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孙兴的连番抱怨,方子言只是笑着摇头。
看来纪纲应该是给孙兴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所以才会导致这位老将军如此排斥与之相处。
不过要说用自己的侍妾笼络人心,这种事情倒也并非罕见。
尤其是对于这些朝廷大员而言,女人如衣服这句话在他们眼里简直是至臻名言。
他们府中所豢养的那些侍妾,实际上不过都是他们用于笼络人心的筹码和工具而已。
这些上流人物之间相互交换事情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
至于那些被用于交易的女人,在他们的眼里不过只是些毫无价值的筹码而已。
孙兴之所以会对这种事情嗤之以鼻。
这便足以说明此人的正派绝非作假。
真不愧是朝廷钦点的大将军,无论是从武力还是人品,样样全都无所挑剔,唯一让方子言觉得遗憾的就是此人太过愚忠,否则也不会一手拉起这群所谓的靖难遗孤。
面对孙兴的这番抱怨,方子言满脸堆笑的宽慰道:“嗯这些上层人士的喜好向来便是如此,你如今既然是卧底在他身边,那就要对他多些迁就,千万别露出什么马脚,以免他怀疑到你的身上!”
孙兴闻听此言,不由得冷哼一声:“我答应在他的身边卧底,这已经是我做出的最大让步,你休想让我为了你的这些破事再出卖色相,我孙兴绝不会做出此等龌龊的勾当!”
孙兴态度极是坚决,摆明了没有半点回旋的余地。
方子言也从未想过要让他如此屈就纪纲。
毕竟他的性格本就如此,如果真为了卧底而主动迎合对方,并做出什么与他性格相悖的事情来的话,那反而会引起纪纲的怀疑,对他可能更加不利!
只是在听对方义正言辞的说出自己不会出卖色相的时候,即便方子言一直强忍着笑意,此时却也不由得笑出声来。
孙兴眼见着他笑的前仰后合,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更加难堪:“你是在嘲笑我吗?”
“不不不,怎么会,我就是没想到孙将军您一把年纪,竟然还会说出这种话来,难道您一直都为娶妻生子吗?”
“嘶,我练的是童子功,莫说是娶妻生子,就连破身都未曾有过,我若不是看薛川是太监,也不会答应收他为徒!”
华夏武学博大精深。
其中不乏有一些功法,对于修炼者的要求较为严格。
像是孙兴这种需要保持童子身修行的便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要求之一。
方子言原本还觉得孙兴这副一本正经的态度有些好笑,可如今听到对方的这番回答,他却不由得肃然起敬。
一个人能够为了自己的信仰摒弃欲望,这个人绝对是可敬可叹的。
也难怪孙兴能够在重伤在身的情况下与隆山高志斗得一个旗鼓相当。
也难怪他在看到薛川的时候就会萌生出爱才之心,不惜摒弃双方的身份之别,也一定要将薛川收入门下。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薛川是太监,因为他先天阳气未泯,所以更适合修炼自己这门刀法。
再加上薛川的悟性本就极佳,一旦调教得当,那必将能够一日千里,日后说不定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彻底超过他这个师父的造诣!
方子言不再因为此事而嘲笑孙兴,而是与其颇为郑重的研究起了关于隆山高志的事情。
“我原本还想着借隆山高志之口给纪纲定罪,却没想到如今他因此而死,连带着扶桑人与纪纲之间的那些交易也全都被彻底斩断了。”
“我们现在虽然知道纪纲有与扶桑人合作的意图,但却不知道扶桑人具体给他开出了什么价码,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他里通外国。”
“现在这件事情算是彻底陷入了僵局,如果纪纲在这个时候返回京城的话,那我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恐怕就都将前功尽弃了,你如今在纪纲的身边卧底,应该帮我仔细留意一下他是否有藏匿书信一类的东西,如果能够找到的话,起码能够为他定罪,总不至于白跑一趟!”
在方子言看来,扶桑人对于大明疆域的肖想从来都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
毕竟两国之间的体量差距实在太过巨大。
相较于大明而言,扶桑就像是一条蛇。
即便对方有再大的不满足,即便对方想方设法要将这头巨象吞入口中,可是其体量毕竟有限,最终也只能徒劳而返。
反而是纪纲这个藏匿在大明内部的隐患才是最应该攘除的。
只有将其彻底抹杀,才能够让大明长治久安。
内部的隐患若是不能解决,外部的压力迟早都将彻底压垮大明。
别看纪纲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正可谓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只有将其彻底抹杀,才能够确保大明未来平稳发展。
而孙兴如今承担的责任自然是重中之重!
面对方子言提出的这番提议,孙兴只是摇头说道:“不是我不想搜罗证据,而是纪纲为人太过奸猾,虽然我如今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可是想要让他彻底对我放下戒备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说至此处,孙兴无奈叹了口气:“若是这次不能给纪纲定罪的话,那我那些手下岂不是全都白死了?”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不知接下来应该如何对付纪纲之际,中堂大门突然被人敲响。
方子言抬头望向门外,便见一道魁梧的身影正影影绰绰的在门口摇晃。
方子言眉头微蹙,开口问道:“谁在外面?”
“方大人,是我!”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方子言眉头稍稍展开一些。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之前格杀了隆山高志的足义立雄。
足义立雄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已经让方子言彻底对他放下心来。
如今听到足义立雄的声音,方子言的脸上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笑意:“进来吧,这里没有外人!”
足义立雄推开房门,直截了当的对方子言问道:“我听您刚刚似乎是在与孙将军商议应该如何给纪纲定罪,这件事情我倒是可以替您出些计策,不知您是否愿意采纳?”
“如今此事正是应该群力群策,你既然有想法,那便尽管直说,无论最后能否采纳,我都算你立下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