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玄武军在威武将军文师铎的率领下,如一条黑色的巨龙蜿蜒前行。他们身上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军旗猎猎作响,马蹄声踏破了旷野的寂静。
经过数日的急行军,玄武军抵达了喀拉尔。
喀拉尔是一座位于满饰都护府北方边陲的小城,城中百姓见大批军队到来,纷纷投来敬畏的目光。
文师铎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他眉头微微皱起,显得有些焦急。文师铎深知德琛岛肃慎人叛乱的情况紧急,时间拖得越久,局势就越难以控制……
文师铎勒住缰绳,转头看向身旁的向导。那名向导是个身材瘦小的当地人,此时正瑟缩在一旁,他被文师铎锐利的目光看得有些发慌。
文师铎大声问道:“从这里出发,距离德琛岛还有多远?”
向导恭敬地弯腰说道:“将军,从这里出发,需先通过阴州,再渡过肃慎海峡,方可抵达德琛岛。”
向导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了指大致的方向。
文师铎听了,不禁在心中暗自估算着路程和时间。他看着眼前广袤无垠的东北大地,心中涌起一股感慨。他不禁长叹一声道:“东北何其大哉!”
文师铎的感叹里,既包含着对这片辽阔土地的敬畏,也有对此次平叛征途艰难的无奈。
文师铎身旁的副将策马上前,他说道:“将军,此地距离阴州尚有一段路程,我们是否要加快行军速度?”
文师铎微微点头,说道:“不错,我们必须尽快赶到德琛岛。传令下去,全军稍作休整后即刻出发!我们必须加快行军速度,务必早日平定叛乱……”
副将领命而去,开始传达文师铎的命令。
玄武军士兵们听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他们补充粮草、检查装备,准备继续踏上征程。
正在这时,天空中一道耀眼的光芒划过。那道光芒如同一把利剑,瞬间划破了天幕,紧接着,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快速地坠落向远方。
“是陨石!”玄武军中不知是谁率先喊了出来,顿时,整个玄武军都喧嚣起来。
玄武军士兵们纷纷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天空,脸上露出惊恐的神情。
自从二十五年前的秦汉济水之战,牧武帝嬴复率领的秦军被陨石袭击。那场战役秦军大败,无数将士战死沙场,自那以后,陨石在大秦便成了灾厄的象征……
玄武军士兵们交头接耳,恐惧的情绪在队伍中迅速蔓延。有的士兵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祈求昊天上帝保佑;有的士兵则握紧手中的武器,仿佛这样就能抵御即将到来的灾难。整个军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文师铎骑在马上,他眉头紧紧皱起。文师铎深知此刻军心不稳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他猛地一勒缰绳,战马长嘶一声,前蹄高高扬起。
文师铎大声喝道:“肃静!”
然而,玄武军士兵们的喧闹声并没有立刻停止。文师铎见状,拔出自己腰间的佩剑,用力一挥,剑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文师铎再次厉声吼道:“都给我安静下来!成何体统!”
这一次,玄武军士兵们终于被文师铎的威严所震慑,喧闹声渐渐平息下来。队伍重新恢复了安静,只剩下士兵们沉重的呼吸声和战马的嘶鸣声。
文师铎看着眼前的玄武军士兵们,心中也感到一丝不安。他虽然是一名久经沙场的将领,但对于陨石这种神秘的现象,心中也难免会有一些敬畏。
文师铎深知,秦人普遍信奉谶纬之说,畏惧陨石。此刻玄武军士兵们的惊恐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安抚下来,将会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
他勒马缓缓走到队伍前方,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诸位将士,陨石虽被视为灾厄的象征,但那不过是虚妄之言。我等乃是大秦精锐,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岂能被这小小的流星吓破了胆?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大秦……”
这颗划过天际的陨石,如同不祥之兆,引起了大秦各地民众的广泛关注。
一时间,大秦民间流言蜚语四起,恐慌的情绪在大街小巷中悄然蔓延开来。人们纷纷聚在一起,议论着这颗陨石所带来的灾厄……
集市上少了往日的喧嚣热闹,取而代之的是人们脸上的忧虑和不安,整个大秦帝国都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而此时,在咸阳城的秦皇宫中,秦皇嬴安也得知了陨石之事。
秦皇嬴安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二十五年前那场惨烈的秦汉济水之战,至今仍历历在目。
当时,嬴安的父皇,秦牧武帝嬴复率领秦军与汉帝刘秀的军队在济水河畔展开了一场大战。谁能料到,一颗突如其来的陨石改变了整个战局。
秦军在陨石的袭击下阵脚大乱,最终大败而归……还有刘秀的昆阳之战,同样是陨石助力,让汉军一举扭转局势,取得了大胜。
这些往事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嬴安的心头。他深知,在大秦百姓心中,陨石就是灾厄的象征,如今陨石白日天降,必定会引起大秦民间的动荡不安,甚至可能会影响到秦国的稳定……
秦皇嬴安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殿中的白玉奴,大声说道:“立即召集群臣,朕要开朝会!”
白玉奴们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领命而去,迅速传达秦皇的旨意。
不一会儿,大臣们纷纷赶到了朝堂上。他们身着朝服,神色匆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紧张和疑惑。当他们看到秦皇嬴安阴沉的脸色时,心中不禁一紧,意识到此次朝会定然与那颗陨石有关。
文臣江革率先出列,行礼后说道:“陛下,陨石白日天降,此乃不祥之兆。如今民间已然开始动荡,还望陛下早做决断,以安民心……”
秦皇嬴安微微点头,说道:“朕亦知晓此事棘手。二十五年前的济水之战,我大秦便因陨石而大败。如今陨石再现,朕担忧这会给大秦带来新的灾难。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大臣们都在思索着应对陨石带来负面影响的办法。
这时,文臣龙方等迈着沉稳的步伐出列。他恭敬地向嬴安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可由大秦官方编录一本天文志。
如今民间因陨石天降而动荡不安,皆因其对天象缺乏了解,盲目相信谶纬之说。若我大秦官方编撰天文志,详细记载各类天象的规律、成因以及相关知识。
便可让百姓们明白,陨石不过是个现象,并非灾厄的象征。如此便能消除民众对陨石的恐惧,稳定民心……”
龙方等的话刚说完,朝堂上便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声。大臣们纷纷点头,觉得这个建议十分可行。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龙大人所言极是。”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表示认可龙方等的建议。
秦皇嬴安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心中也觉得此计甚妙。他微微点头,目光扫视着朝堂上的群臣们,说道:
“诸位爱卿都觉得此计可行,甚好。哪位文臣愿为表率,组织编撰天文志?朕要让我大秦的子民摆脱对陨石和天象的无端惊恐……”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文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认可编撰天文志的意义,但这毕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过了片刻,一位年轻的文臣出列。他名叫赵禹,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
赵禹向嬴安行礼后说道:“陛下,微臣愿担此重任。微臣平日里对天文颇有研究,也收集了不少相关资料。
微臣若能得到陛下和诸位同僚的支持,定当竭尽全力,编出一本详实准确、通俗易懂的天文志,以不负陛下所托……”
嬴安看着主动请缨的赵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轻轻点头,说道:
“赵爱卿有此气魄与才识,朕自然放心将这编撰天文志的重任交予你。不过,此乃大事,不可掉以轻心。
朕会下令拨出专款,用于天文志的编撰,还会调派一些精通天文历法的官员协助你。你在编撰过程中若遇到任何难题,都可随时向朕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