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一六年九月二十五日,在返回山海城的路上,袁华和古塔他们收到了不奴族的战报。
两个战报接连抵达,车队都沸腾了,白马少年们站在大车上鬼哭狼嚎,袁华都要装作,完全不认识他们。
第一份战报是上午收到的,刘行和刘希耳两人合力在不屈城外大破十万贵霜军。
第二份战报是中午抵达的,乞力拿下马拉坎达城,大军反攻进入贵霜核心区域,三日连续拿下三城的消息。
袁华高兴的,在马车上,在烟雨残阳落处,展开卷纸,写下了一首词,纪念不奴人的胜利和英勇。
《满江红·中亚定乱》
草原苍茫,风卷起,狼烟如柱。
匈奴骑,乌孙箭雨,阿兰刀舞。
贵霜铁骑震天山,八方征战无宁土。
叹英雄,血染黄沙红,魂归处。
不屈胜,力擒援。
鹰鹫惊,牛羊伏。
看烟雨落处,残阳似血。
古今兴亡多少事,尽付西流无觅处。
问苍天,谁定中亚,唯我不奴。
到公元一一六年八月十九日,刘行带四万不奴披甲部族民死守不屈城整整二十日,连续打退贵霜人十五次如同海潮般的进攻,歼灭敌军三万。
八月二十日,刘希耳带领希望城和源启城的共七万披甲大军。单骑,人马皆有甲,不奴族的滑轮弓箭为主武器,辅助以不奴族的长枪,盾斧或者流星锤。
他们在黎明来临前,发动了冲击。
刘希耳采用了一种极其野蛮的战术,他指挥五万重骑兵直扑贵霜军队的大营,他根本不在乎贵霜骑兵的齐射和骚扰。他学习帕提亚的战术,直接带领五万重骑兵,以五千长枪骑兵开路,六万五千滑轮弓骑为主武器。七万中骑兵,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同猛虎直扑贵霜人的营地。
五千长枪重骑,一路破开贵霜人的拦截,在敌人营寨的围墙边,抛飞铁钩,数千骑兵拉倒成片的木头围墙。
两侧的重骑兵用弓箭与贵霜人对射,中路的骑兵如潮水般从缺口涌入敌营,无数抛飞的火把,点燃了贵霜人的营地和粮草。
一旦重骑兵锁定了目标,而不是和轻骑兵鏖战,贵霜人的末日就来了。
从未有过如此庞大的重骑兵部队纵横过草原,人马皆重甲,滑轮弓的长射程,让贵霜人死伤惨重。
重骑兵在营地里一波接一波的突击,贵霜的轻骑兵和步兵根本无法阻挡。
刘行在重骑兵身后,派出了一万轻骑兵和车阵,一路追杀败逃的贵霜人,一连追击两天两夜。
贵霜十万大军,战死超过五万,投降三万,只有两万逃回贵霜内地。
乞力也在马拉坎达城外,围歼了贵霜临时征召的一万部落骑兵。
然后乞力下令全线进攻贵霜人的城市,他指挥六万不奴族骑兵三天连下三城。前锋部队只有三千轻骑兵,就攻下了空虚的泰尔梅兹(泰尔梅兹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州的首府,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与阿富汗边境的阿姆河口北岸,是一座拥有约2500年历史的古城),兵锋直插贵霜人的腹地。
刘行和希耳,只是稍作休整,留下防御士兵,统领七万大军从西路南下,开始横扫沿途的贵霜部落和城镇。
东路的乞力,则继续指挥大军向西南不断推进,向着白沙瓦前行。
不奴族的轻骑兵,每到一处,先将劝降文书用弓箭射进敌人的营地。
这一路抵抗的部落很少,因为男人们大多都已经被征召进了军队,现在的部落大多都是老人,孩子和妇女。
这些人为了保全部落,只能向不奴族投降,接受不奴族的管理。
这一路根本就不是在打仗,而是在行军,前锋部队日行百里,能够收复三到四个部落。甚至一些小的城镇也直接投降,打开城门,迎接不奴族的军队。
战场慢慢从草原变成了丘陵和山脉地区,但不奴族的两路大军都在没日没夜的前进。
他们很清楚,贵霜人随时会停火谈判,现在每抢占一座城镇,不奴族的领地就扩大一圈,不奴族政治博弈的筹码就多一分。
当不奴族有二十万札甲重甲骑兵的消息,被传回了富楼沙(今白沙瓦)。
所有,贵霜贵族全部都懵逼了。
一位贵族说:“这可能吗?”
另一个贵族怒吼道:“这绝不可能!我们贵霜才有多少甲胄?”
一个贵族说道:“去年统计,我贵霜有重甲两千八百套,马铠两千件,不奴族是如何做出这么多的金属铠甲?”
那名愤怒的贵族说道:“肯定是这群胆小鬼怕战败被砍头,给我们的,必定是虚假情报。”
这时一个贵霜军法官掀开皮帘,走进帐篷,说道:“是真的!”
