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娘在一旁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爹说得对,之前让那些书吏帮忙,一开始他们不太情愿。
可给了金条之后,态度立马就不一样了,办事效率也高了起来。”
白夫子看向众人,目光坚定:
“所以啊!以后再和官府打交道,可别犯糊涂。
把利益关系摆清楚,大家各取所需,事情才能顺顺利利。”
众人纷纷点头,将这番话记在了心里。
自从赵巧娘认了白夫人和白夫子,他们就把赵巧娘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不停地指点着她。
很快他们就多了三个庄子,白夫子也把三个庄子的人安排妥当了,每个庄子都安排了1000多人。
那些庄子全部都要修整一番,白夫子轻轻叹了口气,对白夫人说道:“夫人,接下来庄子上的事务,就全仰仗你了。”
白夫人神色温婉,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一旁的赵巧娘和林晚晚道:
“正好,我带着巧娘和晚晚学习一下庄务,你们可别小瞧了这庄务。
便是汴京里头那些高门大户的小姐,也都得用心钻研。
这不仅关乎家族生计,更是持家的必备本事。”
白夫人说完,看向林晚晚道:“晚晚,这庄务,你必须得学。”
林晚晚一听,原本灵动的眼眸瞬间蒙上一层委屈,她可怜巴巴地望着白夫人,嘴角微微下撇。
在前往庄子的路上,林晚晚心里不住地犯嘀咕,这古代的女人可真够不容易的。
原本以为穿越古代不过是换个地方逍遥自在,可如今才发现,现实与想象简直天差地别。
大户人家的小姐,不仅要精通刺绣,还要饱读诗书,提笔能写得一手好字,言行举止更是要遵循严苛的规矩,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
而这内务和庄务,更是重中之重,稍有差池便可能影响家族兴衰。
这些条条框框,就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将人束缚得死死的。
学,必须得学,还得学得好,还得科学的管理。
白夫人带着一行人踏入梅庄,放眼望去,庄里虽显冷清,却也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田地里,因着冬日的气候,只稀稀拉拉地种着些耐寒的蔬菜,在寒风中微微颤动。
果园里的果树光秃秃的,仓库里的粮食都被搬空了。
白夫人环视一圈后,当机立断,开始安排事务。
她清脆的声音在庄内回荡:
“这庄子里屋子不够住,咱们得先把屋子修建起来。
小伙子们赶紧行动,把木头准备好,今天就开始动工!”
然后她转身看着之前这庄子上的庄头道:“你们一家子怎么打算的?”
庄头憨憨一笑,脸上带着几分质朴,挠了挠头对白夫人说道:
“夫人,要是您愿意收留我们,我们都愿意卖身给您。
这梅庄我们熟得很,打小就在这儿生活,我可以带您到处转转,熟悉熟悉。
仓库里的粮食都被原来的主人家拉走了。
咱们这梅庄,主要是靠卖水果营生,有个很大的果园,种的是葡萄、梨,还有几棵枣树。
再往那边去,是800亩良田,不过现在冬天,就只种了冬小麦和耐寒的蔬菜。”
白夫人微微颔首,目光温和地看向庄头,问道:“那你们这边平日里主要种什么粮食呢?”
庄头一听,连忙挺直了腰杆,认真地回答:
“回夫人的话,一般是以水稻和小麦为主。
水稻是夏季种,小麦则是冬季种,这么轮着来,地也能歇一歇。”
白夫人点了点头,接着又问:“种出来的品质如何?”
庄头憨厚地笑了笑,老实说道:
“夫人,咱们这庄子的地肥沃,种出来的粮食品质那是没话说。
水稻煮出来的饭,颗颗饱满,香气扑鼻。
小麦磨出来的面,筋道十足,做出来的面食口感好得很。”
白夫人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继续追问:“那产量高吗?”
庄头闻言,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轻轻摇了摇头:
“夫人,实不相瞒,咱们这儿水稻丰年的时候,一亩地能收个两、三百斤,但要是遇上灾年,产量就得折损不少。
小麦产量稍低些,正常年景下,一亩大概能收个一百来斤。”
当听到庄头说小麦正常年景下一亩大概能收一百来斤时,林晚晚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她的思绪瞬间飘回到上辈子,在她的印象中,经过改良的优质小麦品种,配合科学的种植方法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一亩地轻轻松松就能产出一千多斤,甚至在一些高产示范田,亩产突破一千五百斤也并非难事。
这才一百多斤,差距也太大了吧?
难怪古人经常吃不饱,她叹了口气,白夫人看着她道:“晚晚,怎么了?”
旁边的奶茶嘎嘎嘎了两声道:“这产量太低了吧?晚晚有办法,可以让产量提高到一千斤……一千斤……”
林晚晚此时此刻真的想捂紧奶茶的嘴,她哪里来的办法?
白夫人看着林晚晚,直接让砖头下去了,才看着晚晚道:“晚晚,你真有办法直接提高产量?”
白夫人整个人都挺淡定的,林晚晚肯定是不一般的,打小就聪明。
事出反常必有妖,一般的人,遇到林晚晚这种还不得吓得要死,可白夫人就不会。
林盼盼转过头,瞪了奶茶一眼,奶茶扑腾着翅膀,可怜巴巴地躲到了角落,又“嘎嘎嘎”叫了几声,辩解道:“我也不知道,不能说啊!”
林晚晚想看一下他们播种的流程,她看向奶茶,奶茶“嘎嘎”了两声道:“晚晚要看一下,他们是怎么种地的。”
白夫人又把庄头叫了回来,庄头挠挠头,一脸憨厚:
“夫人,咱选种没什么讲究,秋收时,从粮食里挑些饱满、个头大的留下就行。
选好后就找个干燥地方,用布袋或瓦罐装着存起来。
播种小麦时,把种子装袋,人在田里边走边随手撒。
种水稻先把种子撒秧田,盼着顺利出苗,等秧苗长好,就凭感觉插到水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