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理的时候,如果想让对方接受你的理,就得把对方的理拿来反驳对方。
魏征这人就是超级能讲理的一个人,导致了大家都能记住他讲的道理。
李寿甚至能把去年魏征和李世民说的理,拿来和魏征讲理。
房玄龄现在又把魏征的理,拿来和魏征讲理。
而李承乾给李恪坐自己马车这件事,其实说大可大,说小可小。
这不像是刀剑、不像是金银,该多少就是多少,说破大天也是那么重。
房玄龄都这么说了,魏征也确实没办法说下去。
李世民则是一直坐在主位,一直看着两位大臣在那里辩论。
看两人也说的差不多了,李世民也知道该自己出来盖棺定论了。
“好了,两位爱卿说的都不错,这件事追根究底都还是高明办的不够细心,一心想着让弟弟出行能更有排面,忘了礼节方面。”
魏征是良臣不假,但不是腐儒。
既然和房玄龄说不出个所以然,陛下又给了一个台阶,就懂事的闭嘴。
房玄龄本来就是给陛下父子开脱,现在陛下都盖棺定论了,那自己也没必要说下去。
随即,魏征和礼部尚书都起身离开,留下李世民、李承乾、房玄龄三人。
李世民又对房玄龄说了说,真正让蜀王坐太子马车出行的原因。
房玄龄一听,根本不是陛下刚刚说的那样,太子忘了什么礼节。
但既然陛下刚刚那么说,现在又对自己这样说,就是想问问自己的看法。
房玄龄沉思片刻,这才问太子:
“太子殿下,你为何会认为蜀王去扬州,就一定能给国库带来税收和钱财?”
户部的公事是归左仆射处理,现在左仆射空缺,自然是他这个左丞代理。
他当然也看过,江南道的税收情况,甚至他想过加大对南方的控制,增加税收。
这次他来找李世民,就是为了给李世民看看自己的想法。
房玄龄说完,就把自己写的奏书交给陛下过目,又对太子说。
“我以为,如果想增加大唐税收,解决大唐目前的国库空虚问题,应该从岭南道下手。
岭南道有交州和广州两大港口,是大唐和南洋各岛以及各国,贸易往来重要的港口,我们不如加大力度,全力开发交州和广州之间的通商道路。
这样的话,这些商人的货物就能更加畅通的来到长安售卖。”
这样的想法是没问题的,交州和广州的两个港口,除了是观音蛮和昆仑奴的重要进口港口。
这里的渔业发达,除了交州盛产珍珠,棉州盛产橘子、白藕,岭南道很多州还盛产龙眼、荔枝。
在大唐,绵州的还专门设立“橘官”专门种橘子,种出来的橘子还是贵族之间的奢侈品。
甚至在接待外宾的时候,绵州的橘子还是必不可少。
而且岭南道的荔枝,以其鲜美多汁、口感香甜而闻名,也是每年向朝廷进贡的水果之一。
龙眼和荔枝的区别在于,龙眼表面光滑,荔枝的表面是龟裂的痕迹。
龙眼在岭南道种植更加广泛,果肉甘甜,营养丰富,除了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龙眼干等制品,便于储存和运输。
而且广州以及附近,还种植了甘蔗,这是炼糖的原材料。
岭南道的山区,大量种植茶叶,甚至在这里还有御用的“茶官”,专门为皇室种茶。
而且岭南道还产青瓷,除了大唐很多百姓家都常用,还远销海外。
但岭南道通往长安之间的路都是山路和土路,这就导致了岭南道的东西虽然特产很多,但却很难卖到长安来。
山路一多,土匪强盗就多,这就让岭南道的特产更卖不到长安来。
即使卖到长安来,也是价格贵的要死,龙眼为例,在岭南道都很便宜,但卖到长安就得翻四五倍。
房玄龄今天给李世民递交的奏书,就是为了建议,开发岭南道之间的商路。
房玄龄老早就想这么干了,但是手头上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干完一件来一件。
甚至一件都没干完,李世民又甩来一件,没完没了。
李世民看完房玄龄的奏书,尤为赞同房玄龄的办法。
李世民自己本来也是这样想的,他登基后,减免各路关税,就是鼓励商人来长安做生意。
长安是在北方,而大唐的南方是大海,没多少国家,有也是岛国小国。
但大唐的西面和北面,有的一大群国家。
这些国家来到大唐,肯定往长安来,那么长安自然是贸易的中心。
李世民是想把大唐的好东西都聚集到长安来,卖给那些周边国家的商人,赚取周边国家的钱。
房玄龄的方案,就是完善并且开发李世民这个经济政策,是符合李世民的想法。
百姓种植赚了三成,商人拿东西在长安卖出赚三成,在长安的中央朝廷,也赚了四成的利润。
也免得被地方上的官员从中克扣几成。
李世民看完房玄龄的奏书,又给李承乾看,还不忘夸奖房玄龄。
满脸笑意地夸赞道:
“玄龄,你这一番谋划,可真是与朕不谋而合啊!
朕一直想着如何让大唐的贸易更加繁荣,充盈国库,你这份奏书,犹如一场及时雨,来得恰到好处!”
李承乾接过奏书,认真地看了起来。
他一边看,一边微微点头,心中对房玄龄的谋划也颇为认可。
情不自禁的夸房玄龄:
“国士就是国士,眼光长远,此举不仅能在造福百姓,激励当地百姓种植,还能变相的惠利当地百姓。
又能让来长安的商人,把大唐地大物博传播到全世界。”
这其实也是身为朝廷大员,应该为皇帝献上的办法,通过朝廷和国家的运作,惠民以及增长国力,而不是一味的自己做生意。
这种眼光放在李承乾上辈子都是很了不起的,别说在如今的大唐了。
马克波罗回到西方,对西方人说东方遍地都是牛奶和黄金一点没说错,确实遍地都是。
房玄龄谦逊地笑了笑,拱手说道:
“陛下和太子殿下过奖了。
这不过是臣职责所在,为大唐社稷尽一份绵薄之力罢了。
只是这开发商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其中困难重重,还需陛下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