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白马非马”的道理一样。
联合政府被E.c.S.o渗透,不代表联合政府全部都是E.c.S.o的人,否则那应该叫“接管”或者“替代”,而不是“渗透”。
这批接管人员也是一样的。
即便这次入侵和E.c.S.o有关、接管人员中也确实有E.c.S.o的人——比如那个“金发女人”——也不代表所有人都是E.c.S.o的成员。
所以“接管人员和E.c.S.o有关”和“刘晓星和E.c.S.o无关”这两件事,在逻辑上并不冲突。
但是这样一来,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刘晓星和E.c.S.o无关,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次之前,我和刘晓星只见过一次,但我能清楚感觉的到,她是以一种“辅助调查”的作用出现的。
而在“辅助调查”中,存在“辅助”和“调查”两个部分,也就是“辅助谁”和“调查什么”这两个问题。
前者的答案肯定在另外六人当中,稍微观察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就能推测个十之八九,所以重中之重就是“调查什么”。
我看向写在纸上的“六号基地”,思索两分钟后摇了摇头。
如果联合政府认为六号基地有问题,完全可以直接派来调查组,这种以“暂时接管”的名义的暗中调查,说明有人不想“调查”被发现。
而这又引出了两种可能——刘晓星和E.c.S.o有关、或者无关。
前者意味着刘晓星和她辅助的人,是E.c.S.o的卧底派来的。
但“刘晓星”是高度机密,如果这个卧底有权限调动,那么以他的职位,依然可以找借口派调查组。
想到这,我又拿出相机看了那张照片——
七个人拍到了五张脸,但除了面无表情的刘晓星之外,其余四人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闲散表情。
能出现这种心态特征,要么是他们知道实际情况,要么是他们准备完成任务就回去,所以才对这里的情况毫不关心。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他们的目的不在“调查”——至少这四个人不是。
于是这个情况就很有意思了。
七名接管人员中,至少有四人不是为“调查”而来,另外有至少两人是为了“暗中调查”而来,但几乎所有人,都对六号基地的情况漠不关心。
把几个客观情况颠来倒去了几分钟,我终于理出了那个最后的逻辑——
刘晓星和她辅助的人是来调查的,不过调查的重点不是六号基地,而是和他们一起的接管人员。
我不知道、或者说暂时想不出他们要查什么,不过既然存在某种对立关系,就说明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部分——可惜我现在已经无法思考了。
之前的“阻断器”发热不是错觉,因为在我做了这一整段的逻辑思考之后,它已经发热到、几乎快要将我烫伤的程度了!
“应该找时间让李智勇加个散热装置……不对,应该尽快把大脑的问题解决才是正事……不对不对!发热……发热……”
我乱七八糟的琢磨着,隐约感觉抓到了某种关键,可细想又好像只是错觉。
这短暂的思考让“阻断器”变得更热,无奈我只能先掐断思路,又随手抓起一袋凝胶,敷在后脑进行物理降温。
等到温度降下来,已经是五分钟之后了。
不过好在我放弃二号点位,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现在总共还有22分钟可以用来赶路。
接下来的过程还算顺利。
我用那盏圆球小夜灯照明、搭配画在纸张背面的粗略地图,只用了不到19分钟,就赶到了三号点位。
三号点位在c3区、靠近d3区的一侧。
虽然没有发生战斗、或者出现尸体之类的,但因为在靠近通讯机房和能源室,所以还是值得“介绍”一下的。
不过我选择这里的主要原因,是下方的路口连接着c3、c2和d3区,而d3区的左右两侧、是掩护【巢】的仓储室。
为了方便人员通过和货物运输,这部分的路修的特别宽,这一点从走廊上方有两排吊灯就看的出来。
空间宽敞,意味着拍照的角度更多。
不过我还是没敢托大,利用提前赶到的三分钟空隙,打开周围的几道格栅后、依次把相机探出去拍了几张。
确定拍摄角度可以覆盖整个路口之后,我才在一道格栅旁边侧躺下来,静静的等了半分钟左右,就听见下方传来电动轮椅的“滋滋”声。
“来了!”
我连忙打起精神拿起相机,按照之前实验的角度、探出去连按了几次快门之后,又轻手轻脚的换到了另一个角度。
五分钟后,我基本把整个路口都拍了一遍,但是出于某种我尚未意识到的原因,过程中我完全没有探头、也没有查看拍到的照片。
不过所有角度我都试验过了,除非那些人脸朝下趴在地上,否则无论什么姿势站位、面朝哪里,都一定会被我拍到。
心里想着,我把相机收好之后,又轻手轻脚的倒退着爬了一百多米,然后打开另一道格栅,确定没人之后、挂着通风口的边缘跳了下去。
这次因为有吊灯照明,我可以清楚判断落地的高度,落地滚了一圈卸去冲力,再起身的时候,正好站在李智勇的办公室门前。
心里对“聪明”涌起一丝怀念,同时我已经推开门闪身进去、轻车熟路的进了休息室。
记录在纸上的、我的任务,到这就已经结束了。
接下来我应该去找庄湘汇合,但之前我们不知道接管人员什么情况,也就不知道哪里才是安全的。
所以李智勇找了十几个位置做备选,准备摸清接管人员的情况之后,再带我们去安全程度最高的地方。
但在他得出答案的时候,我已经躲进了通风管道,所以我也不知道最后确定的藏身处在什么地方,只能在这等李智勇回来带路。
而李智勇也很有效率,我刚在他的按摩椅上享受了几分钟,就听见外面传来电动轮椅的声音。
“怎么样?”
李智勇刚进门就小声问道:“阻断器还在吗?”
“……在。”
我无语了一下点点头,又拿出相机扔给他:“电子设备不稳妥,想办法偷偷打印出来。”
“知道了。”
李智勇说着顺手看起了照片,可还没看几张忽然脸色一变:“这他妈什么情况?!”
我还没说话,李智勇已经把相机递过来、同时快速地翻动着下一张。
就像预想的、以及我拍照时不愿意露面的原因一样——整整三四十张的照片里,刘晓星全都面无表情的看着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