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他缓缓说道:
“开发商路,首先要解决的便是道路修缮和治安问题。
山路崎岖,土匪横行,这些都是阻碍商路畅通的大难题。”
房玄龄听出了陛下的话里话,就是没钱。
无论是增加官兵剿匪、还是修缮商路、改善治安、都需要钱。
房玄龄就是朝廷现在就是因为没钱,才和陛下说要开发商路,就成了死循环。
好在房玄龄是国士,既然给出了方法,肯定想到这里面的阻碍。
“陛下,岭南道不只是有这些特产,更有大量铜矿没有开采。”
可是李世民又犯难了,他不是不知道岭南道有铜矿,当初权万纪都和李世民说过开采银矿。
但李世民有李世民的顾虑,这完全是如今大唐建国才十一年。
除了古人早就说过的经济理论,还有对南方的控制力不住得顾虑。
权万纪当初完全是一点经济都不懂,被李世民骂完全是活该。
铜钱,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货币。
银子和金子,一直都是等量交换铜钱的载体,并不是哪里都能使用,哪怕到了明朝,又是纸币又是白银的,都没有改变铜钱的主要地位。
因为中原的白银矿数量不多,没有铜矿多,如果用银子,那就会很快导致银子不够用。
但大量开采铜矿,因为大唐对南方的掌控力度还不够。
这些地方官员中饱私囊,那么他们的钱就会变多。
大量铜钱涌入岭南道的民间和市场,就会导致钱多货少。
到时候钱比货多,货就涨价,钱就不值钱。
如果是农户的话,最多就是不卖粮食了,反正他们自己也是生产粮食的,反而还能因此赚钱。
但是生活在城里的百姓就苦了,他们很多人不种地,要么是工匠、摆摊的小贩、马夫、杂耍卖艺等等下九流之人、要么说那些九品之下,连品级都没有的小吏们。
粮食和生活用品涨价,就会导致他们过不下去,久而久之就会有怨气,怨气多了就造反。
而且随着粮食涨价,土地兼并也就跟着多,贪官和士绅门阀们再转头去祸害农户,就会搞得农户也活不下去。
没了土地的农户就会加入军队,军队为了养活更多的士兵,就要更多的军屯田,朝廷就不得不把更多的公地给军队。
那朝廷的公地就少,公地就是朝廷分给农户种的地,为了满足军队,就要从农户手里收回公地,然后分给军队。
种的农户少了,朝廷就又要从剩下的农户手里征收更多的粮食,农户更活不下。
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恶循环,贪官士绅门阀,他们都富得流油,老百姓和朝廷却反而更穷。
而且按照大唐现在的兵役制度,穷人或者没地的百姓是很难进入军队的。
那既然没地种,又不能进入军队,为了活下去,就只能去当土匪抢。
那岭南道的治安更差,东西更卖不到长安,中央朝廷更没钱。
不需要多久,整个岭南道也就完蛋了。
只有这些钱,全都到了朝廷中央的手里,才会把钱全部用到大唐全国去,这就不会导致钱全部都在岭南道打转。
可是如今朝廷对南方的控制力度不够,没办法保证钱全部都能到中央去。
至于什么派御史去监督,在李世民看来根本就是屁话,他不是什么世面都没见过的皇帝。
他是摸爬滚打上来的,什么肮脏的内幕没见过。
当初派去调查李寿的御史,还不是被李寿一威胁就成了从犯。
不是每个人都是魏征这样,连皇帝都敢喷的人。
李世民最终还是对房玄龄说:
“这件事得从长来,不能急于一时,你也不是不知道内情。”
房玄龄明白,也就没继续说这话,而是转头看向太子李承乾。
“太子殿下,按照你的想法,你给蜀王坐你的马车,就是为了加强蜀王去扬州的身份,那不知你的想法是什么?”
“我的想法其实和房相你的想法差不多,也是为了让三弟一路去看看,从长安到洛阳的,再从洛阳到扬州之间的水路,适不适合开发商路。”
房玄龄听完李承乾的想法,也是由衷的赞赏李承乾。
“太子殿下年纪轻轻,便能有如此长远的谋划,实乃大唐之福啊!”
房玄龄这话,李世民爱听,谁家老父亲不喜欢别人夸自己儿子,这比夸自己还高兴。
“不值一提,说不定高明还是听说了你的想法,这才想出来的。”
李世民话是这么说,脸上的笑容和骄傲,那是一点都不藏着掖着,叫差直接说,我就是故意谦虚的。
李承乾在心里吐槽父皇:真是不论在什么时代,父母都爱这么“贬低似”的炫耀儿子。
房玄龄赶紧反驳陛下:
“陛下你这话可不对,我这是今天才告诉你和太子殿下的。太子殿下则是早就这么干的。”
李世民都忍不住了,直接哈哈大笑。
我怎么看这个,这个房玄龄怎么这么顺眼!怎么这么喜欢呢?
李世民被夸的都有点上头,就跟过年家里来了亲戚,让自己好大儿展示才艺一样。
“高明,和你房伯伯说说你的想法!”
其实心里想的却是,赶紧多给朕露露脸!让朕爽个够!
李承乾看着这一幕,那是多么的相似啊!真是既熟悉又陌生!
在心里吐槽完父皇,李承乾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承乾虽然说是想开发水路,其实和房玄龄有本质上的区别。
房玄龄是开发商路,修缮山路和土路。
李承乾其实是想让李恪去看看,扬州有什么商机,大力扶持某个行业。
或者,他直接弄个“红顶商人”出来,专门为朝廷赚钱。
李世民只是这么简单的一说,房玄龄就明白了。
“殿下的想法是,盐铁酒专卖?这个是不是......”
房玄龄的毛病就是这样,有不同意意见,都是能委婉就委婉点,一点不像杜如晦直率。
李世民听完,也直皱眉,不认可李承乾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