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那场无法避免的大火发生在9月上旬,杨晓帆始终记得那是一个周日。
那原本是军校学员一周内难得的唯一一个休息日。宿舍老大熊旺年一大早就嚷嚷着趁着上午天气凉爽,一起去打球,中午回来打牌。
可队领导喊他去接了个电话后,他就匆忙收拾东西回老家了。等再次归队返校时,已经是半个月以后了。
想起熊旺年当时描述的大火惨状以及根本无法弥补的损失,杨晓帆此刻心如坚石,异常强硬。
他语气坚定地说道:“熊厂长,安全是生产的基石。只有确保生产的安全,保障工人的安全,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先不要谈我们合作的情况。不管如何,你们都要先对生产车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彻底消除所有隐患。”
分管安全的副厂长还想继续说些什么,却被熊兴贵拦住了。
他有些狐疑地问道:“杨经理,你为什么这么质疑我厂的用电安全,还这么笃定自己说的都是对的?你有这方面的鉴定资质吗?”
熊兴贵并非不重视安全,他只是本能地感到好奇。
试想,一个如此年轻的面孔突然出现在他的视野里,还带着非常好的产品创意。
说是合作,其实工厂无疑是更大的受益方,而他却如此关注工厂的安全,似乎有些“关心过度”了。
要知道,无故献殷勤,往往都有所图谋。
杨晓帆没有多做解释,只是简单应付了几句,重点在于提出解决方案:
“熊厂长,我是非常认可贵厂的生产技能和生产规模,也是真诚地希望能和贵厂合作,把这个项目做大做强。您应该能判断出,这样的新产品前景非常好,势必会引发市场关注,潜力很大。”
“我关心贵厂的安全,既是出于人道主义,也是关注自己的投资安全。当然,您如果对我的说法有疑虑,这也很简单。您可以邀请消防队和电力局的专家来检测一下,毕竟小心无大过。您看如何?”
熊兴贵还想再说什么,但杨晓帆已经摆了摆手,脸色严肃地打了招呼,转身告辞了。
金德宝也非常意外,但他自然紧随其后。
从头到尾,苏亦进一直都在关注,感觉宛如看电影一样。觉得整个过程剧情跌宕起伏,反转不断,十分有趣。
他在商场上已经摸爬滚打多年,有自己的判断。虽然他不理解杨晓帆为何选择这家厂,但既然是一起来的,肯定要配合一下。
特别刚才熊兴贵的质问让他很不舒服,他根本受不了。
于是他也开口说道:“熊厂长,我也是本次项目的投资方。你们工厂是这个项目的第一个洽谈方,但肯定不是唯一一个。”
“不得不说,这样的生产安全环境确实令人担忧。其实,即使我们没有达成合作,你们也应该认真组织一次安全检修,对用电问题认真核查。火灾可是猛如虎!”
“厂领导也要多关怀体恤一下基层员工啊!毕竟每一个职工都是家庭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