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妙竹原本是想一碗水端平,给每个小纸仆做一条四品阳纸衣裙子的。
毕竟当初第一次用布做出设计图上的那条裙子,让小纸仆们试穿时,它们那样子,简直喜欢疯了,连还在工作的小纸仆都换班来试穿了一次。
虽然都是不领工资,对她的命令坚定执行的小纸仆,宋妙竹相处久了,还是有感情,愿意让它们开心一点。
但是谁能想到,这些小家伙看到新的设计图后,就又走不动道了,还想出了六十条不一样的裙子,大家轮换着来穿的主意。
为此甚至还主动表示,愿意等她学会新的。
宋妙竹再次怀疑人生了。
这真的是诞生于她的灵力,继承了她一部分性格和思想的小纸仆吗?
她有这么爱漂亮裙子?
见宋妙竹半晌没说话,第一个获得阳纸衣小裙子的小纸仆把身上的裙子脱了下来。
其他小纸仆努力的扇风,把拿着纸裙子的小纸仆扇得飘了起来,落在了宋妙竹手臂上。
小纸仆把纸裙子塞到了宋妙竹手心,还冲她扬了扬手。
“让我穿?”宋妙竹惊讶极了:“我也加入你们的轮换队伍吗?”
小纸仆点点头,纸片小手划过其他小纸仆,最后点了点宋妙竹。
宋妙竹明白了它的意思:“你说我们大家都是一体的?所以一起轮流穿?”
小纸仆们再次点头,甚至那些在别处工作没有回来的小纸仆也在脑海中传来的画面中点头表示赞同。
显然,这是所有小纸仆的意思。
宋妙竹身在阴间,却觉得身体暖暖的,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就把裙子穿到了身上。
小纸仆们拍手欢呼,簇拥着她回到阳间,站在穿衣镜前。
镜中的她一身淡紫色连衣裙,头发随意披散着,温柔甜美,像童话故事中被爱环绕着的公主,是她自己从未见过的样子。
“我好像明白,你们为什么都喜欢漂亮裙子了。”宋妙竹看着镜中的自己说,她也喜欢上了。
小纸仆们也很高兴,手拉着手围着她转圈,一不小心,泄露了内心的想法。
“六十一条漂亮裙子?”
“再多几个小伙伴就好了?”
宋妙竹一愣,反问:
“所以你们让我也加入进来,其实是为了再多一条不同款式的裙子?”
“甚至还想我多做几个小纸仆,就可以分享更多小裙子了?”
小纸仆们僵硬了一秒,然后继续装作若无其事一般,围着她转圈起舞。
“……”
宋妙竹看着它们掩耳盗铃的样子好气又好笑:“好了!以后学会的漂亮衣服,都留一款做成阳纸衣,大家一起穿!”
她也是到了和小纸仆们共享衣橱的地步了。
不过四品阳纸衣能自动适应身材,穿不脏,穿不坏,大家轮着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小纸仆们:(?>?)!
正和小纸仆们玩闹着,鬼铺收银台处帮忙的小纸仆传来的画面吸引了她的注意,她静心把目光投向鬼铺之中。
“……此事关乎酆都大小纸扎铺的利益,请务必将这份请帖尽快转交给安寿堂的宋掌柜!”
一个穿着三品黄袍马褂的鬼魂到店里后,没有买任何东西,递上一份请帖后,就走了。
宋妙竹今天已经不能去阴间了,便命小纸仆给她把请帖送到了阳间。
打开一看,竟然是福衣坊主发的请帖。
请帖中说,近日有鬼魂低价抛售纸扎,以致店中纸扎销量持续走低,福衣坊已查出了那些纸扎的来源,邀请所有拥有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纸扎铺掌柜,于三日后子时正,在翠柳巷454号云来楼流觞院相聚,共商对策。
宋妙竹对阴间纸扎铺店主们的反应早有预料,但收到这份请帖她还是挺意外的。
没想到阴间的鬼店主们,动作还挺快的!
而且还邀请了她!
不知道是知道安寿堂和阳间有联系而故意为之,还是只因为安寿堂传承悠久?
无论如何,宋妙竹还是准备去瞧瞧新鲜的。
反正天级鬼铺的店主凭证,能保她在阴间安全无虞。
酆都城的治安也非常好。
去的都是在阴间开了三百年以上的纸扎铺,铺子里肯定有能人,在阳间起码也是个纸扎大师了。
就当去结交结交阴间人脉了!
宋妙竹把其他课暂停了,统一往后挪了几天。
然后找那位擅长民国服饰的鬼先生,连上了几天的课,在他的帮助下,设计制作了一款符合安寿堂掌柜气质的四品阳纸衣。
人靠衣装马靠鞍,四品纸衣就是鬼魂最拉风的门面。
三天后,子时初。
宋妙竹穿着一件金绣元宝黑丝绒旗袍,慢慢飘出了安寿堂。
时间还早,宋妙竹先在阴水巷逛了逛,看了看其他纸扎铺子的生意情况。
比起有不可替代的四品纸衣撑场面的安寿堂,其他纸扎铺子的生意要惨淡许多。
铺子的生意不行,但街上的鬼流量却不低。
鬼客全被沿街游走叫卖的鬼摊贩招揽过去了。
那些鬼,有卖元宝钱模子的,有卖老黄纸钱模子的,有卖金莲花的,还有卖纸衣、纸鞋的。
阴间纸扎店是鬼做的纸扎,用的也是阴间的材料。
阳间正规途径烧过来的不会全是空的,多少会有思念化作的冥寿在其中。
这些一看就是灵调局的货。
阴间纸扎店卖的,那些鬼手里都有,还动不动半价甚至一折起售。
贪便宜是人和鬼的共性,尤其这些东西,除了四品纸衣只是个噱头,质量比不上真正的四品纸衣,其他的入品纸扎,品质还是不错的。
自然而然的,鬼客们就全去鬼摊贩那去了。
阴水巷是阴间纸扎铺子最集中的一条街,要买这些东西的鬼魂都会往这里来,却又被鬼摊贩们截了胡。
这才有这样街上鬼影憧憧,铺子里却冷冷清清的情况。
有的鬼魂,摆摊拉客都拉到人家铺子门口去了,难怪阴间纸扎铺子的老板都坐不住,要一起商量对策了。
宋妙竹摇了摇头,穿过岔路口,往翠柳巷那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