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祀坛下。
同样穿着威仪肃穆祭祀袍衫的李泰和李治,他们看着祭坛上意气风发的父皇,他们两人的脸上露出狂热之色。
特别是即将谋反的李泰,他更是捏紧拳头在心里发誓道。
“待本王登基以后,定要来泰山封禅!”
“本王的封禅仪式,一定要比父皇举办的还要隆重!”
“而且本王的子子孙孙,凡登基者,都要来泰山封禅!”
大汉一共有四位帝皇来过泰山封禅,李泰觉得他们李氏皇族做的比大汉还要好,理应有更多的帝皇来封禅。
和李泰并肩站在一起的李治,他心里同样有着封禅的想法。
现在的李治有舅舅长孙无忌、中书侍郎于志宁、妻舅中书舍人柳奭、尚书右丞宇文节等人的支持,他的心态和一年之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这两年父皇还把《帝范》拿给他看,这更加坚定了李治争夺储君的想法。
大半个时辰过去后。
直到太阳逐渐西斜,第一天祭拜山神和祭天的仪式,才在众人疲惫的目光下结束。
当李世民和文武百官回到临时搭建的营帐歇息时,绝大部分老臣简单吃了一些膳食,随后便回去歇息。
李世民的营帐内。
脸色疲倦但是精神矍铄的李世民,他转头看向身子肥胖的李泰,关心地着询问道。
“青雀,你的身子顶不顶得住?”
“如果你觉得身子过于疲倦,明日登岱顶封玉策的仪式,你就不要参加了吧。”
李泰的身子过于肥胖,他在平地上走路都会累的气喘吁吁,更别爬陡峭的泰山山路。
而且今日还只是在山脚下封禅,明日却要登顶封玉策,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李泰想到泰山巍峨的山路,脸上露出一抹担忧,很快他咬着牙说道。
“父皇,封禅仪式乃世间最为盛大的仪式,孩儿也想目睹父皇封禅的全过程!”
李世民满脸微笑地点了点头,随后轻声说道。
“青雀,如果你走累了,就让亲卫拿步辇将你抬上去吧!”
“朕这次想靠身体力行登上岱顶,也是想证明一下,我还没有老去而已。”
李世民今年才47岁,比朝中绝大部分的文武大臣都要年轻。
他在此之前三次想来泰山封禅,都因为各种原因搁置,这一次也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来泰山封禅,他不想留下遗憾。
李世民步登泰山的这个决定,可是苦了李靖、杨师道、颜师古和唐俭等上了年纪的人。
他们看到李世民这个皇帝都没有乘坐步辇,他们这些臣子也不敢乘坐步辇。
李泰听到不用爬上去,他激动地站起来道谢。
“儿臣谢父皇关心!”
东岳泰山很高,李泰也不敢打肿脸充胖子,硬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爬上去。
说不定他还未爬到岱顶,便已经死在半山腰上。
李世民朝他微微摆了摆手,随后转头看向年轻的李治,同样关心地轻声说道。
“雉奴,如果你觉得累,也可同青雀一起乘坐步辇上去。”
李治站起来拍了拍胸口,装作一副孩子模样说道。
“父皇,儿臣还年轻,肯定能靠自己走上去。”
“儿臣觉得难得来一次泰山,用脚步来丈量泰山的巍峨,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李世民听到李治的这番言论,他的脸上顿时露出赞赏之色。
因为李治所说的这番话,正是他心中所想。
李世民欣慰地说道:“雉奴,你能这么想,朕心里很欣慰!”
“既然我们父子俩的想法一致,那我们明天便用脚步来丈量泰山吧!”
表情看起来懦弱的李治,他听到父皇这番夸赞的话后,脸上顿时露出激动的表情。
他连忙说道:“遵命!”
舅舅说的果然没错,父皇心里想的就是用脚步丈量泰山。
他之所以能说出这么一番话,也是舅舅暗中叮嘱他,没想到竟然能说的父皇心花怒放。
而李泰看到父皇满脸欣慰地夸赞九弟李治,他的眉头忍不住微微皱了起来。
“九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会说话?”
“难不成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在李泰的印象中,九弟李治一直都是沉默寡言之人,而且他也不会在父皇面前拍马屁。
可九弟方才的这番言论,可不像他能说出来的话。
李泰想了一圈跟来封禅的人后,很快把目标放在舅舅长孙无忌的身上。
“难不成舅舅暗中支持九弟?”
想到这个结果,李泰的心里猛地一颤。
在他和大哥李承乾争储的数年时间里,舅舅一直没有表明他的态度和立场,既没有支持自己,也没有支持太子。
现在看到九弟李治跟以往不同后,心里敏感的李泰顿时察觉到这一点。
“哼!”
“舅舅真是有眼无珠,放着本王不支持,竟然妄想支持九弟!”
李泰想到舅舅不明智的选择,他的心里冷哼连连。
现在明眼人都知道,有能力竞争储君等皇帝的人,除了李承乾这个太子外,就是他这个势力强大的魏王。
李世民看到爱子李泰的脸色阴晴不定,他满脸微笑地询问道。
“青雀,可是有心事?”
李泰顿时从思绪中回到现实,他连忙摇着头说道。
“父皇,儿臣并无心事。”
“孩儿方才在想,这泰山再巍峨高耸,明日也会被父皇征服,并踩于脚下!”
不得不说,在拍马屁这一块,李治远不是李泰的对手。
当李世民听完李泰说的这番话后,他朗声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
“青雀说的不错,泰山在高,朕亦能将其踩于脚下!”
李世民在李泰和李治两个嫡子的吹捧下,时不时地发出一阵兴奋的大笑。
父子三人一直聊到大半夜,这才各自去歇息。
...
翌日。
天色刚蒙蒙亮,浩浩荡荡的封禅队伍便开始朝岱顶攀登。
众人走走停停,足足花费了数个时辰,才脸色苍白地走上了岱顶。
“呼呼~”
脸色苍白满头大汗的李世民,在两个侍从的搀扶下,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他感慨着说道:“不愧是东岳泰山,岱顶看似就在眼前,可行走多时却还未登顶!”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朕还是走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