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甄嬛看着鄂伦眼中闪烁的泪光,以及他身旁同样悲痛欲绝的父母马赫川和佟佳氏,心中充满了怜悯与疼爱。她轻声细语地对他们说道:“鄂伦,马赫川,佟佳氏,你们放心。绵和虽然带到宫里抚养,但他还是你们马家的孩子。哀家和皇帝只是希望你们能轻松一些,让绵和在宫里得到更好的照顾。”
鄂伦闻言,泪水再次涌上眼眶。他跪倒在地,磕头谢恩:“皇祖母,孙婿感激您的恩典。绵和能得到您和皇额娘的照顾,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孙婿和父母都放心,只希望能时常看看他。”
马赫川和佟佳氏也泣不成声,他们同样跪倒在地,感谢太后的恩德。马赫川哽咽着说道:“太后,您的大恩大德,我们马家永生难忘。绵和能得到您的庇佑,臣一家的福分。”
佟佳氏也抹着眼泪,补充道:“太后,您放心,我们虽然舍不得绵和,但知道宫里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会时常来看望他,也会教导他懂得感恩,将来好好报答您和皇上的恩情。”
太后甄嬛看着眼前的三人,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他们虽然悲痛,但都是明理之人,懂得大局为重。她轻轻扶起鄂伦,又示意马赫川和佟佳氏起身,温和地说道:“你们都起来吧。哀家知道你们心里难过,但也要为绵和着想。他在宫里会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你们就放心吧。”
就这样,太后甄嬛用她的慈爱和智慧,安抚了鄂伦及其父母的心。他们虽然舍不得绵和,但也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他们感激太后的恩德,也期待着绵和在宫里健康成长,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太后甄嬛安抚完鄂伦及其父母后,如懿和纯贵妃苏绿筠让太后歇息一下,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正厅一角,只见一个清秀的女子正在那里细心地整理着祭花。那女子身姿轻盈,举止端庄,眉宇间透露出一股温婉之气。
太后心中好奇,便开口问道:“这是哀家哪个孙子的福晋啊?怎么以前没见过?”
十二阿哥福晋江妙妙恰巧在旁,闻言便赶忙上前,给皇祖母介绍道:“皇祖母,这是十五阿哥永德的侧福晋思瑞。她平日里不怎么出府,所以您可能没见过。”
太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恍然之色,笑道:“哦,原来是永德的侧福晋啊。哀家早就听说永德纳了舒妃意欢的侄女为侧福晋,听说她才貌双全,性格温婉贤淑,和永德的额娘婉妃陈婉茵一样呢。”
说着,太后便向思瑞招了招手,温和地说道:“孩子,过来让哀家看看。”
思瑞闻言,心中一阵紧张,但更多的是羞涩和腼腆。她缓缓走到太后身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轻声说道:“皇祖母万福金安,孙媳思瑞给您请安了。”
太后看着眼前的思瑞,眼中满是满意和赞赏。她拉着思瑞的手,亲切地说道:“好孩子,快起来吧。哀家一看你就是个有福气的,和永德很是般配。以后啊,你们要好好相处,共同为永德分忧解难。”
思瑞听着太后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太后这是对她和永德的祝福和期待。她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皇祖母放心,孙媳一定会尽心尽力服侍永德,和他一起守护这份家业。”
太后看着思瑞那坚定的眼神,心中更加满意。她知道,思瑞是个聪明伶俐、温婉贤淑的女子,一定会成为永德的好帮手。于是,她笑着点了点头,示意思瑞可以退下了。
思瑞行了个礼,便缓缓退下了。她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喜悦,知道这是太后对她的认可和喜爱。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辜负太后的期望和祝福。
太后甄嬛与思瑞的短暂交谈后,对这位十五阿哥永德的侧福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婉妃陈婉茵,永德的生母,也缓缓走到了太后身边。她平时沉默寡言,但此刻却主动开口,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太后,您方才与思瑞交谈,可觉得这孩子如何?”婉妃轻声问道,眼中闪烁着对思瑞的喜爱。
太后闻言,转头看向婉妃,笑道:“婉茵啊,哀家觉得思瑞这孩子甚好。她不仅才貌双全,而且性格温婉贤淑,和你倒是很像。”
婉妃听了太后的话,心中一阵欢喜。她知道,太后对思瑞的赞赏,也是对她这个做额娘的一种肯定。她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太后说的是,臣妾也觉得思瑞是个好孩子。她自从进了府,就一直尽心尽力地服侍永德,对臣妾也十分孝顺。”
太后听着婉妃的话,眼中满是欣慰。她知道,婉妃虽然平时沉默寡言,但对永德和思瑞的关爱却是深沉而真挚的。她拉着婉妃的手,轻声说道:“婉茵啊,你能有这样一个好儿媳,是你的福气。以后啊,你们要好好相处,共同为永德打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婉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她感激地看着太后,轻声说道:“太后,臣妾知道。臣妾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份福气,和思瑞一起,为永德守好这个家。”
就这样,太后和婉妃在偏厅中交谈着,对思瑞的赞赏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她们都知道,思瑞是一个难得的好女子,值得永德去珍惜和爱护。而思瑞也在不远处静静地听着她们的交谈,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喜悦。她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了太后和婉妃的认可和喜爱,这将会是她未来在府中的坚强后盾。