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皇帝替自己儿子挑选的这些陪读也都是精心挑选过的,不显山露水,但个个都是忠义的苗子,至于他们的祖父、父亲、兄长将来如何,那就不是侯府能管的事了。
现在先将孩子弄过来,其后的事情其后再说。
一共五位陪读,加上萧佑,一共六个学生,学生名单一拿过来,常尚书就看出门道来了。
他心里清楚这些少年将来会是什么角色,自然是要悉心教导的,常尚书不仅精通水土之事,更是诗文的佼佼者,早就将自己要教授的内容备好了课。
老侯爷上阵教的自然是兵法,如何行兵打仗,另外要带着他们操练骑射。
而梅庄主要教的是在老侯爷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他们从这半大的年纪开始练习内功,为自己增添更好的本钱。
至于仍未到的首届探花郎,除了对户部了如指掌外,他其实对朝堂结构事务极为熟悉,更是策论的一把好手,这可是科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四位先生如何合理安排六位学生的课程也是一大讲究,萧佑作为主角自然参与其中。
初步的课表出来后,萧天洛也去瞅了一眼,只能说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精英教育都是严苛的,哪有无缘无故冒出来的栋梁之材。
这一大清早的时间留给梅庄上了,一大早就要练气,说这也是为了让他们一整天有个良好的精神去读书,上午的时间则是留给常尚书,讲诗文,论经赋。
午时过后则是留给那位前探花郎柳世璜,由他来讲策论。
后面则是老侯爷带着讲兵法,练骑射。
这么一天下来也是满满当当,而且也有作业,那晚上的时间就得写作业,次日交。
这私塾可没有双休的,七日方可休上一日,属于单休。
萧天洛与祝久儿一合计,反正侯府够大,而且人少,空下来的房间多了去了,不如就在府里再弄出一个院子给那五位陪读的小公子用,若是时间紧,可以留在府里。
当然了,这一点也不强制,就是住宿与走读都可以,随他们自己选择。
虽说是讲好的要免费用,但这五家都是懂事的,在达成一致的次日就一起过来拜访。
这一日萧天洛才知道他们都是何人,其中一人还是程武的手下,在金吾卫任兵曹参军?:军务与行政事务辅助,从六品上,处理文书、后勤、军械和物资管理?。
萧天洛听到这里时眉毛挑了挑,且这位宋参军也是世家了,祖上也曾官拜大军将,可惜后来犯错被贬,后代才因此没有崛起,但这位宋参军的儿子宋扬却极有潜力。
小小年纪就练得一身好筋骨,梅庄主看了一眼就精神大振,直接上手拍起来:“好!”
宋参军尴尬道:“这小子吧就爱习武,但不爱读文,恐怕要让几位先生费心了。”
老侯爷拂着下巴道:“好说,好说,一看这小子就是习武的好苗子,正好了,咱们这里有文有武,文不行那就重武,文只要过得去就行,咱们大楚不仅有文考,也有武举。”
这话说到宋参军的心坎里去了,那宋扬与萧佑的年纪一样,都是十二岁,从前哪有机会进入宣武侯府,面对立下赫赫战功的老侯爷,激动得手脚都没有地方放。
他十二岁却比同年龄人要高大许多,比宋佑也要高出半个头,萧天洛在一边看着觉得这孩子就符合忠犬武将的人设,而且看着极崇拜老侯爷,两眼直冒光。
在听到父亲说自己文不成的时候,还尴尬地摸了一下鼻子,看来是真的文不成。
而第二位过来的也是奇了,其实是俩,过来的是一对双胞胎兄弟,父亲是工部的仓场主事,这个官职听上去十分冷门,一问之下才知道负责提运粮事务。
这是典型的官职不高但责任重大。
而且这位曹主事大人不是世家出身,就是平头百姓走出来的官员,七品主事感觉都要到头了,这些年在工部就职也没有出过差错,十分尽职。
毕竟工部现在的老大可是程尚书,谈不上多尽职清廉,工部的风气也大不如从前。
能在这样的氛围下独善其身,不曾犯错,这本身就是极大的功绩。
曹主事的一对双胞胎年龄要小些,刚好十岁,七品的主事俸禄要养活两子两女十分为难,尤其在刚买了一处二进的宅子后就更捉襟见肘,侯府递来的橄榄枝刚刚好。
曹主事进来后就直咂舌,这可是真正的高门大院啊,真正的世家,把孩子交给侯府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不要银子不说,还可寄宿。
不过曹家娘子是个知事的,侯府可以不要银子,便他们不能白占这便宜。
这两个孩子看着就要文弱许多,还有几分羞涩,十岁的年纪搁在现代还在上四年级。
一想到这两个是小学生,萧天洛就觉得十分顺眼了。
“老侯爷,诸位先生,这两位就是在下的犬子,你们俩,给老侯爷介绍介绍自己。”
“晚辈是家中老大,名为曹植。”
噗,曹植?!老二不会叫曹丕吧,三国都给搬到大楚了?
“晚辈在家中排行老二,名为曹冼。”
幸好,曹家兄弟没有在这大楚的老曹家团聚,萧天洛莫名地有些失望,看戏的心都淡了。
接下来这位就是老熟人了——御史大夫的史大人,这位年岁不小了,带来的是他的孙辈。
史大人在朝堂上可是火力全开的人物,且精神矍铄,至少还能再战十多年。
他的孙辈一看就是个活泼外向的,一进来就砰地跪下了:“晚辈史玉琦有礼了。”
吓人,刚才曹植,现在史玉开头,萧天洛心想幸好没冒出个史玉柱来,不然他真是要笑。
这家伙进来就行这么大个礼,大家惊得笑起来,史大人一脚踹到他屁股上:“少耍活宝。”
史玉琦十三岁,长得瘦高个,眼睛十分活,要知道史家可是不怎么受人待见的,一个成天参天参地的祖父,旁人避之不及,走得近了还容易被抓住把柄。
但史玉琦却与各家各户的公子们打成一片,丝毫未受他祖父的影响,也是一大奇迹。
十三岁比萧佑要大上一岁,这少年就是生得瘦,听说还是个消息通,一起玩的孩子们嘴上不把柄,朝他秃噜的消息大把,堪称是官三代里的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