小伟呀,你就不要怪老头子和你哥不帮你改年龄了,我下午听一些人说,南边要打仗了,今年的新兵很可能要上前线……
王小伟立即正经地:“妈,这种话不要『乱』听、『乱』说,老头子是县高官,现在征兵就要开始了,你如果在别人面前说了这种话,别人就会以为是老头子说的,那样的话,老头子会吃不了兜着走,县高官也就肯定当不成了。再说,我现在已经回学校复读,对参军的事已经忘了,我会努力明年考上大学的。”
姜梅花欢喜地:“这就好、这就好,这下我就放心了。刚才的话我也只敢对你的,要是老头子听到了肯定会骂人,你就放心吧,这种影响征兵工作的话,我也不敢对别人讲,这点政治觉悟我还是有的。只是小伟呀,妈虽然做了长白班,但中午下班后要去买菜,晚上也要到六点才能下班,而且你爸和你哥都靠不住,今后你要是放学早,回家后还是先帮妈煮上饭好不好,这样的话中午就不会影响到你爸的午睡,晚上也不会影响到你去学校学习,这样好不好?”
王小伟乖巧地:“行,我听妈的。”
姜梅花一听,感动得都快落泪了,激动地:“还是小伟心疼妈,晚上妈给你做爱吃的土豆丝。妈去做饭了。”
王小伟瞧着欢欢喜喜去了厨房的母亲,好笑地摇了摇头,然后继续看着报纸,哥哥匆匆回来时,他装着没看见,也不理睬哥哥的问候。看到老头子回来时,他更是头都没抬一下,连老头子在身边的沙发上坐下,他都懒得动一下。
王军端着饭菜从厨房里出来,瞧着聚精会神看报纸的弟弟和尴尬地坐在那的父亲,心里是好笑又好闷,真不知道这种亲人之间的冷战要何时才能结束。
吃饭时,姜梅花高兴地把王小伟答应继续做饭的事告诉老头子和大儿子,老头子虽然没吭声,但王军却高兴得直夸弟弟真好,可他的热脸却贴上了弟弟的冷屁股,王小伟直接无视他的存在,不仅不说话,而且望都没望他一眼,简直就是视他为空气。
第二天清晨,王小伟晨跑时对身后的哥哥继续保持着视而不见,回家吃完早餐挎起装着文具的军用挎包对母亲说了句,“妈,我上学去了”,便走出了家门,好似老头子和哥哥根本不存在。
姜梅花得意地盯着老头子和大儿子道:“小伟就是爱憎分明,知道谁疼他,谁欺负他,这就叫做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
王志德和王军只能忍气吞声,但心里还是高兴的,因为不管怎样,王小伟接受了现实,去学校复读了,父子俩人的努力也就没有白费,只要一年后得出了硕果,眼前的损失又能算什么,根本不值一提。
王小伟来到县一中的大门口时,正好遇到昨天的四位好友,其中一位好友送上了昨日说好的一小卷医用胶布。大家来到教室时一些同学早就到了,并且占住了前面的课桌,因为七十多人复读,课桌基本上摆满了教室,能坐在前面自然要好一些,最起码能清楚地听到老师的讲课,至于老师会不会重新调整座位,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王小伟五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选在了最后的两排座位,分前后就坐。然后五人围在一起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些字,用胶布检测改错的效果,开始时是连字带纸全部粘破,后来慢慢地掌握了经验,不是整个字都要用胶布一下子粘住,只能用胶布很轻、很轻地,一下接一下地粘在字上,最终把字迹粘掉,虽然纸上也会留下一点痕迹,但只要不认真仔细地看,纸上如同没有写过字一样,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这时,同学们陆续到来,坐满了整个教室,认识的同学相互打着招呼,陈秀云几位女同学也过来同王小伟五人问好,并祝贺王小伟获得了武术冠军。但王小伟和陈秀云都有点尴尬,两人相互也没单独问好,借一句“大家好”敷衍了事。
上课铃声响起,宋老师和四位任课老师抱着试卷一同走进教室,点名后直接宣布『摸』底考试,五名老师同时监考,上午就考了语文、数学、英语,虽然考题不多,但都是与高考题目相类似的难题,让同学们都感到有点紧张。
大家考完后都聚集在一起交流,没想到各有失误,这下子谁也不淡定了,因为都是参加过高考的人,现在却阴沟里翻了船,这可是很丢人的事。
中午,王小伟匆匆赶回家,但哥哥已经在家里煮饭了,茶几上的闹钟已经指向了十二点二十分。他也懒得理睬哥哥“回来了”的问候,走进卧室复习下午要考的科目书,连母亲回来时的问好都不搭理,他趴在书桌上做习题的认真样,把哥哥和母亲都惊讶得不可思议。
吃饭时,姜梅花奇怪地问道:“小伟,怎么第一天上课学习就这么紧张?”
王小伟没好气地:“第一天就考试,你说紧不紧张?”
姜梅花也就不敢再多嘴,看到小儿子快速吃完饭又去看书后,她都有点心疼了,可又帮不上忙,只能默默地去上自己的班,洗碗的事自然由王军承担。
下午,物理和化学考完后,宋老师就把上午的考卷发给了同学们,然后瞧着紧张地看着试卷的学生,用挖苦的语气说:“你们自己好好看看吧,连一些很基础的题目都能做错,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会做,这就是落榜生与大学生的差距,怪不得你们只能回学校继续复读,还不能去大学校园成为令人信服的天之骄子,但愿你们在今后一年的学习中,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不辜负父母、老师、及自己的期望。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个礼拜一正式开始学习,下课!”
同学们的脸『色』虽然非常的难看,却还是立即起身,尊敬地:“老师再见!”
宋老师走后,同学们立即相互看着试卷,顿时嘻笑打闹声响起,因为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只差十来分就能上大学的人,今天的考试却让很多有犯了很低级的错误,大家也就相互挤兑和取笑,然后结伴离开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