所有贵族都被他一句话说懵圈了。
那官员抬头看了一遍贵霜贵族众人,轻声说道:“不奴族至少十万人数的披甲兵马,是真的,我在葱岭西侧亲眼所见。”
官员忙问:“这如何能做到?”
无人应答,要知道重骑兵投资巨大,训练非常困难,要几匹最好的战马,要仆从,锻造盔甲甲片,编制盔甲,这些都要耗费人力无数。
不奴族,如何做到的?
不奴族其实就是半吊子重甲骑兵,他们一群披甲部族民,每周他们训练一次,什么都练,但更多是步战和弓箭而不是骑战的对攻。
所以,不奴族重甲骑兵之中,真正能长矛对攻的骑兵并不多。
而且,披甲部族民也没有多匹战马,所以他们每次只能进攻一个指定的目标,而不是和敌人长时间鏖战。
怎么说呢?他们这就是骑马的重步兵。
平时,马铠都是由大车运输,一旦马匹披甲之后,其实只能短途奔跑,无法长时间快速移动。
假如将这群人置于与真正的重骑兵单打独斗的情境之下,那么毫无疑问,他们只会成为对方砧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因为无论是从训练还是战斗技巧等方面来比较,双方之间的差距都犹如天堑一般难以跨越。
然而,当这一群看似不堪一击的“菜鸟”们汇聚到一起,形成成千上万的规模时,情况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他们已不再是任人践踏的“弱菜”,而是化身为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的食人花海潮!团队会赋予人勇气,他们的胆量瞬间被放大至原来的十倍之多,原本深藏于心底的恐惧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勇气更是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十倍不止!面对敌人严整的阵线,他们毫无畏惧之色,毫不犹豫地猛冲过去,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
尤其是当这支庞大的队伍采用骑兵冲锋的阵型发起攻击时,那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即便是平日里娇柔温婉的女子,此刻也会在冰冷坚固的铁面具之后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她们手中紧握着沉重的流星锤,毫不留情地向着敌人横扫而去,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阵凌厉的劲风。这些英勇无畏的女性战士们就如同一头头凶猛无比的母狮子,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和狂野的斗志。
不奴族采用了正确的战术,以最强的防护,直冲敌人的大营。以滑轮弓的射程,来拒止和收割敌人的生命;以重甲向人马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
最为关键且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不论从何种角度去审视、观察,这一群身披铠甲的部落子民呈现出来的模样,都毫无疑问是正儿八经的重甲骑兵!他们那一身厚重坚实的铁甲,闪烁着冷冽寒光;手中紧握的长枪和战斧,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闭上双眼,试着在脑海中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当数以万计的重甲骑兵如汹涌潮水般朝你奔腾而来的时候,脚下的大地开始剧烈颤动起来,仿佛整个世界都要为之摇晃。而与此同时,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响彻云霄,一浪高过一浪,犹如惊涛骇浪一般铺天盖地地席卷而至。
面对如此气势磅礴、排山倒海般的骇人阵势,试问又有谁敢挺身而出阻挡其前进的步伐呢?哪怕只是稍稍想一想,都会让人不寒而栗啊!那么,再次发问,在此等强敌面前,又有谁能够鼓起勇气与之正面交锋、一决高下呢?恐怕就连那些身经百战、勇猛无畏的战士们,在这一刻也会心生畏惧。
这般强大的力量,足以移山填海。
贵霜帝国派出了求和的使者,可双方的条件相差太远,不奴族挥军继续南下。
乞力的东线军团,越过南部的山区。双方在迦毕试(Kapisa)附近北部的山间谷道爆发了大战,迦毕试位于今天阿富汗的喀布尔。
只要越过这个山谷,就是一大片山间平原,能够攻击迦毕试城,这是贵霜帝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是贵霜人早期的首都。
这里易守难攻,贵霜人依靠山地修建高处的营寨,进行防御作战。
贵霜帝国紧急派出了五万王庭禁卫军,这是贵霜人最后的底牌,双方在北部的山谷战斗了七天七夜,不分胜负。
此时,刘行和希耳攻占了库什克。
而帕提亚帝国的东路大军,攻占了加尔姆塞尔。
帕提亚的军队已经向着东北面进军,目标直指迦毕试城。
贵霜帝国的王庭禁卫军此时已经无法再和乞力作战。再继续下去,贵霜王庭禁卫军的后路将被截断。
贵霜人做了最后的选择,他们撤退向富楼沙,这里是贵霜的新首都,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
乞力拿下迦毕试,在这里不奴族和帕提亚的大军汇合,双方准备继续东进之时。
贵霜人的求和信再次抵达,这一次他们愿意让出所有已经被攻占的地盘,并愿意支付黄金作为和平的条件。
三方最后在富楼沙签下和平条约,不奴族和帕提亚攻占的地盘归属他们自己,而贵霜将向他们两方支付一笔黄金作为战争赔款。
至此,贵霜的势力暂时被压制回南部。
不奴族的核心区域,得以获得暂时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