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赵景所期望的那样,俘虏回去之后,就被层层上报给了张淳,而后张淳果真召他入府,询问情况。
仔细问过各个问题后,张淳越发怀疑俘虏是不是被宋军策反了,把他放回来当细作的。
尽管俘虏发毒誓自己绝无二心,甚至把赵景给他的赏钱都交了出来以证清白,张淳还是没有百分百相信他,令人将他带下去严加看管,没他的命令不许任何人探视。
之后,张淳赶紧向耶律宏寺送信,告知宋军的目标是幽州府,请他做好准备。
收到信后,耶律宏寺又将之交给信差,让他往北回京去,看看上头是个什么意思?
军队休整的同时,赵景与随军将校展开军事会议。
望着详略得当的地图,众人所言不断,前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最后,赵景盖棺定论:“总得来说,如果计划顺利,辽军主力会被集中在幽、涿二州。
涿州与幽州地理位置都非常重要,是辽朝南境的军事重镇,城池坚固,城墙高耸,强攻必定损失惨重,所以朕更趋向于围着打,靠攻城器械慢慢磨。”
“官家之意,臣不能赞同。”稍有思考,袁继忠便表示反对。
“卿有什么建议?”
“官家,此战不同以往,我军不仅是客场作战,对手实力也相差不大,不是丁军所能比较的,用锁城战术的话肯定会被骑兵干扰。
在他们的地盘上,辽骑可以随意奔腾,我军却难以深入,神出鬼没之余,我军后勤无法保证畅通。”
袁继忠的手在沙盘上来回比划,所指的位置是后方赶到前线的两条官道。
其他地方先不说,单是望都县到易州之间这几百里地空旷的很,无山无木,是骑兵最中意的平原地带,辽骑若在这里设伏,简简单单就能击败后勤队。
后勤可不只有粮食,易州这边现存粮食能供养大军吃两个月左右,这个可以先缓缓,最大的需求量是弓弩箭矢、甲胄刀枪等物。
随着战争的发酵,器具的消耗量会不断加大,手上没家伙事儿指定不行。
当然,可以安排大军前去接应,问题是每次调派多少人又无法确定,人少了拦不住辽骑;人多了会给前线造成压力,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辽将都是猴精,肯定能想到与城内守军呼应,前后夹击打破封锁。
至于毁坏易水和涞水的桥也不现实,两条河源远流长,可以搭建桥梁的地点超过十指之数,难以分兵据守。
一番话点明利害,使赵景这个半桶水皇帝当即开悟,无力辩驳。
“官家,臣有一言,不置可否?”
众人望去,发言者乃是刚加入不久的杨业。
“杨卿无需顾虑,本就是商谈,有想法尽可以直说,就算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
杨业颔首,拨开千人靠近沙盘,接过沙盘棒开始解答:“臣以前听过涿州守将张淳的名号,此人身手不凡,也很谨慎,不然辽廷也不会让他看管涿州,但此人却过于谨慎,导致他很容易被外界消息所扰。
对付这种人,臣觉得可以用疑兵之计,即分两军分别围攻妫(gui)州和堵住幽州前来的通道,辽军主力误以为我军要断其粮道,迫使辽军分兵来救。
妫州的城池坚固程度不比涿、幽,却是一路中转点,辽军不会放着不管的,他若来援我军便撤,他们追我军就跑,他们离开我军就再回来,反反复复拉扯着打。
这方面的计划不在于能杀敌多少,而是要让张淳相信主力军不会回来帮他,这种条件下他大概率会在我军合围之前放弃涿州逃亡幽州。
反之,如果辽军真打算放弃妫州这条运输线,我军可直接强攻,破城后再去攻打临近的新州、武州或是掉头西进打蔚州,总归是能打开一条路线的。”
杨业想的很透彻,反正赵景也没说必须攻破幽州,那么无论打下哪个州城都算是完成任务了。
趁着众人沉默思考计划可行性之际,杨业恭敬将沙盘棒交还给赵景,并询问他有什么想法?
“这个办法很有见地,只是深入敌军腹地的话,那两支军队的安全是没法保障的,要是辽军提前将退路切断可就麻烦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杨业双手交叠,郑重向赵景请命:“官家,臣初来乍到未立寸功便得您厚待,臣心中感激至深。此计既然是臣所提出,那理应有臣去做,也好回报官家信任!”
“杨业在北汉多年,期间与辽人既打过也和过,对于燕云地区的了解应当比在场的大部分人更深刻些,由他绕到敌后去做事的成功率应当是最高的…”赵景沉思默想一番,没有多虑,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任他为一路主将去往妫州。
除了两个儿子以外,赵景还将北面边疆都巡检使尹继伦与相州团练使孙全照也划归他手下,任他调遣。
拦截幽州这方面,思考再三后赵景大胆启用永静军节度使杨嗣为主将,李继隆为都监,调派袁继忠、耿全斌、李重贵等为部将听他调遣。
李继隆等将不用多说,之前守沧州、灭北汉、收安南、平黔乱都有他们的身影在,战绩可圈可点。
为主将的杨嗣倒值得重点讲讲,这位也是宋初虎将。
他与杨业只是同姓,之间并没啥血缘关系,不过他哥也叫杨信,与杨业的父亲同名,甚至两人发光发热的时代都差不多,也算是一场值得说道的巧合。
作为宋初功臣,杨嗣兄长杨信得之高位,任殿前司都指挥使,后因深知处于权力高层,言多必失,不想卷入政治斗争,便以得病为由,装聋作哑致仕安享晚年。
按照惯例,杨嗣本可以靠着他哥的身份从齐步阶段就捞到一个中级将职,但他并没有,而是踊跃投身军中,到前线大显身手,从低层做起,屡立战功,颇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
建宋后,他便一直处于边关前线,与辽军博弈,一直坚守到赵景决意北伐的这一天。
对于此人,赵景不能说看好,只能说忠心赤胆,深明大义,是他最喜欢、最欣赏的一类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