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星洛买房子,自然就接触到了李婶子和他那个在港城的儿子李兴华。
李兴华一身西装革履,港味十足。
可能是因为要回到国内,便没有打领带吧,不然的话,妥妥的暴发户嘴脸。
“郑小姐,这房子当然能卖的啦!你看这地段,上街最中心.....\"
“请喊我郑同志!能不能讲大陆话?别啦啦啦的,明明是出口货,怎么回来都成进口产品了呢?”
“哈哈哈!”李婶子也听不惯儿子这学的不伦不类的港风话,见儿子被这小同志满眼嫌弃的数落,笑的前仰后合。
李兴华“啦”了一半,接下来的话直接就转成了粤语:“我们粤省和港城说话本来就很像的好吧?不管出口进口,反正吧,这房子你要是要的话,一口价,五千.......”
就在郑星洛准备一口答应的时候,他又在后面加了“港币”二字。
郑星洛在心里换算了一下,现在的汇率,大概是一比三,也就是说,这破房子他竟然要一万五。
一万五在这个年代是什么概念?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 ,就是个天文数字。
郑星洛一下子清醒过来,她现在觉得,五千海币都不值,就这房子,算了吧,再看看别的。
听完她的价格,郑星洛嫌弃的白了他一眼,“你是不是在那边住久了,就忘了本了?哼,我觉得五千海币都贵,你竟然要港币,我不要了。”
说完,便转过脸看向李婶子:“不好意思,李婶子,打扰了,买不起。”
李婶子一听,便狠狠瞪了李兴华一眼,笑着说道:“你别听他瞎说,他就是在那边待几天,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瞎赶时髦呢,
姑娘啊,张杰她们在村里也待了两年了,知道我这人什么样,这样吧,你若是真的想要,一千五,这房子就给你了,要不是我们搬走就不准备回来了,怎么也不会把根卖了。”
这个李婶子说的倒是个实诚价,一看就是真的想卖,不像那个李兴华满嘴跑火车。
现在深市,还只是一片小平原,小渔村,到处空荡荡的,又是水塘又是河坑,还有破隧道,乱石桥,普普通通的七十年代南方小村庄。
哪怕是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来,人们只要能去对岸,在对岸站稳脚,肯定还是迷恋对岸的繁华,不想回来这边。
前些年饥荒的时候,逃港的人足有上百万,也就是现在管的严了,人们生活好些,才相对稳定了,不往对岸窜了。
对于将来寸土寸金的港城,郑星洛也有一定的想法,她也想趁现在在那边置办下产业,这才后世,可是大财富。
李兴华一听他老母一上来就把价格压的这么低,很是嫌弃的吧咂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在港城学的生意经,回了这边,简直是一点儿用武之地也没有。
那边讲究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做生意的都是把价格抬到虚高,再让人砸价,最终无论降多少,都会让人欢天喜地的将东西买走,他还能大赚一笔。
在这边,价格稍微高一点就把人吓跑了,真是毫无弹性。
郑星洛和李婶子在一旁嘀嘀咕咕的说着房子的事,李兴华只能百无聊赖的在一旁转圈圈,根本没人搭理他。
最终,房子以一千三百五的价格敲定下来,就这样的价格,李婶子还觉得挺满意的。
毕竟,这时候,盖一套青砖大瓦房也不过是几百块钱,何况这两层小楼房,也不完全都是青砖盖的,半砖半土坯,也就是空间大一些。
也就是这时候,郑星洛才知道,这房子不是纯粹的青砖瓦房,亏她还觉得占了大便宜,也就是这个李婶子实在,实话实说,不然的话,光看正面,还真是看不出来。
房子价格谈好,接下来就是办手续。
这个李兴华虽然看上去不着调,但是,不愧是两边跑的奸商,对于其中的道道门清,别人不知道要问多少遍,跑多少趟的流程,他一套下来,就搞定了。
在牛大凤她们目瞪口呆的见证下,郑星洛拿到了新鲜出炉的房产证明,脸上笑开了花。
李兴华不屑的撇撇嘴:“这破房子,看把你美的,你要是看过港城的高楼大厦,就会知道,这就是猪窝。”
李婶子照着李兴华就是一巴掌:“臭小子,你就是在猪窝长大的,没这猪窝,还没你这头满世界撒欢儿的猪呢!”
“哈哈哈!”
郑星洛和牛大凤她们都大笑起来。
要离开的李兴华,见郑星洛出手便能拿出一千多块买他们家的猪窝,心里也活泛开了,笑呵呵的靠近郑星洛:“嘿,小丫头,想要去对面看看的话,吱一声,我有兑换港币的渠道,给你打骨折。”
一般人想要兑换港币,那可是太难了,也就有了一定的私下渠道,就跟黑市似的,看来,李兴华就有这样的门路。
郑星洛笑望着李兴华,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正愁怎么过去呢,现成的亲戚不就来了?
李兴华被郑星洛渗人的眼神看的心里直突突:“你怎么这么看我?当我没说。”
说完,他就要赶紧离开。
郑星洛上前,拦住李兴华,“别着急啊,咱们好好聊聊。”
之后,二人走到一旁聊了起来,一脸懵的李兴华递给郑星洛一张写了电话号码的纸条,走的时候还不停的回头看,她怎么敢说能让他进货的事情呢?她怎么可能有比港城还要先进的东西?
待他们母子走后,牛大凤上前,笑着拍了郑星洛肩头一掌,“行啊,星洛,一来就有了家,我们几个,在这儿混了这么久,都没想着在这边生根发芽。”
郑星洛看看她们三个,提醒道:“要生根,就趁早,不然的话,再想生根,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接下来的日子,郑星洛专心的整理起这小楼房,进去之后才发现,后墙和左边的墙,都是用土坯垒成的,只是,用报纸糊的严实,不撕开,根本看不出来。
一楼杂货铺,收拾干净,找木匠打了货架,剩下的就是摆货了,二楼,两间小卧室,一间做了针灸室,客厅一角,弄了个中药柜,摆了张桌椅,白色十字门帘一挂,直接就成了中医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